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是基础,只有有效提升制造业水平,充分发挥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才能不断地增强供给端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需求端、创新更多新的市场需求。会议对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档升位,提出了“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的要求,无疑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坚持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

补齐短板,不让短板拖后腿,不让短板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不让短板影响新型工业化目标实现和现代产业体系建立。重点在两大方面,一是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一是高端领域如何突破。传统产业提升的落脚点,就是要对现行传统产业进行科学评估、客观评价,在不影响就业、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该淘汰的淘汰,该整合的整合,该兼并的兼并,不能再维持低效率、低水平的自相残杀。特别是耗能大、污染重的领域,要以壮士断腕方式,坚决关停并转。对高端领域,也不要不分主次、齐头并进,而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攻克、重点突破,尤其是半导体等制约经济发展、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要重点支持,加强政策赋能,最大限度地攻克关键技术,增强高端供给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拉长长板,关键在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影响力和竞争力,让长板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旗帜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标杆。众所周知,在高铁、核能、特高压等领域,中国在世界上是具有领先地位,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近两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近日举办的德国车展上,更是展现了中国车企强大的竞争力,以至于欧盟要对中国车企启动反补贴调查。此举说白了,就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让欧洲企业感到压力了,需要动用政府的力量了。如何把已经确立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尤其是定价、标准制定等,能够由中国企业掌握和牵头,至少要成为重要参与者,对提升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非常有用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锻造新板,就是要紧跟时代,紧扣发展脉搏,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主动权,让新板引领新型工业化、拉高现代产业体系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就是“新”,且这个“新”,不是简单的新技术、新工艺,而是能够引领行业发展、产业提升的高水平技术、高端技术,要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动能。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积极推进,使其成为真正的新的发展板块,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也处于最极端、最疯狂的时刻,如何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既是困难期,也是机遇期,既是重要关口,也是重要风口。如果能够实现“三板”有机联动、有效互动、有序转动,那么,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也会很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