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5日,72岁的王建安上将在北京病逝。回顾王建安的人生经历,他早年曾躺在病床上指挥作战,等到晚年病逝,却也无一人前来吊唁,这是为什么呢?

王建安上将老照片
躺在病床上也有坚持指挥王建安上将的一生中,总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战争年代,“轻伤不下火线”更是他面对警卫员劝说他留在后方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后来他伤重到需要躺在病床上,却仍然在坚持指挥前线作战。
时值1946年12月中旬,蒋介石决定兵分四路进攻苏皖地区,为了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动,我军主力迅速南下。但就在我军行动时,国民党26师却趁着这个机会,占领了鲁南地区的卞庄、向城等地。

鲁南战役示意图
此时南下出击的我军主力已经取得前线战事的胜利,决定挥师北上。时任鲁中军区司令员的王建安为了摸清楚敌人的情况,坐车先一步出发,因为要规避敌人,所以当时选择了一条偏僻崎岖的道路。
王建安本身就是个急性子,又牵心前线战事,因此一路上一直在催促司机,让他快点将自己送到指挥所。负责开车的司机尽可能加快行车速度,但不曾想过一个急转弯的时候,由于车速过快,汽车整个发生了侧翻。

侧翻的汽车
幸好汽车的安全保障性还不错,王建安将军保住一命,但受伤却是在所难免的。王建安从汽车里爬出来时,满头满脸都是鲜血,身上也有程度不一的剐蹭伤。
同样幸免于难的司机很着急,想要联系附近的同志,将王建安送到医院治疗。王建安拒绝了司机,简单处理伤口后加紧脚步赶往指挥所。
然而人的身体有极限,等到指挥所时,王建安的状态已经很不好了,他几乎不能站立,大家赶紧找来医生为王建安治疗。

王建安早年照片
没过多长时间,鲁南战役打响了,带伤的王建安拒绝去后方休息,他躺在病床上,身边围绕着军队的人,王建安每下达一条命令,就会有一个人离开去执行。
由于王建安此前已经摸清楚了敌人各部的驻扎地点、数量以及汽车、坦克飞机等的重型装备的分布情况,他一边看地图一边指挥作战。鲁南战役持续了19天,王建安一直坚持着,最终鲁南战役以8000余人的伤亡,换取敌人5.3万人折损,宣告胜利。

鲁南战役老照片
与此同时,我军还缴获了24辆坦克、200多门各型火炮以及474辆汽车,一举创下华东战场解放军一次歼敌2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的纪录。
起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想攻打临沂,但由于王建安准备充分,坚持指挥,并在战斗中灵活调整战术,带领解放军部队直接重创了敌人,成功挫败敌人的进攻计划,还为我党组建自己的特种兵部队奠定了基础。
而当时王建安躺在病床上坚持指挥作战的场景,也成为很多战士难忘的回忆,等多年后再想起那段经历,战士们不由得夸赞王建安是“铁做的”。

王建安旧照
铁面将军不仅身体铁,王建安的性格也很“铁”,由于待人处事相当耿直无私,曾被誉为“铁面将军”。1978年年底,中纪委的工作开始一点点恢复,当时王建安担任中纪委常委,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谨慎,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事,也要实事求是。
当老战友老部下犯错的时候,王建安绝不会包庇袒护,且如果发现问题,王建安也经常及时地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反馈。他曾经非常明确地说:
“共产党员就是要敢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

王建安上将工作认真
除了工作一丝不苟以外,王建安批评人时也总是不徇私不留情,某次王建安去一所军校做调研,有很多学员和教员反馈说,大家很多时间都在搞生产。王建安了解后亲自考察,发现确有其事对学校的领导班子说:
“学校要以教学为主,搞生产太多会影响教学质量。”
这个时候就有一名搞后勤的副校长站出来解释:
“首长不了解情况,学校不搞生产,伙食没办法改善。”

王建安与陈再道的合影
王建安没有管自己身边站着很多人,直接开始批评这名副校长,同时还对大家说:
“我们这些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着急啊!部队首先是战斗队,现在的学员将来都是带兵打仗的指挥员,一定要好好培养他们,这也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临死前的责任。”
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王建安和很多共事的人产生过意见分歧和争执,但难得之处在于,王建安从不排挤那些与自己有分歧的同志,当中一些德才兼备的人,他还会进行推荐,如实评价这个人。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发自内心尊重王建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建安在外视察
无人吊唁是心愿由于常年征战,再加上工作过度劳累,晚年的王建安罹患多种疾病,比如腹主动脉瘤、高血压、心脏病等。
就医时医生再三叮嘱要王建安注意休息,不要劳心费神,但只要党有所需要,王建安一定会冲在最前面,从1976年到1980年他去世,王建安每年都要花四五个月搞调研,足迹遍布全国。

王建安和战友们
在王建安去世的1980年那半年多时间里,王建安也有2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在到处奔波做调查,给中央写了12份调查报告,从方方面面切实反映了部队的情况和群众的呼声。
7月份,王建安和夫人牛玉清,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一起看电视,当时电视上正在播放因为外国政府首脑的葬礼经过,王建安无比感慨,直言现在有的追悼会越开越大,花圈多的都无处下脚,实在是人力和物力上的巨大浪费。

王建安与夫人
同时他还叮嘱夫人说:
“到时候我死了,你们可千万不要开追悼会,也不要送花圈,把我的骨灰撒到老家的土地上肥田就很好。”
说完这话没几天,王建安便忽然病重,在弥留之际,王建安对夫人说,葬礼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遗愿办,不要开追悼会,不要花圈……7月25日,72岁的王建安病逝。他的夫人牛玉清向组织反映了王建安的生前嘱托,希望能按照王建安的遗愿办葬礼。

王建安全家福
一家人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决定对王建安的葬礼实行“五不”——
“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组织向遗体告别;不通知生前友好;不请负责同志护送遗体火化。”
8月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赞丧事新风》,在这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中央军委顾问王建安生前要求丧事一切从简,以及他的家属如此办理丧事的行为。随着这篇文章在国内舆论圈不断发酵,王建安的老战友和老部下才得知,王建安早已去世的消息。

王建安的葬礼实行“五不”
大家还不敢置信地相互打听:
“建安同志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啊?”
然而所有人的答案都相当一致:
“不知道啊,根本没听说……”
可见并非没有人在王建安病逝后来吊唁他,而是大家根本都不知道这件事。
且在王建安去世后,301医院的领导找到牛玉清,询问是否可以将王建安上将的遗体捐献给医院,进行解剖研究,为老干部们的健康预防工作提供些参考,牛玉清同意了。

王建安的遗体曾被捐给301医院
得知这些事情后,大家都有些埋怨王建安的夫人牛玉清,但转念一想,依王建安的性格,能为人民做贡献,他一定会同意,且做决定的牛玉清心里也肯定不好受,渐渐地也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