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1.徐菲鹏,邓晨.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述评[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06):111-114.
2.徐萌,王海南,韩双喜.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08):35-37.
3.史振宇,吴丹明.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治进展[J/OL].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6[2025-04-01]
静脉曲张是指下肢静脉因血液回流不畅、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导致血管扩张、变形,形成弯曲、凸起的青筋。它多见于长期站立、久坐、重体力劳动或有家族史的人群。早期表现为小腿酸胀、沉重感,久站后加重,夜间可能抽筋。虽然看似是“腿上的小毛病”,但若不及时干预,静脉曲张也可能引发血栓、静脉炎等严重后果。
2017年,34岁的林静,是江苏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护士排班紧密、夜班频繁,她几乎每天都要在病房里走上两三万步。虽然工作辛苦,但林静从不抱怨。为了增强体力,她每天下班后还会坚持跑步两公里,希望让自己“更扛累一些”。一开始,林静觉得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了,可慢慢地,她最近总觉得小腿有些说不清的酸胀感,

3月12日下午,林静刚结束一场急救抢救,坐下来喝水时却突然觉得小腿有些发沉。她低头看了看腿,皮肤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但却总感觉里面的肌肉胀胀的,尤其是在膝盖以下,还有些隐隐的麻木感。林静只以为是站久了导致的,所以也没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
4月23日,这天晚上林静像往常一样正在跑步,可刚跑了不到一公里,她就感觉左小腿里一跳一跳地胀疼,好像有一根筋在里面被拉扯着。林静赶紧停下来揉了揉小腿,却隐约摸到皮下好像有条突起的细线,看着像几条小小的蚯蚓,在皮肤下蜿蜒着。但由于室外光线昏暗,她看得也不是十分真切,只以为是跑步速度太快导致的青筋暴起。
意外发生在5月17日晚上,林静洗完澡后坐在床边,正准备涂身体乳,可刚抬脚,却突然发现自己左小腿肚肿得厉害,皮肤表面鼓起了两条明显的青紫色凸脉,弯弯曲曲,像绷紧的藤蔓一样。林静连忙伸手一摸,触感硬邦邦的,还带着灼热感。她起身活动了下双腿,却感觉两条腿酸胀得厉害,不管是站着,还是躺着都不舒服。看着这诡异的“青筋”,林静终于有些慌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请假去了医院。
到了血管外科后,医生详细查看了林静的小腿,发现左小腿皮肤表面有几条弯曲、突起的青紫色静脉,站立时更为明显,按压时略有压痛,小腿略显肿胀,皮温稍高。于是,医生又安排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检查报告显示她的左下肢大隐静脉中下段明显扩张,最大直径达7.2毫米,并伴有反流现象,确诊为中度下肢静脉曲张。

医生向林静解释道:“你这不是单纯的站久了劳累,这是静脉瓣膜功能出现了问题,血液回流受阻,才会导致小腿长期酸胀、青筋凸起。如果还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皮肤溃烂,甚至出现血栓!”
针对林静的病情,医生制定了保守治疗方案:每天穿医用压力袜,控制站立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配合温水泡脚、抬高双腿改善血液回流。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则可能需要考虑激光闭合术或微创硬化治疗。
出院之后,林静深刻意识到了静脉曲张的危害性,于是主动申请调离了高强度的急诊岗位,转到病区做管理和宣教工作,减少了长时间站立和奔跑的机会。同时,她还开始每天穿医用压力袜上班,工作间隙也会抽空坐下休息、抬抬腿。晚上不再跑步,而是改为温水泡脚后做轻柔的拉伸操。

三个月后复查时,林静的病情明显好转,彩超显示血管扩张情况有所缓解,反流范围缩小,小腿的青筋也不再突出,酸胀感大大减轻。而当她脱下压力袜时,皮肤不再发热发痒,连站立久了也没有以前那种沉重发胀的感觉了。医生肯定了林静的坚持,并叮嘱她继续保持下去!可没想到,变故还是发生了...
时间飞逝,转眼过了一年,2018年9月22日,这天早上林静起床准备去上班,可刚把左脚踩在地板上,就觉得小腿有些僵硬沉重,像是被绳子勒住了一样紧。她以为是昨晚睡姿不对导致的,于是便轻轻揉了几下,却感觉小腿越揉越胀,还有点热烘烘。林静心中犯起了嘀咕:“难道是静脉曲张又复发了?”可来回看了好几次,小腿上却并没有发现凸起的青筋,于是她决定再观察看看。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林静正准备去食堂吃饭,可刚走了两步,右小腿却突然传来了一阵剧痛,疼得她肌肉紧缩,连脚踝都使不上劲了。她一瘸一拐地赶紧坐下,把裤腿卷起来一看,却惊恐地发现整条小腿又红又胀,皮肤绷得发亮,一按下去毫无弹性,其中的血管鼓起一条条硬线,像是被撑到了极限。看着这一幕,恐惧瞬间席卷了林静的内心,她连忙赶去了血管外科诊室。

