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曾刊文,要把抗战精神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策划了《不屈百年》系列文章,本文为第49期。若您也感兴趣,烦请点击一下“关注”。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1943年9月,许昌成为了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座焦点城市。这场战役,双方动员的兵力庞大,7万日军死死围攻着许昌,而中国守军只有区区3万人。你能想象吗?7万敌人围攻,3万人死守,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座城市中展开。
这不仅仅是一场常规战役,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关乎荣誉的生死决斗。最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军队的师长吕公良,也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以命捍卫许昌的尊严。
许昌保卫战,究竟是怎样一场悲壮的战斗,中国守军又是如何在绝境中拼死坚持的?

1944年春,日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汤恩伯部队,调集了16万兵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豫中会战”。这一战役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攻占许昌,进而控制中原地区。
对于许昌来说,这不仅是地理上的战略要地,更是抗战胜败的关键所在。许昌,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成为了中原地区抗日的“最后一根支柱”。
1944年4月18日,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七旅团强渡黄河,占领了黄河南岸的战略据点,开始了对许昌的包围攻势。
紧接着,4月23日,日军的推进势头更加强劲,先后占领了密县等地,形成了合围之势。

面对这种局势,许昌成为了中原防线上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日军便能进一步吞并整个河南,甚至威胁到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
在这个危急时刻,许昌的守卫工作落到了新编第二十九师身上。该师是由周家口警卫团等地方武装扩编而成,战斗经验有限,装备也不先进,因此被许多人看作“装备最差的部队”。
然而,吕公良师长以满腔热血和坚定决心带领这支部队,立即投入到准备战斗的工作中。在许昌这座古老的城池内外,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和部队官兵的足迹。
从4月24日起,吕公良开始了对许昌城的防守部署,他的指挥思想很简单:与敌人死磕,誓死保卫这片土地。

为了此,吕公良带领新编第二十九师,迅速修复城墙,修建掩体,布置铁丝网和地雷群,将许昌城打造得如同钢铁长城,准备迎接日军的猛烈进攻。
日军的顽强进攻,吕公良誓死坚守4月30日,日军终于发起了对许昌的全面进攻,集中优势兵力从城北、城西和城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吕公良坚守每一个阵地,不分昼夜指挥着防线。
他指挥新编第二十九师的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炮击对抗,尤其是在城北的俎庄、五郎庙、思故台等战场,战斗异常惨烈。
日军企图通过炮火轰击来压垮中国军队,但面对不断增援的日军步兵和坦克,中国守军始终没有放弃,每一寸土地都死守得异常坚决。在许昌城内的紧张气氛中,吕公良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使得防线始终没有崩溃。

清晨,日军第三十七师团的攻势正式开始,战斗波及整个许昌的外围和市区。日军的进攻毫不手软,他们使用了毒气、飞机轰炸和战车配合步兵攻击的战术,试图打破中国守军的防线。然而,许昌的守军并没有如预期般轻易被突破。
最先迎击日军的是位于城北的俎庄阵地。这里由第八十五团的二营五连防守,连长欧阳步带领战士们利用残破的寨垣和修建的工事,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
直到中午时分,日军不断增援,五连战士们在坚持到最后一刻后,才被迫撤回城内主阵地。在这场战斗中,日军有二十多名兵员阵亡,而中国守军无一牺牲。接下来的几天,五郎庙、思故台和塔湾等阵地都陆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5月1日凌晨,日军集中重兵对许昌西南方向的防线发起了决战。吕公良亲自坐镇南门指挥,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尽管日军的攻击极为猛烈,使用了坦克和大量的炮火,但南门守军在吕公良的带领下,屡次打退敌军的进攻,伤亡惨重,但他们依旧寸土不让。
这时,日军的飞机开始低空轰炸,炮兵也集中火力猛烈攻击守军阵地。南门周围的建筑物在猛烈的炮火下纷纷倒塌,现场战斗异常惨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公良始终不曾后退,他的身影不断穿梭于前线,与战士们共同拼杀,坚决誓死捍卫这片土地。

随着日军的增援不断到达,5月1日下午,许昌的防线逐渐出现了破绽。吕公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分两路突围,并指定郾城为汇合点,准备进行最后的反攻。
为了保持守军的名节,他含泪焚烧了师旗,在那一刻,他向所有部队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不论结果如何,这场战斗我们都将同仇敌忾,决不后退。
突围队伍在第八十五团余部的掩护下开始了艰难的撤退。当部队行进至大坑李附近时,他们遭遇了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的封锁。

激烈的战斗在这片战地上爆发,喊杀声震天,战斗异常惨烈。就在此时,第八十五团的杨尚武团长为保护部队,英勇地站在最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直到他不幸重伤倒地。
杨团长的倒下,让人无比痛心,但他并未停下指挥的步伐。他最后的遗言是:“不要管我,赶快突围。”最终,杨团长壮烈牺牲,年仅38岁。他的英勇事迹成了部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随着战斗的继续,5月1日傍晚,日军终于突破了南门,许昌城的防线岌岌可危。吕公良仍未放弃,他和其他指挥官携手带领队伍继续向郾城突围。

突围过程中,第八十七团的李培芹团长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最终在血泊中倒下,年仅41岁。
突围的过程中,吕公良身穿军装,英勇指挥,直至被日军击中数弹,流血不止。虽然在极度痛苦中,他依然坚持指挥着队伍,但伤势过重,最终在5月2日凌晨不幸殒命,时年41岁。
吕公良的牺牲,让人心如刀绞,但他为许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祖国的忠诚,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尽管他未能活着看到最后的胜利,但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激励了无数人继续抗战到底。

参考资料
许昌战役_百科
时间前后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