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傅崇碧受邀出席会议,期间,悄悄地问叶剑英:我来干什么?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4-26 17:56:35

【前言】

1966年5月,周恩来总理召集了一次关键会议,与会者均为高层要员,包括叶剑英元帅、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以及资深北京军区政委李雪峰等。

在这次会议中,傅崇碧少将是唯一一位以较低军衔出席的军官。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会议参与者军衔更高,但傅崇碧因特殊原因被特别邀请参与。

傅崇碧当时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年仅50岁。在参加会议的人员中,他的年龄算是相当年轻的。

【傅崇碧:我来干什么】

傅崇碧之所以能够参与这次高层会议,完全是叶剑英元帅的推荐。作为北京军区的年轻副司令员,傅崇碧的资历并不算深厚,但叶剑英元帅却特意点名让他参会。这一安排背后,显然有着叶帅的特别考虑。傅崇碧虽年纪较轻,但他在军区的工作表现和潜力或许正是叶帅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这次会议,叶帅可能希望傅崇碧能够在更高层次的决策中积累经验,为未来的重任做好准备。这种安排不仅体现了叶帅对年轻将领的信任,也反映了他对军区未来发展的战略眼光。

1965年,傅崇碧被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上任仅一年,他就受邀参加高层会议,这让他感到既意外又荣幸。在他看来,自己资历尚浅,能参与如此重要的会议,实在是难得的机遇。

1966年5月15日,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共同签署文件,经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组建了首都工作组。该机构的职责是确保首都的安全,这一决定源于毛主席提出的“保卫首都”要求。

这个小组由叶剑英担任负责人,杨成武和谢富治分别作为副手协助工作。成员包括刘志坚、李雪峰、汪东兴、周荣鑫、郑维山、万里、苏谦益和傅崇碧。他们直接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

首都工作组的执行机构是办公室,其成员主要来自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最初,这一办公室的主任职务由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兼任。后来,这一职责转交给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他同时负责监督和指导办公室的日常运作。

首都工作组的核心职责包括加强安保力量,扩充北京卫戍部队规模,重新评估并部署重要保护区域,调整在京关键机构及媒体单位的防护措施,整顿首都治安,旨在防范潜在的颠覆活动。

首都工作组还承担着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包括保障老同志们的安全。特别是在毛主席会见各地青年学生时,他们负责整个活动的安保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北京卫戍区于1959年1月30日正式组建,这是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整合了总参警备部、北京军区司令部卫戍勤务处以及北京市兵役局的资源和职能后成立的。作为北京军区的一部分,北京卫戍区负责特定的军事和安保任务。

北京卫戍区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北京地区的军事安全,执行警卫和防御任务,应对恐怖活动和维护稳定。同时,它还负责民兵的组织、兵役的管理以及动员工作,保持军队的良好形象,并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全面保护首都的安全。

1966年,负责国务院日常事务的周恩来总理在全面评估国内局势后,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严重危机。

当时,负责北京安全保卫的卫戍区兵力仅有一个师加一个团的规模,面对繁重的警卫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尽早做好部署准备。为此,首都工作组的组建应运而生,专门应对这一特殊时期的安保需求。

5月17日,周恩来总理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向毛主席提交一封信件,旨在加强北京卫戍区的安全措施,提前预防潜在风险。信中,周总理表达了这一建议。

在与杨成武及北京军区商议后,决定安排63军驻石家庄的189师和65军驻张家口的193师负责北京卫戍任务。傅崇碧将出任卫戍司令,相关调动计划待林彪批准后立即实施。

5月31日,周恩来向毛泽东全面汇报了近期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策。其中,重点提到了为增强北京地区的安全保障,已决定增派两个陆军师加强首都的警卫部署。周恩来详细阐述了这一安排的具体实施计划和预期效果。

毛主席在听取周恩来总理的工作报告后,深刻认识到强化北京卫戍区的防御能力是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他明确意识到提升首都防卫体系的必要性。这一判断基于对整体安全环境的全面评估,反映了领导层对首都安全保障的高度重视。

