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南亚局势因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场暴力袭击再次陷入紧张。
当地时间 4 月 26 日,巴基斯坦财政部长奥朗则布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时透露,巴方已向中国请求将本币互换额度增加 100 亿元人民币,使总额达到 400 亿元,并计划年底前发行熊猫债券。
这一举措背后,是巴基斯坦应对印度制裁压力与国内经济挑战的双重考量,而克什米尔的枪声,正成为两国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4 月初,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恶性枪击事件,造成多名平民伤亡。印度政府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宣称袭击由巴境内的 “虔诚军” 策划,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全方位施压。
首先,印度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 这份签署于 1960 年的协议曾是印巴共享印度河流域水资源的重要保障,如今印度切断部分水源供给,直接影响巴基斯坦农业灌溉和民生用水。

紧接着,印度关闭了印巴边境的阿塔里综合检查站,中断了两国主要的边贸通道和人员往来,边境贸易重镇的商铺被迫歇业,依赖跨境生计的民众陷入困境。
印度的制裁并非偶然。近年来,莫迪政府推行强硬的边境政策,试图通过经济封锁与军事威慑巩固地区主导地位。克什米尔作为印巴争议核心,长期存在宗教与民族矛盾,印度近年加速在该地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印度教朝圣项目,被巴方视为 “文化渗透”。
此次袭击事件成为导火索,印度借机挥出 “组合拳”,不仅是对巴方的报复,更旨在通过高压手段迫使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

面对印度的挑衅,巴基斯坦展现出强硬姿态。总理谢里夫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军方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外长达尔明确表示将 “以牙还牙”。巴方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呼吁调解,另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部署,南亚火药桶的引信再次被点燃,两国军事对峙风险骤增。

印度的制裁之所以让巴基斯坦如临大敌,源于其脆弱的经济根基。作为人口达 2.4 亿的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长期面临贸易逆差、外汇储备不足和高额外债压力。
2025 年初,其外汇储备仅余158.6 亿亿美元,而外债规模超过846.01亿美元,偿债压力巨大。2024 年 9 月,在濒临债务违约之际,巴基斯坦曾依靠 IMF 牵头的国际援助渡过危机,沙特、阿联酋和中国合计提供 120 亿美元融资,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此次向中国请求增加本币互换额度,是巴基斯坦应对外汇短缺的关键举措。本币互换机制允许两国直接以人民币和卢比结算贸易,减少对美元依赖,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与此同时,发行熊猫债券(人民币计价外债)也是巴方拓宽融资渠道的尝试,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获取资金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咱到底该不该给巴基斯坦借这 100 亿啊?其实大家担心的点也能理解,咱帮忙不是不行,但不能老是 “输血” 不 “造血” 啊,咱借再多钱可能都是治标不治本。
但反过来讲,中国为啥愿意帮?因为咱是真心希望伙伴能好起来。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咱肯定得在关键时刻拉一把,但更重要的是得让巴方看到,自立自强才是长久之计。说白了,咱借钱也好、搞合作也罢,最终目的是帮他们把内生动力搞起来,这样咱们的帮助才更有意义。

美国印度会面
所以说啊,要不要提高中巴本币互换额度这事儿,咱不能一拍脑袋就决定,得从长计议。
巴基斯坦的经济困境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长期以来,与印度的军事对峙导致军费开支高企,年均军费占 GDP 比重超过 3%,挤压了民生与基建投入;国内政治更迭频繁,政策连续性不足,外资投资信心受挫;加上气候变化引发的洪灾等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经济脆弱性。
尽管拥有丰富的煤炭、铜、金等矿产资源,但受限于技术和资金,开发进度缓慢,未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在印巴对峙的表象下,是大国博弈与区域合作的深层角力。巴基斯坦地处南亚、中亚与中东的交汇处,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支点,中巴经济走廊(CPEC)更是核心项目。
中国对巴方的支持,不仅出于地缘战略考量,更是维护区域稳定、推动能源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必然选择。瓜达尔港的建设与运营,已成为中国西部出海的重要通道,而巴基斯坦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这一战略枢纽的安全。

与此同时,中东局势的缓和为南亚博弈增添新变量。
随着沙特、伊朗等国在中国调解下实现和解,中东 “去军事化” 趋势加强,巴基斯坦有望借助这一契机缓解西部边境压力,将更多资源投入经济建设。伊朗总统表态 “不再向俄罗斯运送武器”,释放出寻求国际合作的信号,与巴基斯坦共同成为连接中东与南亚的关键节点。
然而,印度的 “南下战略” 与巴基斯坦的 “联华抗美” 形成对冲。印度试图通过深化与美国、日本的军事合作,平衡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而巴基斯坦则依赖中国、沙特等国的经济援助与政治支持。这种阵营分化使得克什米尔问题超越双边范畴,成为大国角力的前沿阵地。

克什米尔的枪声与巴基斯坦的求援,暴露出南亚地区 “安全困境” 与经济脆弱性的双重挑战。印度的制裁虽能短期施压,却难以根治克什米尔的历史积怨;巴基斯坦的外交求援虽解燃眉之急,却需在军事开支与经济建设间找到平衡。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推动印巴重启对话、缓解边境紧张,远比单纯的经济援助更重要 ——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方能在零和博弈中真正获益。
从长远看,巴基斯坦的经济潜力依然可期:年轻的人口结构、丰富的矿产资源、连接多区域的地理优势,都是发展的基石。
但前提是,南亚必须告别 “冲突常态化”,让枪声让位给对话,让制裁转向合作。

当克什米尔的雪山不再被硝烟笼罩,当印度河的水流不再被政治阻隔,这片土地才能真正释放出和平发展的能量。
文章来源: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