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局势升级,不等双方开火,中方强调3句话,措辞很强烈

车市新发现 2025-04-26 10:08:06

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22日发生严重暴力事件。

数名持枪分子袭击了一辆搭载游客的旅游车,造成至少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死亡。

这是自1999年卡吉尔冲突以来,该地区最大规模的平民伤亡事件。

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迅速作出回应。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中断对沙特阿拉伯的访问,于当晚赶回新德里,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

次日,印度外交部对外宣布,暂停执行1960年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巴方施加压力。

《印度河用水条约》由世界银行担任担保方,条约划分了印度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权利,印度控制东三河,巴基斯坦拥有对西三河的主要使用权。

该条约维持了六十余年的区域水资源稳定。此次暂停执行,标志着印度首次以政策手段干预该水系,影响深远。

据印度政府通报,此举将切断巴基斯坦高达77%的农业灌溉水源,预计将导致该国农业产出减少8%-12%。

印度还关闭了唯一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陆路口岸——位于旁遮普邦的阿塔里-瓦加边境通道,并中断每年约4.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

印度宣布驱逐巴基斯坦驻印军事联络官,并缩减巴基斯坦驻印外交人员规模。

印度方面称,袭击事件由“跨境势力”策划实施,但未提供具体证据。

巴基斯坦政府对印度的指控表示强烈抗议。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卡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在伊斯兰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巴基斯坦与袭击事件无关,印度的报复行为毫无根据。

随后巴基斯坦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宣布关闭领空,禁止印度航空公司航班过境。同时暂停双边贸易,取消对印度公民的免签政策,并限制印度外交人员在巴境内的活动范围。

巴基斯坦政府还将争端推向国际司法平台。

不久巴基斯坦外交部通过其驻荷兰海牙的常驻代表,向国际法院提交诉状,指控印度单方面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的行为违反国际法,特别是违反条约义务继续执行的基本原则。

同日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尼尔·阿克拉姆在纽约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正式函件,申请就印度近期的单边行动召开紧急会议。

根据巴外交部说明,此次同时使用法律路径与多边外交平台,是希望以“合法性与程序性”回应印度的政策升级。

方此举被外界视为“法律战”与“舆论战”的结合,通过制度化机制争取国际社会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对事件表示关切,并呼吁双方保持最大克制,避免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

在安全层面,印度军方向克什米尔地区调动3个山地师,并部署“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加强对边境的战术控制。

巴基斯坦军方则宣布,全国所有核设施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并启动巴布尔巡航导弹的预备调度。

尽管两国目前尚未爆发大规模交火,但边境局势持续紧张。

中国外交部就此事发表声明,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高度关注当前事态发展,并重申三个立场:

第一,中国强烈谴责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

第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中国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受害者家属和伤者表达慰问。

这三句话在外界看来表述清晰、态度明确。

在没有确认事件责任方的情况下,中方并未对印巴任何一方进行责任归属判断,表明中方保持中立与克制的立场。

中方在措辞上保持高度严谨,既表态反对恐怖袭击行为,又避免将事件定性为由某一国政府支持的“跨境恐怖主义”,这是中国在涉地区安全问题上一贯秉持的原则性外交策略。

中方发言人还表示,希望印巴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避免采取任何导致局势升级的单边行动。

中国的表态,不仅反映了对区域稳定的重视,也展示了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南亚事务中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根据国际危机组织等多家机构的分析,本轮危机与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事件后引发的空战颇为相似,但不同的是,此次争端在早期就迅速走向多边机制介入,避免了即时爆发的可能。

目前,虽然局势尚未平息,但各方的外交动作已经展开。

从法律诉讼到联合国通报,再到中方的表态,各国都在力图为局势降温。

多边调解是否能阻止下一轮升级,仍有待观察。

但可以确认的是,克什米尔事件再次表明印巴之间缺乏危机管控机制,在边界、资源、安全等多个层面存在严重互不信任。

区域稳定,需要制度性对话和外部平衡力量的持续介入

0 阅读:14

车市新发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