为确保首都安全,毛主席采取了一系列军事部署调整措施。他首先将24军的主力部队70机械化师划归北京卫戍区,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警卫军第3师。同时,63军的189师也被整编为警卫军第4师。为了进一步增强北京周边的防御力量,毛主席还作出指示:在紧急情况下,北京卫戍区可以直接调动三支驻外部队,包括驻扎在高碑店的38军112师、驻守天津的66军196师,以及驻防张家口的65军193师。这些部署旨在为北京卫戍区提供充足的兵力保障,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迅速部署了部队调动工作。第63军189师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行动。5月份,该师在河北省获鹿地区完成动员和准备工作,随即启程。经过几天行军,全师于6月初顺利抵达预定驻地,分别进驻长辛店、清河和南苑三个区域。

在毛主席的直接指示和周恩来总理的精心部署下,北京卫戍部队迅速扩充至4个师加1个独立团,总兵力突破10万人。这一调整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确保了首都的防卫力量得到显著增强。

傅崇碧的这次任命让他瞬间成为焦点。实际上,是叶剑英元帅的推荐将他推上了这个重要位置。在此之前,傅崇碧对此毫无准备,完全不知情。

首都工作组成立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召集了一次重要会议。傅崇碧在接到通知后,准时参加了这次会议。

不久后,参会者依次进入会议室。傅崇碧注意到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和政委李雪峰相继到场,心中不由得产生疑问。

傅崇碧走到叶剑英旁边,低声询问:“叶帅,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都到场了,我这次来是做什么?”

傅崇碧显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叶剑英元帅见状,直接告诉他:“卫戍区要扩大规模,打算让你来担任司令员。”

最终,周恩来总理向公众传达了中央的决策,正式指派傅崇碧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及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职务。

会议结束后,傅崇碧向叶剑英元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之前没接触过卫戍区的工作,可能无法胜任。”叶剑英听后,直视着傅崇碧,坚定地回应:“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行动中不断学习,你一定能做好。”

傅崇碧随后向总政副主任徐立清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徐立清回应道:“你不能推辞。毛主席已经批准了,林副主席也同意了,周总理也支持。现在再说干不了不合适。”

面对既成事实,傅崇碧明白已无回旋余地,只能接受上级的决定。他清楚这种局面下,任何异议都是徒劳的,因此选择了配合组织的工作部署。这一决定虽然被动,但也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

【毛主席:你就说是我让你办的】

毛主席上任后,想和傅崇碧见面,于是安排工作人员通知他到中南海。当天,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传达:“傅崇碧同志,请马上来中南海。”

接到毛主席要见他的通知,傅崇碧马上放下电话,迅速赶往中南海。

毛主席刚从中南海的游泳池出来,看到傅崇碧在场,一边擦干身上的水,一边对他说:“这次找你过来,主要是想仔细听听北京那边的情况。”

傅崇碧对北京的局势了如指掌,做了充分准备。当毛主席询问时,他马上把了解的情况详细报告给了主席。毛主席听完后,脸色越来越严肃,意识到问题比想象中更复杂。

毛主席安排完毕后,傅崇碧立即前往周恩来总理处汇报工作。周总理明确表示:“如果遇到难题,随时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同时,周总理还对傅崇碧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指示。

首先,确保北京市民的粮食供应是头等大事。如果本地粮食不足,就从外地调拨,火车运输要优先安排。其次,解决燃料问题同样关键,无论是做饭还是取暖,煤炭供应必须跟上。没有燃料,就算有粮食也无法下锅。第三,电力供应不能中断,发电厂煤炭库存紧张,加上冬季取暖需求,必须从山西大同紧急调煤。由于工矿企业停工,只能由卫戍区派部队协助恢复部分生产。最后,各国大使馆的安全和粮食供应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形象和信誉。

为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傅崇碧部署了两个团的兵力前往煤矿进行开采作业,并安排了一个师的部队负责煤炭运输。