在诊室里,医生见林静的小腿红肿、发热明显,立即安排做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不到二十分钟,报告结果出来了,显示右侧腘静脉及腓肠肌静脉内可见条状低回声血栓影,血流受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医生表情严肃地说道:“这是急性的血栓,必须立刻住院抗凝治疗。还好你发现得早,如果血栓脱落,有可能随着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那就可能危及生命了!”
听到确诊结果的那一刻,林静的情绪彻底崩溃了。她睁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医生,声音哽咽地质问道:“为什么会这样?我每天都清淡饮食、坚持适度锻炼、早睡早起,而且我从不抽烟不喝酒,也不久坐不久卧,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怎么就突然从静脉曲张恶化为静脉血栓了?是不是你们检查错了?”
面对林静激动的质问,医生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让她先坐下来,慢慢安抚情绪。接着,医生为了找到病情恶化的真正原因,开始仔细追问她过去这段时间的生活细节。经过半小时的详细询问,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端倪所在。

医生摇了摇头,语气严厉地斥责道:“简直是飞来横祸啊!你自己不是学医的吗?竟然连这点医学常识都没有?你竟然还觉得你做得很好?你明明一直在做损伤静脉血管的事情却还在沾沾自喜,简直就是愚昧!临床上许多和你一样的静脉曲张患者,也是一直在犯这2个错误,最后导致了静脉血栓,有的甚至把命都交代在了医院啊!”
患了下肢静脉曲张之后,很多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腿部护理”上,比如穿压力袜、抬腿、避免久站等,但却很容易忽视一个关键环节:饮食习惯。其实,腿上的静脉问题,往往也是“吃”出来的病。特别是在已经出现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如果在饮食上踩了某些“隐形雷区”,不仅会加重静脉负担,还可能诱发静脉血栓的发生。以下这三个常见的饮食错误,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犯过,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一,吃得太咸,加重下肢水肿
盐,是人体必需的,但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潴留,进而引发水分滞留。一旦身体“储水”过多,静脉系统的压力就会增大,尤其是已经扩张的浅静脉,更容易因为水肿而进一步膨胀,导致血液流速变慢。下肢水肿不仅使静脉曲张加重,还会为血栓形成创造“温床”。血液在局部滞留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凝块,最终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很多人日常饮食中并没有明显“吃咸”,但却忽略了隐藏的“高钠食物”——酱菜、火腿肠、汤粉、外卖调料包、咸鸭蛋等,这些食品看似“小味重”,实则钠含量极高。长期吃这些,看不见的盐分也会悄悄加重病情。
第二,水喝太少,血流不畅
不要小看了“喝水”这件小事,对血液循环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水喝得少,血液就会变浓,流动速度就会变慢,尤其是对于已经患有静脉曲张的人来说,本身下肢静脉回流效率就低,再加上血液浓稠,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少人白天忙,或者怕上厕所,常常一整天只喝一两杯水。更有一些老人习惯喝浓茶、饮料甚至酒精,却忽略了清水的摄入。长此以往,体内缺水,会直接导致血液浓缩、循环不畅、血管黏附性增强,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尤其是在炎热天气、大量出汗、运动之后,体液丢失更多,更应注意主动补水,保持血液稀薄,减少血栓风险。

总之,下肢静脉曲张不是“小毛病”,更不是只靠外用或穿压力袜就能解决的。吃什么、怎么吃,对病情的影响也非常关键。控制盐、油、糖,多喝水、吃清淡,是预防静脉血栓最基础、最有效的方式。
再好的药,也比不上你每天的一口饭、一杯水。用科学饮食照顾好血管,就是在默默为腿“减负”,为身体“减险”。从今天起,少一点重口味,多一点轻生活,你的静脉,也会悄悄轻松不少。
(注:《17年,江苏一护士静脉曲张,一年后下肢静脉血栓,只因2个坏习惯》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