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承认犯下错误,特朗普之前真的没料到,中国敢跟美国这么打

车市新发现 2025-04-26 10:06:49

中美关税战持续这么多天,美国国内一些政府官员私下向媒体承认,特朗普政府的判断出现了严重错误。

最核心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料到,中国会如此迅速、直接、毫不退让地做出强硬反击。

白宫本来的设想,是中国在面对压力时会主动寻求对话。

结果,事态的发展完全不是这样展开的。

从4月初开始,特朗普宣布对来自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商品的加征比例是34%。加上2月和3月已经实施的关税,中国商品总税负上升到了54%的历史高点。

特朗普给了各国一个“窗口期”,明确表示:谁最先来谈,就能获得最好的条件。他等的,就是中国先低头。

但是,中国不仅没有照剧本行事,反而在关税公告的第二天,就做出了回应。

中方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相同幅度的34%关税。

美国的加税政策是4月9日正式生效,而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在4月3日就公布了。这说明中方不仅没有犹豫,而且事前就已做好了预案。

白宫很快感受到了压力。

面对中方的快速反制,特朗普选择进一步升级。他对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方在4月8日之前撤回加征关税,否则将额外对中国商品加征50%的新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宣布暂停与中国的所有谈判,并转向与其他国家展开新一轮贸易磋商,试图制造一种“孤立中国”的氛围。

但中方再次作出反击

4月10日,中国宣布对美关税加码至84%,并将12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此举再次打乱了美方节奏。

特朗普本想通过“步步升级”制造谈判优势,没想到的是,中方根本不玩这种套路。

他继续加压,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推高到145%。可即便到了这个数值,中方依旧没有表现出愿意让步的迹象。

而就在特朗普开始考虑暂停90天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时,他首次对外承认,这种做法对中国无效。

“我们低估了他们的韧性。”一位接近白宫决策层的美国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不过,这一轮中美交锋的重点,其实并不只是在关税层面。

中方的回击是系统性的,不仅回应了美国的经济施压,还着手从地缘战略层面打开新的通道。

据《Gizmodo》新闻网报道,中国正在推动与巴西、秘鲁合作,重启跨越南美洲的大陆铁路项目。

该项目将连接太平洋沿岸的秘鲁港口与大西洋一侧的巴西港口,打通一条横贯南美洲的交通走廊。一旦建成,将大大削弱巴拿马运河在全球物流中的唯一地位。

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特朗普在任期内,一直将加强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作为地区政策重点。他曾明确提出,要通过港口投资、军事合作等方式,掌控这条战略要道。

但现在,如果中方主导的南美铁路落地,这一企图将面临根本性冲击。

秘鲁的《共和国报》甚至以“取代巴拿马运河”为标题进行报道,明确表达出该项目在区域内引发的巨大期待。

而这,恰恰是中方擅长的策略:不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开辟替代路径,削弱美国传统优势。

同时在欧洲方向,也传来美国意想不到的“背离”。

2025年4月18日,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明确表示,英国不会响应美国提出的“联合孤立中国”倡议。

她的原话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中国当成博弈的筹码。那样不仅不现实,也非常愚蠢。”

这番话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英国在处理中英关系问题上,将坚持战略自主。

而在此前的几周内,英国已派出高层代表团访问北京,双方围绕绿色能源、科技合作、金融开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伦敦方面的态度变化并非偶然。

近年来,英国在脱欧后强调“全球英国”的战略定位,不再完全追随美国。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英国在全球布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合作对象。

美国试图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的计划,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挑战。

即便在白宫内部,也开始有人质疑“极限施压”是否还能有效。

特朗普自己也在不断调整表态。前几天他再次表示,中美之间“始终保持沟通”,甚至声称“今天早上还和中方开了电话会议”。

这番说法很快被中国外交部否认。

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直言:“中美并未进行实质性磋商,也没有任何达成协议的进展。”

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谈可以,但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而打,也从来不怕。

回头看,特朗普最大的错误不是加了多少关税,而是以为中国会像过去那样退一步、忍一忍。

结果证明中国的反应不仅快,而且精。

从贸易到地缘,从南美到欧洲,从外交场合到联合国会议室,中方一步步布下自己的棋。

这场局,不是简单的税率争端。

而是路线选择的问题。

特朗普没想到,中国敢这么打,而且打得这么有章法。

0 阅读:0

车市新发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