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傅崇碧承担了保护众多老干部的重要任务。有一次,江青等人试图将正在住院治疗的罗瑞卿强行带走。得知这一情况后,周总理迅速向傅崇碧下达明确指令,强调必须阻止他们随意抓人。

傅崇碧出面阻止了罗瑞卿被带走,这一举动激怒了江青。她直接质问傅崇碧:“你凭什么阻拦?为什么要妨碍我们的行动?你和罗瑞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护着他?”江青的质问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她的不满和质疑。

面对江青的质问,傅崇碧冷静回应:“如果你们可以随意逮捕他人,我们警卫部队就无法遵循中央军委制定的规则履行职责了。”

在担任职务期间,傅崇碧遵照周恩来的命令,带领团队成功保障了彭德怀、陈毅、贺龙、李富春、薄一波等党和国家及军队核心领导人的安全。这一行动有效缓解了这些资深领导人所面临的风险,减少了他们可能遭受的伤害。

了解到傅崇碧保护陈毅元帅的经过后,周总理称赞道:"傅崇碧,你这招确实高明!"

陈毅元帅接受问询时,周恩来总理安排傅崇碧调动一个团的部队,确保安全防护工作到位。

傅崇碧受命后,迅速组织了一批精干的官兵,专门负责陈毅的安全保卫工作。他们采取双重防护措施,一旦出现突发状况,便迅速构建内外两道防线,确保陈毅的安全无虞。

陈毅元帅在回家的路上察觉到了异样的氛围,立即让司机靠边停车。下车后,他迅速前往附近的警卫连部了解情况。

连部领导意识到情况紧急,迅速联系了傅崇碧。通话结束后,傅崇碧亲自带队前往连部,护送陈毅元帅安全返家。

分别之际,陈毅元帅紧紧握住傅崇碧的手,真诚地表示:“这次全靠你!要不是你,我这把年纪恐怕就回不来了!”

1967年6月,首都工作组及其办公室正式解散。尽管机构不复存在,傅崇碧的工作成果却给叶剑英元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被他铭记于心。

1976年7月,武汉军区负责人陈再道和政委钟汉华接到命令,前往北京西郊的宾馆暂住。没过多久,一群被挑动情绪的人聚集在宾馆外,强行突破警卫防线,局势一度紧张。

周恩来在获悉京西宾馆的突发状况后,立即指示傅崇碧迅速前往处理,并强调务必确保人员安全,防止任何人被带走。

根据周恩来的命令,傅崇碧迅速带领警卫人员前往京西宾馆。他们将陈再道和钟汉华安置在一个偏僻的电梯内,并将电梯悬停在八楼与九楼之间。傅崇碧明确告知两人:“必须等到特定人员发出信号,才能离开电梯。”

在妥善安置陈再道和钟汉华等人后,傅崇碧主动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思想疏导。经过周恩来总理的协调,京西宾馆事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随后,周恩来总理再次作出安排,指示傅崇碧暗中保护30多位省级、市级第一书记以及资深部长。这一行动旨在确保这些重要干部的安全,避免他们受到外界干扰或威胁。傅崇碧迅速执行了总理的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隐蔽措施,将这些人妥善安置在安全地点,保障了他们的安全与稳定。这一举措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在特殊时期对干部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傅崇碧在执行任务中的高效与可靠。

毛主席听说傅崇碧把这些人安置好了,马上召见了他,直接表扬说:“这事办得不错。让总理安排你们保护,总比落到那些人手里强。”

傅崇碧见毛泽东对此事表示认可,便抓住机会反映:“主席,您认可了我们的工作,但现在却有人在调查我。”

傅崇碧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后,主席立即回应:“是谁在调查你?无论谁问起,就说是我的指示。”有了主席的明确支持,傅崇碧在执行任务时更加顺利,工作也更有底气。

1968年3月22日晚,傅崇碧接到通知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当他抵达会场时,周恩来总理已在外面等候。

