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A股大盘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并已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以接近平盘报收,而就整体市场而言,则与周一类似,平均股价指数在前一天受挫之后涨幅回正,个股也重现涨多跌少,剔除ST后的跌停股则相比前一天减少了近一半,两市成交额合计环比降幅也有所收窄,反映财报披露高峰业绩压力和节前效应对行情和风险偏好的压制有所缓解。
还有一个交易日就将翻月,届时财报季业绩压力和节前效应也将得以消除,若“五一”小长假期间没有大的利空,节后市场理应有所反抽。不过,技术上指数4月7日缺口上方的前期密集成交区仍对行情形成较大压制,若无大的利好催化也难以有效突破。另外,锐叔在昨天的早评中,还结合政策面、基本面、外部博弈及日历效应等多重因素,判断5月A股市场整体运行格局应该以区间震荡为主。今天,则重点来聊一下结构性机会。锐叔在这方面大的判断是,从4月份的市场结构性表现来看,部分红利和内需方向积极修复,而大部分科技细分方向股价仍在底部徘徊。不过,进入到5月,这一格局或发生改变,理由如下:
首先,经历了3月以来的连续调整之后,一方面,当前多数科技细分方向拥挤度已经回落至历史底部,或又到了可以寻找细分方向左侧布局的阶段;‘另一方面,当前部分红利和内需品种拥挤度已经上升至相对高位。此外,从成交占比这一指标也可以看到,当前TMT成交占比已回落至25%左右的历史低位,与2023年与2024年历次科技风格调整到位时的水平相当,说明市场对TMT板块的风险偏好回落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
其二,两大有利因素或驱动新一轮的科技行情:一是随着4月底财报披露全部结束,市场对科技板块的业绩担忧“靴子落地”。与此同时,关税扰动正在逐步过去,市场对于科技板块的定价有望逐步转向对于中长期产业趋势的关注。此外,从近十年风格表现的“日历效应”也能够观察到,进入5至6月,以高PE、TMT、AI为代表的高弹性科技风格的胜率将逐步提升;二是科技板块具备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的双重确定性。产业趋势层面,以DeepSeek发布为标志的新一轮国内AI产业趋势才刚刚开启,当前各产业链环节仍在加速迭代焕新,将继续支撑科技板块成为中长期主线;政策层面,中美博弈大背景下,4月重要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这其中,科技创新、自主可控作为内部高质量发展和外部大国博弈的交集,仍将是后续政策发力的核心方向。
总体来看,随着财报季业绩压力和节前效应的消退,A股市场短线上存在一定的反抽机会,但技术上前期成交密集区压力将制约上行空间,同时预计在阶段性政策定调以稳为主、中美关税博弈处于僵持局面的背景下,行情大概率以区间震荡为主。结构上,则判断科技风格有望在节后重新占优,结合拥挤度、机构持仓与景气,当前AI50大细分方向中,可优先关注上游PCB、IDC、光模块;中游AIAgent、SASS、应用软件;下游人型机器人、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智能交通、游戏等。拉长时间来看,A股市场中长期“慢牛”能否形成,将取决于基本面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及稳增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提振效果是否开始明确显现。而基于前述分析,建议轻仓者可少量参与博弈短线反抽机会;重仓者若遇市场反抽,仍可考虑逢高适当控制一下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