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李雪芳是重庆某纺织厂的一名退休员工。退休第三年,她便迷上了打麻将。每天吃完中午饭,便往麻将室一钻,常常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李雪芳虽然不抽烟,但麻将室里的牌友个个烟不离手,一天下来,她吸进去的二手烟至少都能有半包。刚退休那会,李雪芳每天傍晚还能跳会广场舞,自从打上麻将后,广场舞也不跳了,晚上不是继续接着打,就是在沙发上看电视。子女总是劝她多运动,但李雪芳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打麻将可是脑力运动!”

2021年7月8日,下午三点,麻将室里烟雾缭绕。李雪芳刚糊了一把“清一色”,此刻正得意地端起边上的茶杯猛喝了一口。而茶汤下肚没多久,突然一阵急促的心跳袭来,整个人好像摸了电门一般,半天动弹不得。她下意识深吸一口气,却感觉气没吸满,心口像被棉花堵住了一般开始发闷。不过仅过去十秒钟,这股不适便消失了。李雪芳还以为是中午没吃饱饭,饿得心慌的缘故。稍作调整后,她连忙招呼牌友又投入到了战斗中。
一晃半个月过去,7月24日,凌晨三点,李雪芳猛地从睡梦中惊醒。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的心脏仿佛失控般跳个不停,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李雪芳想要起身喝口水,刚稍微坐起来一些,胸口便传来一阵刺痛,像是抵在了针尖上一般。她只好贴着床头一点点慢慢坐起,喝完水后,又倚靠着床头喘了二十多分钟粗气,情况这才有所缓解。次日醒来时,胸口也不见任何异样,仿佛昨晚做了个梦一般,李雪芳转头便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
变故发生于8月9日,这天上午,厂里组织退休职工爬山活动,子女们当即给李雪芳报了名。虽然不想去,但实在拗不过子女和厂里几个老姐妹的热情,她还是硬着头皮参加了活动。天气有些闷热,李雪芳爬得相当吃力,每爬个几十米便要喘上半天。到达半山腰时,她再一次停下脚步,一手抓住栏杆,一手捂住胸口喘起气来。

老姐妹们以为她只是一次普通休息,便在一旁稍作等待。然而,几分钟过去,李雪芳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不仅整个人弯下腰几乎快蹲在了地上,脸色也无比煞白,额头上的冷汗像瀑布一样流个不停。当中有人察觉出了异常,还以为她中暑了,赶紧递过去一瓶水。李雪芳伸出左手正准备去接,胸口突然袭来一阵如钳般的剧烈绞痛,像是有把铁叉从胸口刺向左肩,连带着左手臂也开始发麻。就在要握住水瓶的刹那,她整个人眼前一黑,直愣愣地往前栽了下去。
李雪芳很快被送往急诊室,医生给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0.1~0.2mV,符合心肌缺血表现。抽血结果显示,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达4.3mmol/L(正常应<3.4),总胆固醇为6.2mmol/L(正常应<5.2),甘油三酯为3.1mmol/L(正常应<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仅为0.9mmol/L(正常应≥1)。此外,肌钙蛋白I(cTnI)轻度升高至0.08ng/mL(参考值<0.04),结合心绞痛表现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李雪芳最终被诊断为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进一步做完冠状动脉造影后,医生还发现李雪芳的左前降支近段狭窄约85%,情况十分紧急,需立刻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好在支架手术进行得十分成功,随着李雪芳的冠状动脉一点点被撑开,心脏血流恢复供应,她也渐渐苏醒了过来。在医院休养了半个多月后,恢复得不错的李雪芳也迎来了出院的日子。临走前,医生特意叮嘱李雪芳一定要严格控制血脂,保持清淡饮食。尤其要避免再进入二手烟缭绕的麻将室,建议每天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心肺功能。如果再放任血脂不管,下次心绞痛和堵塞再发作时,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拿着医生开的降血脂和抗血栓的药物,李雪芳忐忑不安地回了家。回去后,她立刻遵循医嘱开始按时服药,同时还彻底告别了麻将这一爱好。不仅一日三餐都换成了清淡低脂的食物,每天早上七点还会准时起来去公园晨练。如此坚持了一年后,李雪芳的胸口再也没出现过憋闷和疼痛的情况。后续去医院检查时,血脂各项指标也陆续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正当全家人以为李雪芳的冠心病和高血脂已经彻底好转时,一场意外正在悄悄酝酿。2024年8月11日,刚吃完午饭的李雪芳正准备坐下来看会电视,才过去十分钟左右,她突然感觉胸口有些憋闷,呼吸时还觉得有些气短,仿佛屋子里的空气变得稀薄了一般。李雪芳还以为是午饭吃撑了的原因,连忙把窗户打开,还顺势活动了一下。随着屋里开始通风,胸闷气短的症状很快消失,她也便继续看起了电视。
原以为只是一个小插曲,结果当天凌晨2点,熟睡中的李雪芳再度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胸痛惊醒。她猛地坐起身,胸口像被人粗暴地扯开,一阵阵撕裂般地疼痛剧烈且持续。疼痛很快辐射到左肩和手臂,左半身的麻木感像潮水一般将李雪芳包裹。她尝试着下了床,试图像上次一样走到客厅喝水缓解。结果刚到客厅不久,李雪芳便发现整个左半身已完全失去知觉,半步都迈不开了。她试图呼喊老伴帮忙,却发现气息短得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随着一声闷响,李雪芳径直栽倒在了地板上。直到凌晨4点,老伴起来上厕所才发现客厅里不省人事的李雪芳,随后便立即将她送往了医院。