傅崇碧见到周恩来后,马上上前致意。周恩来随即靠近他,低声嘱咐道:“随我一同进去,切记保持冷静。”

会议室内,傅崇碧得知自己将被调往沈阳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会议一结束,他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并未急着走,而是留下来继续交谈。

不久后,周恩来总理进入房间,直接对傅崇碧说:“飞机已经安排好了,马上送你到沈阳。”他说话时,陈锡联也在场。

傅崇碧听完周恩来的指示后,心中充满疑惑,忍不住问道:“总理,这种调动方式未免太仓促了吧?又不是上前线打仗,何必如此紧迫?”

周恩来询问傅崇碧是否需要回家收拾行李,傅崇碧直接拒绝。周恩来接着建议他至少给家里写封信说明情况,傅崇碧再次表示不同意。

周恩来总理从秘书那儿拿过纸笔,直接交给傅崇碧,语气平和地劝道:“你还是写几句吧。”

面对周恩来总理和蔼的神情,傅崇碧的心情逐渐平复。他接过纸笔,迅速给妻子黎虹写了一封简短的信:“黎虹同志: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往东北军区,时间紧迫,无法回家。待我抵达后,再联系你告知具体需求。请勿担心我的情况。傅崇碧 三月二十二日”

周恩来总理亲自送傅崇碧出门,关切地叮嘱道:“你要注意身体,健康最重要。工作机会很多,不用着急,要有耐心。”随后,周总理转向陈锡联,嘱咐道:“他身体状况不太好,到了东北后你要多照顾。他什么都没带,记得帮他准备齐全。”

傅崇碧当天深夜就赶到了沈阳。没过多久,他的妻子黎虹和孩子们也被安排来到沈阳,全家终于得以重聚。

【叶剑英:小平同志要找你谈话】

1974年秋天,周恩来总理专程赶赴湖南长沙,向毛泽东主席详细报告工作进展。

听完汇报,毛主席忽然记起了性格直率的傅崇碧,便向周恩来询问他的下落。周恩来随即向毛主席详细说明了傅崇碧的现状。

毛主席返京后,在政治局会议上直接问道:“傅崇碧现在在哪儿?你们告诉我他在北京。既然他在北京,我要见他。”

当傅崇碧走进医院时,周恩来总理立刻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摇晃着,连声说道:“看到你,我真的非常开心!非常开心!”

目睹周总理疲惫不堪的面容,傅崇碧内心情绪难以自控,泪水瞬间涌出,声音也变得颤抖不已。

叶剑英见到傅崇碧时,笑着叮嘱他:“先把身体养好,留在北京别走了。”

1975年4月,傅崇碧被调到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新任司令员陈锡联开展工作,而陈锡联是从李德生手中接任这一职位的。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傅崇碧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医院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在东交民巷的路上,傅崇碧看到许多人痛哭失声。这种情绪也感染了他,坐在车上的他不禁流下了眼泪。

9月9日晚,军区机要员向傅崇碧递送了一份秘密电报。傅崇碧拆开一看,内容是:“毛主席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傅崇碧再次流下了眼泪。

1977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让傅崇碧重新担任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并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次任命距离他上一次担任这一职务已经过去了11年。傅崇碧因此成为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出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将领。

在傅崇碧上任前,叶剑英元帅与他进行了会面。叶剑英直接表示:“小平同志已经恢复工作,他希望与你沟通,让你重新接手卫戍区的管理任务。”

傅崇碧不久后得知邓小平要召见他。两人会面时,邓小平开门见山,直接布置任务:“你接下来八个月到一年的重点,就是整顿卫戍区。具体安排是,四成精力用在卫戍区整顿上,剩下六成继续负责军区事务。”

傅崇碧上任后,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党和国家的信任,出色地履行了组织赋予的职责。他在北京治安管理和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首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6月,傅崇碧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将机会留给更有活力的年轻干部。经过中央军委的认真研究,最终同意了他的离职请求。

傅崇碧当时已经69岁了。

2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