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曹魏五朝的重臣高柔(3二十三年的廷尉)

吕尘玄 2025-04-14 12:06:45

魏文帝曹丕时期,高柔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曹魏的法律制度中,诽谤妖言罪是曹控制臣民思想言论的重要手段之一,崔琰死、毛玠废,都与这条罪名有关。到了曹丕时期更是愈演愈烈。“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助长了诬告之风。针对这种局面,高柔直言上谏。他认为应该废除关于妖言诽谤和奖赏告密的法令。曹丕最终采纳了高柔的建议,废除了这条不得人心的法律。也正是由于这一次的建议,高柔又得到了曹丕的赏识,担任廷尉一职。结果,高柔的这个廷尉一做就是二十三年。

廷尉,是曹魏时期执掌刑罚的高级官员,高柔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正执法,“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通过两个案例,可以看出高柔此人言行一致的精神。首先是在文帝曹丕时期,文帝因为早年的私怨,想私自诛杀治书执法鲍勋,高柔居然拒不从命。曹丕大怒,但也只能是借故把高柔叫到朝廷,另派使者到廷尉府杀死了鲍勋。作为主管司法审判的最高长官高柔在皇帝盛怒之下,敢于坚持依法办案的原则,并对皇帝的错误判决敢于顶着不办,骨头可谓硬矣。这和那种专以君主意诣断狱的封建官吏,成为鲜明的对比,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魏明帝曹睿时期,宜阳县典农都尉刘龟私自在禁苑射猎,这当然是违禁的,被其功曹张京到校事处告发。这个案件最后又被转到魏明帝曹睿的手上。曹睿故意隐匿告密者的名字而逮捕了刘龟。高柔上表要求公开告发者的名字,曹睿大怒,认为刘龟既然违法,就应该被捕而由廷尉拷问,不需要知道告发者是谁。但高柔认为此事不能因为皇帝的喜好而破坏了法律程序。经过高柔的说服,曹睿说出了张京的名字,高柔将刘龟和张京一同收审。

如果说以上的两个案例说明了高柔坚持司法程序,从不趋炎附势的话,那么,以下的案例则又说明高柔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拘泥于法律条文,多次亲自询问、调查案件,具有公正处理案件的专业素质。

司徒府小吏解弘父死服丧百日后,正巧遇上了军事行动。他以生病为由请求免于出行。曹睿得知后大怒,认为其有意逃避,就派人把解弘抓起来拷问。而高柔经过亲自审讯,发现解弘确实身体很差,便上奏曹睿,请求对解弘免于处罚。最后解弘不但得以免责,而且因为自己的孝行得到了曹睿的表彰。

护军营士兵窦礼外出不归,营中认为他逃跑了,于是上报追捕,并把窦礼的妻子及子女都收入官府作奴婢。窦妻多次到州府喊冤,但无人理睬。绝望之下,窦妻就告到廷尉府。高柔经过询问,认为窦礼同营的士兵焦子文有重大嫌疑。高柔又亲自审讯了焦子文,原来窦礼曾经借钱给焦子文,前去讨债时被对方杀害并藏尸。最后终于将凶手焦子文伏法,窦礼的冤案得到了昭雪。曹睿下诏恢复窦礼的妻子儿女的平民身份,并告示天下,以窦礼案为戒。

魏明帝曹叡继位时,高柔已经是三朝老臣了,所以经常对明帝进行上疏劝谏。曹叡大建宫殿,百姓劳役繁重;又大选美女,填塞后宫;而后宫的皇子连连夭折,还没有继承人。高柔直言劝谏,可惜曹叡不听。

0 阅读:0

吕尘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