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台湾和海南,都是中国的海岛,理论上应该共享相似的地理条件,但一个缺水愁得直喊天,一个水资源丰富到用不完。这可不是“人均分配”出了问题,而是岛屿本身的自然禀赋、地形结构、气候模式、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现象。
台积电用水罐车到处“抢水”,而海南岛则河流纵横,水库众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说起台湾,大家总会想到美丽的风景和可口的小吃。尤其是那些海岛风情,一年四季的温暖和湿润让人羡慕不已。然而,近些年台湾的水资源问题却成了一个“大难题”。
听说过“台积电抢水”的新闻吗?这可不是科幻片的情节,而是台湾现实的写照!四面环海,降水丰富,水资源却成了台湾的软肋,怎么会这么矛盾呢?
首先,台湾的降水量,别的地方根本比不了。台湾每年降水量相当可观,光是火烧寮一年就能达到8400毫米,这比北京的年降水量可要多出十几倍。你看,它的降水简直是豪气冲天,可为啥水库却时常告急呢?答案在于台湾的特殊地理条件。

台湾地形多山,河流短促,水分一降落就急急地往海里跑,根本没时间储存。所以,当大雨过后,水库的蓄水量并没有明显增加,相反,还可能因为暴雨导致泥沙淤积,让水库的蓄水功能下降。
别看台积电是个让台湾骄傲的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芯片制造能力,但它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而台湾的供水,除了依赖降水,还要看水库的蓄水能力。
结果,因多年的水库淤积、管理不善,导致台湾水库的平均使用年限只有50年,远低于国际标准。
这样一来,水库一旦面临干旱或缺水,台积电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台积电甚至不得不派遣水罐车到各地去“抢水”,这场景,简直比电影里还要惊悚。

台湾的水资源短缺,不仅仅是天气问题,更是管理上的漏洞。台北市周边的水库,尤其是桂林水库和石门水库,已经接近水位极限,供水已经开始紧张。
尤其是每年夏季,由于需求量增加,再加上季风缺席的干旱季节,供水矛盾加剧。你看,降水量丰富的台湾,硬是靠着山脉的独特地理形态,搞得水资源难以储存。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台湾的水资源,实际上就像是一个过期的“节能灯”,明明资源丰富,却被时间和地理给折磨成了能源短缺。像台积电、光电行业这样水资源需求巨大的企业,只能在政府的指引下通过回收水、深井取水等方式“勉强糊口”。

而与此同时,普通居民的水价也因为缺水而一路攀升,生活用水不再像以前那么“随便”,而是成了有钱也未必能得到的稀缺资源。
海南岛的水,从不缺!说完了台湾的水荒,再来看看海南岛。大家想象一下,海南岛地处热带,四面环海,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似乎它的水源问题应该跟台湾一模一样才对,但实际上,海南的水资源却是“不愁水”。这可不是自吹自擂,看看数据你就明白了。
海南的年降水量相当可观,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2000毫米,降水多得可以“把大海都灌满”。海南的地理环境,虽然也是海岛,但与台湾有着本质的区别。
海南岛地形虽然也是山地居多,但它不像台湾那样多山、狭长。海南的水系系统以南渡江、万泉河等几条主流河流为主,这些河流流域广阔,水流也比较稳定。并且,海南的山脉并不像台湾的那样陡峭,水源能够稳定储存。

特别是五指山,作为海南的“水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五指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能够有效调节气候和保持水源。此外,海南还拥有众多的水库和蓄水设施,完美地解决了干旱问题。
海南的水资源不仅仅是“多”,而且是“易得”。这里的河流相对平缓,且大部分流域在海南岛的中部,水流充沛且可控,政府通过水库系统进行合理调度,确保全岛的农业、工业、居民用水充足。
例如海南的松涛水库、昌化江水库等,都是大规模蓄水的成功案例。即使在干旱季节,海南的水库依然能保障充足的供水,而不会像台湾那样出现“水库见底”的情况。

海南的水源管理方式也值得学习。政府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既保障了农业灌溉的需要,又保证了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此外,海南近年来还通过建设多功能水库,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即便是最热的夏天,海南的水库蓄水量依然充足,给岛上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海南岛的水资源不只依赖降水,还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充分挖掘了水资源的潜力。岛内的“水网”布局合理,水利设施完善,使得海南能够高效利用其自然水源,真正做到水资源“用不完”。
相比台湾的“水荒”,海南的水资源管理简直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你说,降水量差不多的海岛,咋就差那么多呢?

台湾和海南的差异,并不仅仅是降水量的差别,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管理。台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水资源管理上。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台湾的水库大多位于山区,地势陡峭,难以大规模蓄水。
再加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台北周边的水库已经接近饱和,外岛的水源状况更加堪忧。在管理上,台湾也没有足够的措施去应对这些问题,水库的清淤和维护跟不上,导致其储水能力急剧下降。
而台积电等大企业的用水需求更是让供水压力倍增。说白了,台湾虽然降水多,但因管理不善,导致水源无法有效利用,最终变成了“吃水难”。

相比之下,海南的水资源管理就要“聪明”得多。首先,海南依靠地理优势,拥有良好的水源储备条件。五指山的“天然水塔”让岛屿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其次,海南通过科学的水利设施建设和有效的水资源调度,确保全岛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水库的建设与维护让海南能够在干旱季节依然维持水量充足,不仅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还能保障农业灌溉。
此外,海南还采用了地下水资源和海水淡化技术的结合,大大增强了供水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海水淡化项目的投入,让海南的水源供应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传统的淡水资源瓶颈,解决了干旱季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台湾也开始逐步考虑类似的方案,但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还远远跟不上海南的步伐。
从海南和台湾的对比可以看出,水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看你降水量有多少,还要看你如何利用和保存。
两者的差距,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现实:好的水资源管理,能够让一个地方的水资源变得“用不完”,而不良的管理,即便水源充足,也难免陷入水荒困境。
参考资料
我国最南端的海岛城市,如何使用淡水?.中国水事.2024-05-16
四面环海的台湾居然也缺水,水去哪儿了.澎湃新闻.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