汉中之战是蜀汉的立国之战,也是刘备一生当中唯一一次正面击败曹操,如此重要的战役岂能没有被后世神话的诸葛亮呢?但是,诸葛亮的确没有前线。

《三国演义》从第七十回到第七十二回,先是写刘备各处守军抵御曹操军兵的进攻,尔后写刘备乘时亲征,一举攻取汉中。这次战役,处处可以看见诸葛亮在运谋设计,指挥调度。
张飞在宕渠山大战张郃,五十多天相拒不下,便每日饮酒饮至大醉,旁若无人,坐于山前乱骂。消息传来,刘备大惊,担心张飞贪杯误事,孔明却算定这是张飞之计,反而派人送去三车美酒助阵。果然,张邻被诱下山来,被张飞击败。
后来张郃又领兵攻打葭萌关,守将孟达大败,葭萌关告急。孔明又不慌不忙,用激将法请出老将黄忠、严颜。黄忠不负军师所托,用骄兵之计,夺了天荡山曹操的粮草,又一次打败了张郃。
孔明又和刘备亲自引兵十万,出葭萌关下营。他先激黄忠出阵,并派法正相助,斩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当曹操自领二十万大军杀来时,孔明又派黄忠、赵云各领一支军马,夺了米仓山,烧了曹操的粮草。
曹操统大军来夺汉水寨栅时,孔明先令赵云引五百人,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一连三夜,擂鼓鸣炮,惊扰敌人,教曹兵彻夜不安。后又用疑兵之计击溃曹兵,连夜追赶,夺了南郑。
曹操不得不退守阳平关,孔明又早已算定,一面差张飞、魏延分兵两路,去截曹操粮道,一面令黄忠、赵云分兵两路,去放火烧山。这又把曹操赶到斜谷界口,待曹操只好弃汉中而走时,孔明又令马超诸将分兵十几路,不时攻劫,让曹兵人人丧胆。刘备军靠孔明的运筹指挥,节节胜利,终于攻取了汉中。
在《三国演义》作者的笔下,在这次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孔明用兵如神,他过人的智慧,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人赞叹,也觉得真实可信。
不过一查历史,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攻取汉中是刘备夺得西川后的第一次重要战役。刘备的主要将领,除关羽镇守荆州外,大都参加了这次战役。刘备是投入了他所能投人的全部力量。张飞在八蒙山一战大破被曹操比作韩信的张郃,声威大震。黄忠老当益壮,在定军山亲率士卒,金鼓助威,不但大败曹兵,而且力斩曹操的得力大将夏侯渊。赵子龙将数十骑与曹操大军猝然相遇,在众寡悬殊又被敌包围的情况下,奋勇拼杀,反教魏兵惊骇而退死伤惨重,刘备因此称赵云“一身都为胆”,还有马超,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刘备亲自出征,指挥了这次战役。他驻兵阳平关,调兵遣将,总揽全局,张飞、黄忠、马超的几次作战,都是他部署的。当曹操亲率大军来时,刘备收敛兵众,依险而拒,却不与曹兵交锋,坚持几个月后,竟使曹操不得不引军而还。
随刘备出征的谋臣是法正。曹操降张鲁、定汉中以后,法正分析双方形势,认为乘时攻取,汉中一定可下,促使刘备下决心攻取汉中。战役中,他为刘备出谋划策,黄忠斩夏侯渊的那次战斗,就是法正指挥,下令出击的。

虽然诸葛亮没有亲临战争一线,但是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同曹操官渡之战时若没有后方的荀彧调度,可能落败一般。
那么,诸葛亮此时在做什么呢?他并没有随刘备出征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说,攻下成都,占领西川以后,“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他是留在成都,任务有两个,一是镇守、治理后方,二是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和军需给养。
这责任、功劳丝毫不亚于在前线的将士。这有点像汉高祖的萧何,当刘邦南征北战时,萧何镇守关中,使刘邦军给食不乏,刘邦后来封萧何为第一功臣。刘备攻取汉中如果要论功,诸葛亮当然也是第一功臣。但是,他毕竟没有出征前线。

《三国演义》的虚构,是要突出诸葛亮多智的性格,如果照史实写,但那样写出来的就是萧何式人物,为了这一智慧的化身的形象更丰满更有光彩,只能让他“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