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智慧:一个人变富,靠的从来不是勤奋,而是死磕这3点

阿胖教您成长 2025-04-30 03:35:53

世人常以为,财富是汗水的结晶,是早出晚归的必然回报。

但现实却往往相反——那些最忙碌的人,未必最富有;而真正积累财富的人,往往不是靠透支体力,而是靠思维的颠覆。

查理·芒格,这位与巴菲特并肩缔造投资传奇的智者,一生都在践行一个真理:致富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勤奋,而在于你是否死磕对的事情。

如果方向错了,奔跑只会让你离目标更远。

勤奋是基础,但绝非财富的终极答案。芒格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积累,源于对三件事的极致专注,这三点,才是撬动财富的隐秘支点。

开始说我们应该死磕的3点之前,我有必要详细的介绍一下芒格,很多人不太认识他。

股神”巴菲特的大名你应该听说过吧,结果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就完全归功于芒格,并说:“是查理让我开了眼,让我很快从猩猩变成了人,要是没有他,我得穷得多。”

话不多说,上干货!

第一点:死磕反直觉决策,跳出 “经验陷阱”,在逆向思考中捕捉机会

多数人在做决策时,习惯依赖过往经验和直觉判断,认为 “按常理出牌” 才是稳妥之道,尤其在面对财富机遇时,跟风投资、随大流创业的现象屡见不鲜。

芒格却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真正的财富机会往往隐藏在反直觉的思维盲区中,盲目依赖直觉和经验,只会让你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他倡导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的思维方式,通过逆向思考规避风险、发现独特机遇。

芒格推崇的 “多元思维模型” 强调,要综合运用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从不同维度分析问题。

通过逆向思考,能够打破固有思维定式,规避常见的决策陷阱。

正如他所说:“如果我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通过预判风险,为抓住机会扫清障碍。

芒格与巴菲特合作投资富国银行的案例,堪称反直觉决策的经典。

20 世纪 80 年代末,米国银行业因房地产贷款危机陷入低迷,市场对银行股普遍悲观,多数投资者选择抛售银行股,唯恐避之不及。但芒格和巴菲特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深入研究后发现,富国银行拥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稳健的经营模式,危机恰恰是被市场低估的机会。

他们顶住压力,大量买入富国银行,事实证明,这次逆向投资获得了巨大成功。

随着经济复苏,富国银行股价大幅上涨,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益,芒格在回顾这次投资时表示:“当所有人都恐惧时,我们看到了机会;当所有人都贪婪时,我们选择谨慎。这就是逆向思考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反直觉决策的机会无处不在。比如,当大家都热衷于投资热门股时,懂得逆向思考的人会关注那些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当众多创业者涌入热门赛道时,有人却能发现冷门领域的潜在需求。

再如,职场中多数人追求热门岗位,而有人却通过深耕小众技能,成为行业稀缺人才,获得高薪机会。

相反,那些依赖直觉和经验的人,往往会陷入决策误区。

例如,看到某个行业火爆就盲目创业,结果因竞争激烈而失败;跟风购买热门产品,却在市场波动时因恐慌抛售导致亏损。

这些案例都表明,跳出 “经验陷阱”,学会逆向思考,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关键一步。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的逆向思考呢?

1、建立 “逆向清单”:在做重要决策前,列出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思考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例如,投资时先分析可能出现的亏损原因,而非只关注收益。

2、挑战固有思维:遇到问题时,强迫自己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比如,当大家都认为 “降价促销能增加销量” 时,尝试思考 “提价能否提升产品附加值”。

3、学习多学科知识: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学习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思维方式,拓宽决策视角,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

4、模拟极端情况:在决策前,假设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这样既能降低风险,也能让自己在决策时更加从容。

第二点:死磕跨学科认知,打破知识壁垒,构建立体财富思维

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专注单一领域,成为 “专才” 才能获得成功,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也习惯用单一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芒格却认为:世界是复杂的,财富机会隐藏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地带,只有打破知识壁垒,构建跨学科的认知体系,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抓住潜在的财富机遇。

他强调,单一学科的思维如同盲人摸象,只有多元思维的融合,才能看清全貌。

现代社会的重大突破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领域,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基因编辑技术则涉及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芒格的 “多元思维模型” 正是基于这种跨学科理念构建的,他认为,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将这些工具整合运用,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比如,用数学的概率思维评估投资风险,用生物学的进化论理解商业竞争,用心理学的认知偏差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这种跨学科的认知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被忽视的财富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跨学科认知的价值无处不在。

比如,一名普通的厨师,若能结合营养学知识研发健康菜品,运用市场营销技巧推广品牌,就能将小餐馆发展成连锁企业;一位教师,如果懂得心理学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就能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在线教育品牌。

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构建跨学科认知体系呢?

1、制定跨学科学习计划:选择 3 - 5 个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学科,制定学习计划。每月阅读一本不同学科的经典书籍,拓宽知识边界。

2、建立知识关联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将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与心理学中的需求动机相结合,分析市场行为。

3、用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遇到实际问题时,尝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比如,分析商业决策时,同时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进行评估。

第三点:死磕延迟满足执行 ,克制即时欲望,在长期主义中实现财富复利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及时行乐”“快速变现” 的观念盛行,人们追求短期利益和即时满足。

许多人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急于求成,频繁更换赛道,无法专注投入。

芒格却倡导 “延迟满足” 的理念:真正的财富增长是时间的复利游戏,只有克制即时欲望,坚守长期主义,才能实现财富的指数级增长。他认为,耐心和坚持比盲目勤奋更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延迟满足实验” 表明,能够为长远利益放弃即时满足的人,在未来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具备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目标导向意识。

芒格在投资中始终践行延迟满足的原则,他曾说:“我们偏爱那些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企业,而不是那些只关注短期利润的公司。” 这种长期主义的投资策略,让他和巴菲特能够忽略短期市场波动,专注于企业的长期价值,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1988 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始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当时市场对可口可乐的前景存在争议,部分投资者认为其增长潜力有限,但芒格和巴菲特看到了可口可乐强大的品牌价值和全球市场潜力,他们坚信,随着时间推移,可口可乐的价值会不断提升。

此后的几十年里,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他们始终持有可口可乐股票,截至目前,这笔投资的回报率超过 20 倍,成为投资史上的经典案例。

作家 JK・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时,经历了多次退稿和生活的困境,但她没有放弃,花费数年时间精心打磨作品,最终,《哈利・波特》系列风靡全球,为她带来了巨额财富和声誉。

说起来简单,我们怎样做到延迟满足呢?

1、设定长期目标:明确自己 5 年、10 年甚至更长远的财富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目标要清晰、可衡量,如 “10 年内实现被动收入覆盖生活支出”。

2、建立 “欲望清单”:当产生即时消费或投机冲动时,将其记录在 “欲望清单” 上,延迟 48 小时再做决定。通过时间缓冲,减少冲动行为。

3、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注重每天的进步和积累,而不是过分关注短期成果。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积极的心态。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1 阅读:19

阿胖教您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