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23:性格多疑,不善于决断,必然会错过很多机遇

香薇看历史 2023-06-27 22:28:01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中宗元皇帝下

永昌元年(壬午,公元三二二年)

本文重点:

原文:初,王敦闻甘卓起兵,大惧。卓兄子卬为敦参军,敦使卬归卓曰:“君此自是臣节,不相责也。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想便旋军襄阳,当更结好。”卓虽慕忠义,性多疑少决,军于猪口,欲待诸方同出军,稽留累旬不前。

王敦此时对甘卓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继续采取示弱的办法,尽量的稳住甘卓,为自己争取时间。于是派遣甘卓的侄子甘卬去游说甘卓。说他很体谅甘卓的行为,虽然甘卓起兵反对他,但是他也不责备甘卓。并且王敦说他兵逼建康也是无奈之举。并且许诺甘卓,等他办完大事回到襄阳后,还是会跟甘卓重修旧好。

甘卓虽然也算忠义之臣,但是性格多疑,不善于决断,导致错过时机,读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司马睿在建康防守战中打的那么艰难,而援军迟迟不至的原因。甘卓一直在迟疑等待!

原文:敦既得建康。乃遣台使以驺虞幡驻卓军。卓闻周 、戴渊死,流涕谓卬曰:“吾之所忧,正为今日。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遽危社稷。适吾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

王敦得到建康后,派人用皇帝的驺虞幡阻止甘卓,令他返回原地。

甘卓分析他在王敦的上游,只要皇帝和太子还活着,王敦就不敢擅自篡位,王敦肯定会甘卓讨伐他。如果他当时直接拿下武昌,可能会逼得王敦狗急跳墙,劫掠并伤害天子,绝了天下人的希望。

于是甘卓决定返回襄阳。

原文:都尉秦康与乐道融说卓曰:“今分兵断彭泽,使敦上下不得相赴,其众自然离散,可一战擒也。将军起义兵而中止,窃为将军不取。且将军之下,士卒各求其利,欲求西还,亦恐不可得也。”卓不从。道融昼夜泣谏,卓不听;道融忧愤而卒。卓性本宽和,忽更强塞,径还襄阳,意气骚扰,举动失常,识者知其将死矣。

乐道融的办法非常凶狠,彭泽在武昌和建康之间,如果甘卓率领他的精兵阻挡在此地,就切断了王敦回归武昌的归路。王敦的部队眼见回家的路被切断,必然溃散。

但是甘卓由于身体原因,决心要返回襄阳。

备注:

彭泽:江西九江彭泽县。

原文:王敦以西阳王羕为太宰,加王导尚书令,王廙为荆州刺史;改易百官及诸军镇,转徙黜免者以百数;或朝行暮改,惟意所欲。敦将还武昌,谢鲲言于敦曰:“公至都以来,称疾不朝,是以虽建勋而人心实有未达。今若朝天子,使君臣释然,则物情皆悦服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也。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夏,四月,敦还武昌。

西晋、东晋就是合伙制公司。世家大族与司马家共天下。而此时是王家与司马家共天下。为何东晋无力北伐?这就是原因,权力分散在世家大族手中,力量无法凝聚,自然没有办法北伐恢复失地。

王敦得手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始安排各地官员,架空皇帝司马睿,然后他返回武昌根据地,遥控朝局。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