再次来到急诊室,又是一系列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心电图提示李雪芳的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25mV,伴T波高耸,V4-V6导联亦出现ST段轻度抬高,符合急性下壁及侧壁心肌梗死。抽血结果中,肌钙蛋白I(cTnI)高达3.6ng/mL(参考值<0.04),CK-MB为56U/L(正常<24),BNP升至720pg/mL(正常<100),白细胞计数达12.3×10⁹/L,提示急性应激反应。进一步开展冠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左前降支旧斑块基础上狭窄加重至85%。结合临床表现和异常指标,李雪芳最终被确诊为广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
尽管医生迅速给李雪芳安排了PCI手术,但由于送医不及时。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抢救,还是未能将她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听到医生遗憾宣布妻子的死讯,老伴像挨了一记闷棍般,顿时瘫软在地,嘴里不断呢喃道:“这怎么可能!我妻子明明三年前才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术后也一直遵循医嘱保持科学健康的养心习惯,不仅饮食清淡,每天还会晨练。而开的药也一直按时再吃,都这样了还能心梗复发猝死,今天你们这群庸医一定要给我个说法!”
听完大爷的控诉,医生也深深陷入了迷茫。正常来说,李大娘的生活习惯这么健康,又对心脏养护有方,心梗怎么也不可能找上她,更别提猝死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带着疑问,医生拉住大爷对李雪芳近3年来的饮食、生活和用药细节进行了全面排查,这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紧接着,医生长叹了一声,痛心疾首地说道:“简直是无妄之灾啊!你妻子虽然平时的护心和降脂措施做的无懈可击,按理来说心梗不可能复发。但百密还是有一疏,她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没注意到这3个显而易见的细节。其实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做完支架手术后,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平时极尽可能地小心谨慎,但却疏忽了这3个摆在台面上的关键问题,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李阿姨能早点注意到,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般不可挽回的局面啊!”
那么,李雪芳在生活中到底犯了3个什么错误,才使得心梗再次复发猝死了呢?
第一,她在饮食上掉进了“伪清淡饮食”的陷阱,错误高估了自己的控脂水平
李雪芳术后确实尝试改善饮食结构,不再吃红烧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转而选择“蒸菜”和“杂粮饭”,看似健康。但在实际饮食中,她忽视了隐藏的高糖高脂摄入。比如每天早餐饮用的藕粉、核桃芝麻糊,虽然味道清淡,但其中常含植物油、糖分甚至糯粉类成分,热量并不低。午晚餐虽少油,主食却往往以大量白米饭、面条为主,配菜如炒蛋、炒土豆丝、炒青菜也未真正控制用油和盐。
李雪芳坚信“只要不吃肥肉就是健康饮食”,却不知道这类饮食结构在不经意间已造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双重超标。尤其在一段时间内,她还为“补气养血”自行添加了阿胶糕、黑芝麻丸等滋补品,这些食物虽有传统养生价值,但糖分含量高、脂肪丰富,极易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反而推高了血脂水平。医生指出,这类“伪清淡”饮食更具隐蔽性,是中老年人调脂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第二,她未能定期监测支架术后是否出现“再狭窄”,错过最佳干预窗口
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并非一次性解决方案,而是一种“介入性管理”手段,术后仍需长期监测和随访。支架虽然可以有效撑开狭窄的血管,但并不意味着斑块不再生长,血管不会再次堵塞。尤其在患有多支血管病变、高血脂控制波动较大的人群中,术后1~5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显著升高。
李雪芳在术后最初两年还较为谨慎,会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但从第三年起,由于症状明显缓解、日常状态良好,她逐渐放松警惕,甚至连续一年未再进行任何冠脉相关检查。实际上,她在复发前已有“胸闷发作”和“夜间心悸”的表现,这些都是再狭窄的预警信号,可惜因未引起重视,未能及时做出影像学评估。医生指出,如果在这些症状初现时能够进行一次冠脉CT或造影检查,完全可能提前发现病变进展,采取药物强化或再次干预,避免最终演变为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她的晨练“形式主义”,忽视了真正心肺锻炼的核心——强度与持续性
李雪芳坚持每天晨练,看似养成了良好习惯,但实际运动效果却远低于医学建议。她每日早上确实前往公园“散步”,但多为慢速走动,常常中途停下来与朋友聊天或坐在长椅休息,整个过程断断续续,缺乏连续性和强度。真正有助于改善冠脉循环的运动,应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车或爬坡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并保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75%之间。

此外,在寒冷或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中运动,还可能吸入过量PM2.5,对血管造成额外刺激,反而加重心血管炎症状态。李雪芳的“形式主义”式锻炼,不仅难以保护心脏,反而掩盖了她对运动安全和科学性的忽视。
参考资料:
[1]万天琪,王时俊,杨海龙,等.外科手术联合可伸缩支架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5
[2]张之臣,胡法龙,王玲玲,等.腔内手术后不同类型输尿管支架对输尿管狭窄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5
[3]杨红燕,杨婷,魏慧,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5
(《58岁大娘心脏支架手术顺利,3年后复发走了,医生:3点原因显而易见》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