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莎莎舞厅全部关停,大众舞厅改头换面得到了闷声发财的机会

帮老兄聊聊 2025-04-20 03:48:56

在成都这个以休闲闻名的都市,市民经过紧张的一天工作以后,都会找机会,找地方休闲娱乐一下。过去满街的茶馆,众多的舞厅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工作、打牌、唱歌、跳舞成了市民业余生活的全部。

从80年代开始,在成都的东南西北,到处都是交谊舞厅。每天三场场场爆满,不过那时的舞厅与现在的舞厅相比,本质上是有差别的。那个时候的舞厅除了门票钱,茶钱以外,几乎没有别的费用,来跳舞的男男女女,都是奔着娱乐来的。

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后子门一带地下防空洞的开放,这里成了莎莎舞厅的发源地。之所以会称为莎莎舞厅,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一是女舞伴是来这里赚钱的,那时的价格是10元钱跳三曲,门票钱也是3元;二是跳舞不再是完全的拉花舞,男女跳舞的尺度比较大,动作更加夸张。

几十年来,成都的舞厅不断发展壮大,虽然舞厅的名字没有变化,但跳舞的女士们变化了。凡是来这些舞厅跳舞的女士,都是奔着钱来的。跳舞赚钱成了舞厅的一个新型职业。从此莎莎舞厅的名声响遍大江南北,成了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甚至有人将之比喻为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网红舞厅在成都出现,成了外地人来成都的打卡地。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成都莎莎舞厅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好赚钱,能赚钱,于是一些外地老板纷纷来到成都,入股成都的舞厅,或是在成都投资舞厅。外地城市也开起了莎莎舞厅,比如周边的西安、重庆等地,都在发展莎莎舞厅,而且规模比成都还大,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超越。

最近一两年,特别是疫情后,成都的舞厅开始走下坡路,开开停停成了常态,特别是今年以来几乎全军覆灭,处于全部暂停状态。最近网上对于成都的舞厅到底还开不开?如何开有许多讨论。多数人认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消费不振的形势下,认为舞厅可以增加就业,促进消费,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应该开。

就在大家都盼望莎莎舞厅重开的时候,一些过去在成都不被重视的大众舞厅却在闷声发大财。这些大众舞厅,在莎莎舞厅流行时,他们也没有闲着,只不过经营比较惨淡。到这些舞厅去跳舞的人都是大爷大妈,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健身。

但大众舞厅如果仅靠每人5元的门票钱是难以生存的,甚至连房租钱都不够,于是这些舞厅都是通过举办交谊舞培训班的方式,吸引大家去跳华尔兹,拉丁或是国标。这些老人都是退休人员,口袋里有钱,他们通过学习跳各种j交谊舞、摩登舞,让自己的身材更完整,气质更高雅。

平时人流不多的大众舞厅,在成都的莎莎舞厅全部关门以后,迎来了发财的机会。因为大众舞厅不涉及到莎莎舞,不涉及到有偿陪侍,各种证照齐全,属于监管部门鼓励兴办的舞厅。在莎莎舞厅关门以后,过去部分会跳交谊舞的女士,平时那些去莎莎舞厅的男士,只好来到大众舞厅。

由于平时喜欢去莎莎舞厅的男女都认识,彼此都熟悉,他们来到大众舞厅以后,女的照样可以挣钱,男的请舞伴同样需要菲付费,虽然舞姿不再那么夸张,跳舞的尺度不再那么大,但有偿服务的性质只是换了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

平时靠5元门票生存的大众舞厅,现在门票有的涨到了15元,最低的也是10元,平时只有几十人的舞厅,现在是天天人满为患。比如位于西门的某大众舞厅,到了下午2点半左右便开始限流,舞厅一天的收入相当于过去一个月。

再比如位于武侯区的一家大众舞厅,原来是一家夫妻店,只有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平时只有不到30人在这里学习跳舞,莎莎舞厅全部暂停以后,过去在附近几个莎莎舞厅的男女,全部来到了这里。老板两口子很会做生意,门票钱定为10元,比平时提高了一倍。每场最低也有好几百人,一天的收入超过几个月的收入。

虽然这些舞厅原来都是大众舞厅,但来者都是客,客人来了,老板也分不清楚哪些人是跳莎莎舞的,哪些人是来挣钱的。为了躲避监管,舞厅里到处贴满了严禁莎莎舞,严禁有偿服务的提示,遇到那些动作夸张的人,都会及时去提醒。至于是否有有偿服务,只要不被发现,这是没有办法去追查的。

综上所述,在成都的莎莎舞厅全部停止营业以后,成都市内几家为数不多的大众舞厅,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财机会,大批过去在莎莎舞厅跳舞的男女客人纷纷涌到这些舞厅,舞厅门票钱从5元涨到了10元以上,让这些平时不赚钱的大众舞厅得到了一次闷声发财的机会。

0 阅读:0

帮老兄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