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多国达成协定后,向75国发出警告,特朗普谈判成果依然挂零

小王旭旭 2025-04-22 10:50:43

2025年4月,中美贸易战进入新一轮博弈阶段。特朗普上台后推行“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暂停90天的谈判窗口迫使各国向美国靠拢。然而,中国并未坐以待毙,通过“魅力外交”与多国签署贸易协议,填补美国市场缺口,同时对各国发出严厉警告,绝不接受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的交易。与此同时,特朗普的贸易谈判却进展缓慢,至今未达成任何新协议。这一局势不仅凸显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韧性,也显示出中国警告的震慑力正在生效。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中国迅速展开外交攻势,与多国签署贸易协议,巩固全球贸易网络。2025年4月16日,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签署数十项合作协议,涵盖生产、供应链、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越南协议聚焦制造业和农业合作,马来西亚则涉及能源项目,柬埔寨侧重农产品出口。这些协议旨在填补美国市场缺口,增强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与越南2024年贸易额已达2300亿美元,此次协议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规模。

在印尼,中国与印尼在北京启动首轮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这是中国在全球建立的第一个部长级“2+2”机制,这不仅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在中美竞合格局下,中国在东南亚精心落下的关键一子。

中国还与日本、韩国和欧盟展开更紧密的贸易合作。2025年4月7日,中日韩部长发表联合声明,承诺促进全球贸易,暗示三国可能在未来签署新贸易框架,以应对特朗普的孤立政策。

中国商务部长与欧盟最高贸易官员于4月16日通过视频通话,推动重启贸易救济谈判和电动汽车合作,双方表达深化合作的意愿。

在能源方面,中国绕过美国液化天然气 (LNG),与阿联酋签署了为期 5 年的液化天然气 (LNG) 协议。

此外,中国与新加坡续签自由贸易协定,涉及服务贸易和投资,金额达50亿美元。中国目前拥有17个自由贸易协定(FTA),包括RCEP(覆盖15国,贸易额超2.2万亿美元),这些协议在关税战中被进一步激活,显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战略布局。中国对朋友有礼,对那些妄图出卖中国利益来讨好特朗普的,则有兵。

在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90天的第二周,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4月21日发表声明,警告各国不得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美国关税豁免。声明指出,中方尊重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的经贸分歧,但“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

中方强调,“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若各国试图“与虎谋皮”,最终只会“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中方明确表示,若出现这种情况,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并有决心和能力维护自身权益。

这一警告是对近期国际动态的直接回应。彭博社4月19日援引消息人士称,数十个国家正在寻求美国关税减免,特朗普政府要求这些国家限制中国制造业实力,包括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转口贸易等,以防中国绕过美国关税政策。

例如,越南被美国点名为中国商品转口贸易的主要通道,特朗普要求其打击“贸易欺诈”,越南承诺加大执法力度并与美方共享情报。欧盟也同意与美国在海关监管上合作,应对“大规模非法转运”。中国商务部警告直指这些国家:可以与美国谈判,但若将中方贸易联系作为筹码,后果自负。这一强硬表态显示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为各国与美国的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中国的积极外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的贸易谈判至今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特朗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承诺与TPP国家逐一达成双边协议,但截至2025年4月17日,他未能与任何TPP国家签署新协议。2020年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名存实亡,中国未履行购买额外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的承诺,2025年4月3日白宫报告指出,中国在农业、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未遵守协议,特朗普未推进后续谈判。

在当前关税战中,特朗普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声称有超过75个国家寻求谈判。

然而,截至4月21日,谈判进展缓慢。日本率先与美国展开谈判,4月15日,日本谈判代表赤泽亮与特朗普会谈50分钟,又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磋商75分钟,达成三点共识:尽早达成协议、举行第二轮磋商、推进事务级别谈判。但日方提出的撤回关税要求未获美方同意,双方仍在汽车、农业和国防负担等问题上僵持。

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韩国进行“一站式购物”谈判,要求通过关税谈判解决包括针对中国的所有战略安排,但韩国因国内政治动荡尚未正式回应。印度代表团计划本周访问华盛顿,但具体协议细节尚未敲定。特朗普虽表示将亲自担任首席谈判代表,希望在第一轮谈判中达成重大协议,但目前仍无实质性成果。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旨在通过关税压力迫使各国让步,但中国强硬警告的震慑力正在生效。东南亚国家如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虽考虑对美让步,但是否会限制中国商品转口仍不明朗,显示出对中方反制的忌惮。

日本在谈判中提出撤回关税要求,未完全迎合美方限制中国的提议。美国新任驻日大使乔治·格拉斯虽强调“共同反击中国”,但美日谈判尚未触及核心问题。欧盟与美国的谈判进程迟缓,仅在海关监管上达成初步合作,未涉及对中国商品的直接限制。这些迹象表明,中国警告让各国在美中之间保持谨慎,避免彻底倒向美国。

结语:中国外交与警告的双重奏效

在中美贸易博弈的新阶段,中国通过魅力外交与多国签署贸易协议,稳固全球贸易网络,同时以强硬警告震慑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特朗普的孤立政策却成效甚微,至今未达成新协议,其谈判策略在各国权衡中遭遇挫败。未来70天内,特朗普计划分三轮推进谈判,试图在7月4日前取得成果。然而,各国是否会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讨好美国,仍是未知数。中国的反制重拳已蓄势待发,这一博弈的最终走向,值得拭目以待。

0 阅读:0

小王旭旭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科技,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