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时候人们都看不起小人物,认为小人物能产生的影响力根本不值一提,这种看法要是被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听到,绝对会严词反驳。
公元前176年,也就是汉文帝登基之后没几年,当年帮助汉文帝坐上皇位的功臣周勃就以“谋逆”罪名被关进了监狱。
就在周勃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狱卒的帮助却让他成功摆脱了险境,因此他发自内心感叹道:“安知狱吏之贵乎!”这个狱卒究竟是怎么帮他的?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起兵反秦之前,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老家沛县的一个亭长,在此之前甚至是个市井混混,成天到处偷奸耍滑,无所事事了很多年。
在臭味相投之下,刘邦也结识了很多死党,不过碍于身份所限,这群死党基本也都是些社会底层人,比如当屠户的樊哙、给人吹丧的周勃、帮人驾车的夏侯婴。

最好的也就是当沛县主吏的萧何,这还是后来他当了亭长之后才认识的,可见刘邦的起义集团那是真正的草根出身,但是却发挥出了非凡的实力。
在刘邦的带领下,这群“乌合之众”南征北战、运筹帷幄,一路扩张势力,最终不仅推翻了秦朝,还击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

而刘邦对这帮一直忠心耿耿跟着自己的伙计们也都很讲义气,在登基称帝之后就论功行赏,这帮人全都被封王封侯,没有一个被落下。
其中像萧何、曹参这两个人甚至都当了大汉的丞相,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当了丞相的不止他们俩,还有周勃。

虽然周勃不是在刘邦在位时期当的丞相,而是后来汉文帝登基之后才被任命为丞相,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确实是足够的,能文能武。
在吕后掌权时期,虽然周勃也对吕后掌权、外戚乱政的情况感到不满,但却非常聪明地选择了顺从,因此他的地位反而逐渐提升,为之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高后八年的时候,随着吕雉去世,一场“诛吕之乱”爆发了,之前被吕雉提拔起来的吕氏外戚妄想篡权,结果不仅没成功,还让整个吕氏家族都遭到了肃清。
当时基本上只要是姓吕的就会成为刀下亡魂,无论男女,甚至为了防止吕氏复家,就连吕氏女子所生的孩子都会被杀死,最终彻底清除了外戚之乱。

然而当时人们就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继承皇位呢?因为汉惠帝的后代全都死绝了,因此就只能再往前找,从刘邦的其他后代中挑人选。
最终经过了一番明争暗斗之后,周勃和陈平等大臣还是决定将刘邦与薄姬所生的儿子——代王刘恒立为新皇,至此才算是解决了诛吕之乱带来的最大问题。

刘恒,也就是汉文帝登基之后,对一众帮他坐上皇位的功臣都有着封赏,周勃就从太尉晋升为了右丞相,权势地位更加显赫了。
但周勃却开始感到忧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有着开国功臣的身份,在军队中很有影响力,又平定了诛吕之乱,成为了丞相,身份地位过于惹眼了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周勃刚被任命为丞相的时候,专门请了相师来为自己看看将来的运势,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功绩,必然是能安享晚年的,没想到却完全相反。
那相师说今后将会有灾祸降临到他身上,吓出了周勃一身冷汗,但是他仔细一想,发现这确实大有可能,俗话说“盛极则衰”,他正是处于“盛极”的阶段。

于是周勃琢磨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主动辞官退休,毕竟自己现在地位已经够高了,是时候急流勇退了,防止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在他提出请辞之后,汉文帝想了一下就答应了,这不禁让周勃心中一阵后怕,因为要是汉文帝真的舍不得,那绝对会对他进行挽留的。

甚至就算不留恋他,哪怕是为了君臣的面子也会驳回几次表现出不舍,然而汉文帝却直接同意了他的请辞,这就说明他几乎卡在了皇帝容不下他的边界了。
幸好他及时反应过来了自己的处境,还有机会能全身而退,不然要是让汉文帝主动整治他,那他还能保住这条老命?

然而周勃也就只安心了一年多,随着汉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去世之后,朝廷就面临着不知道将谁提拔上来接任丞相的境地。
或者说,这种情况是汉文帝刻意营造出来的,毕竟那么多大臣不会真的没人可用,只是汉文帝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而这个人选就是刚退休了一年的周勃。

可以看出来汉文帝心里其实还是忌惮周勃,哪怕他退休了也不安心,非要将他放在朝廷里亲自盯着才行,于是周勃就只能又回到了这片刀山火海。
不得不说汉文帝实在是相当矛盾,他把周勃叫来当了丞相之后又后悔了,觉得这样岂不是帮周勃提升地位和威望?对自己实在是没好处。

于是在周勃只当了十个月的宰相之后,就又被汉文帝给赶走了,但是汉文帝的借口也挺冠名堂皇,他说自己想让诸侯去各自的封国,于是让身为宰相的周勃起个带头作用。
周勃能说什么?汉文帝这话就差直接赶他走了,还含有警告他安分一点的意思,他作为表率,一言一行都是时刻被盯着的。

汉文帝可以说是说到做到,周勃这次被罢免回到自己的封国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他时不时就要恭迎汉文帝派来巡查的官员,表表忠心。
周勃年纪大了,这种时刻被人盯着不敢放松的感觉让他越来越风声鹤唳,总觉得来人是要诛杀自己的,甚至恐惧到每次都穿着甲胄、佩戴兵器来见使者。

但这岂不是起到反作用了?来使就是为了看周勃有没有不臣之心,结果他全副武装出来,这不就是明摆着让人误会他确实准备造反么,于是使者就将这件事禀报了汉文帝。
汉文帝可谓是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于是当即就下令逮捕周勃,将他押进长安关进了监狱中,周勃简直是百口莫辩。

监狱里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狱卒都是相当势利眼的,看周勃失势,也没几天好活的了,于是就开始欺侮他,让周勃不得不花重金贿赂狱卒手下留情。
那狱卒倒也挺讲信用,收了周勃的钱之后看他实在是日夜忧惧,于是给周勃提了个建议:让他的公主儿媳妇帮忙给皇帝说说好话啊!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周勃实在是慌了神了以至于竟然没想起来,于是他谢过了狱卒之后赶紧写信给儿子,求公主帮忙作证周家没想造反。
不仅如此,狱卒还指点周勃,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也是个好路子,多花点钱去求求他,让他对薄太后说点好话,提醒提醒周勃的功绩,比什么都有用。

周勃也照做了,薄昭收了他的大量财物之后果然很讲信用,劝得薄太后也相信了周勃没有反心,并斥责了汉文帝一通,说周勃从前执掌军队的时候不谋反,现在无权无势了反而要谋反?
汉文帝给母亲骂得不得不退让,于是声称已经查明了周勃是被冤枉的,没有过错,随后就将他释放了。

经过这一通折腾之后,周勃的心气儿是彻底散了,进监狱这一趟让他学到了不少,从前他只会直来直往,却忘了利用人情往来也是谋生的好手段。
于是他不禁仰天长叹道:“就算我统帅过百万大军,也没想到狱卒也有尊贵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