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26:老好人当不了领导,特别是当不了开创型的领导

香薇看历史 2023-07-01 07:04:04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中宗元皇帝下

永昌元年(壬午,公元三二二年)

本文重点:

原文:十一月,以临颖元公荀组为太尉;辛酉,薨。罢司徒,并丞相府。王敦以司徒官属为留府。帝忧愤成疾,闰月,己丑,崩。司空王导受遣诏辅政。帝恭俭有馀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母荀氏为建安君。

恭俭有馀是什么意思?能宽以待人,对人恭敬,礼贤下士,为人简约,不好大喜功。正因为如此,王导和王敦等王家势力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司马睿的优点。

明断不足是什么意思?该明白的他不明白,需要立即决断的他不能立即决断,就是说司马睿用人做事,该放权的他能放,但是该收权的时候他不能收,正因为如此,王敦才能做大,以至于最终失去控制,酿成祸乱,这是司马睿的缺点。

用人做事最大的难点其实就在于此,我们总是用雄才大略来评价那些做出大贡献的皇帝。其实这个评价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个文字的陷阱,总以为这些皇帝肯定是大肚的,胸襟广阔的,非常有才华的。这种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以上这些优点,他们肯定很难克成大功。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他们没有驾驭群臣的能力,如果他们只是一味的宽容而没有相应的手腕对权臣进行限制的话,很难保证这艘大船不倾覆。

这就回到我们常说的那个字“中”,也就是平衡之术。凡事讲究一个中,这是中国传统智慧的体现。再坦诚的说,就是老好人当不了领导,特别是当不了开创型的领导。

原文:十二月,赵主曜葬其父母于粟邑,大赦。陵下周二里,上高百尺,计用六万夫,作之百日乃成。役者夜作,继以脂烛,民甚苦之。游子远谏,不听。

当初刘曜为自己修建陵墓,游子远谏言阻止,刘曜听从了。这次他为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墓,游子远再次出言阻止,刘曜没听。

备注:

粟邑:陕西白水县城以北。

原文:后赵濮阳景侯张宾卒,后赵王勒哭之恸,曰:“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为右长史。遐,世子弘之舅也,勒每与遐议,有所不合,辄叹曰:“右侯舍我去,乃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因流涕弥日。

石勒失去张宾,他就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石勒了。

曹操哭郭嘉,宇文泰哭苏卓。哭的既是失去良臣的悲痛,更是为自己大业未竟,失去帮手而哭。

原文:张茂使将军韩璞帅众取陇西、南安之地,置秦州。

慕容廆遣其世子皝袭段末柸,入令支,掠其居民千馀家而还。

司马睿大业未成,因为太过信任王家,给予王家太多权力,结果让自己扶持起来的王敦反过头来摁在地上揉搓。这除了司马睿明断不足之外。主要还是在江东的凝聚力不够,他推出刁协、刘隗、戴渊和周 收拾局面,分王家兄弟的权力,没能成事。王敦占据长江上流,轻松拿下石头城,周扎的临阵倒戈,也说明司马睿势力太过弱小。

只是可惜了司马承,三年之期未到即兵败被杀,大业未竟身先死,明知结局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湘州,读来令人感佩之至。

2 阅读: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