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至8月间,被命名为“迪克西使团”的美军中缅印战区陆军观察组的18名成员,先后分两批抵达了延安。
这是美国政府与中共之间的第1次正式接触,至1947年4月9日全部离开时,美军观察组的延安生活超过了900天。
后来美国作家卡萝尔·卡特历时20年,采访了当年美军观察组的多名成员,于2004年写成《延安使命》一书。
该书详实客观地介绍了美军观察组的延安之行,披露了多份绝密报告,其中涉及他们对毛主席为首的多位中共领导人的评价。
那么,美军观察组经历了哪些曲折才来到延安?他们在延安有哪些见闻?他们在报告中,又是怎样评价毛主席和共产党人的呢?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
但是蒋介石始终把共产党当成自己的心腹大患,表面合作,实则打压。
这种打压不仅表现在军事摩擦上,还表现在舆论宣传的严密封锁上。
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打破蒋介石对中共的这种政治壁垒,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国革命能够获得更多支持和援助。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延安先后迎来了斯诺,海德姆,白求恩等国际友人,尤其是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发表后,便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在中共领导层中,毛主席和周恩来最早认识到对美国展开外交的重要性,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从1937年开始,到上世纪40年代初在重庆期间,周恩来受毛主席委托,与英美官方和民间不少有识之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1943年3月,周恩来在与美国驻华外交官,中印缅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的军事参谋戴维斯谈话时表示:
基于中美之间打击日寇的共同利益,中共欢迎美军派出观察员前往华北抗日根据地,深入前线搜集日军情报。
戴维斯对此深表赞同,并向自己的同事,同为美国驻华外交官的范宣德和谢伟思转述了周恩来的话,三人之间达成了统一意见。
巧合的是,他们三人的名字都叫John,所以也被人称为“约翰三杰”。
随后,他们向史迪威提出建议,派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并为此给出了充足的理由:
第一,为了加速消灭日寇,美军可以像在欧洲诺曼底登陆那样,在中国沿海登陆,从而开辟亚洲第二战场。
但是当时在沿海地带,只有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与日寇继续战斗;有鉴于此,美军有与延安沟通,深入前线了解日军的必要。
第二,中共所占领的抗日根据地面积较大,延安具备为美军作战飞机建立气象情报网的有利条件。
第三,中共军队深入日伪敌占区,有足够的能力营救被日寇击落的美军战机飞行员。
史迪威采纳了约翰三杰的建议,于1943年6月向蒋介石提出了派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的要求。
而蒋介石深知中共相比于国民党有太多优秀之处,以及中共统战能力的厉害,故此做贼心虚,断然拒绝。
谁知到了1944年,国军在豫湘桂战役中被日军打得一败涂地;眼见美国对蒋介石政府的援助全都打了水漂,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再也坐不住了。
他派副总统华莱士为特使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一定要派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了解中共这支对当时的美国而言,还披着神秘面纱的抗日力量。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一波三折之后,蒋介石最终被迫同意。
由包括美军军官,美军情报人员,美军陆航和通信部队的技术人员,美国驻华外交官以及美国医生等18人组成的美军观察组,在组长包瑞德上校的带领下,于7月22日和8月7日分批抵达延安。
这其中就包括了约翰三杰之一的谢伟思,而包瑞德正是史迪威将军的助手,美国陆军军事情报局官员,汉语流利,是典型的中国通。
他为观察组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叫做“迪克西使团”;迪克西是指美国内战期间的南方各州,因为北方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南方各州也被后来的美国政府视为叛逆者。
包瑞德本人对共产主义有着强烈的抵抗情绪,他以迪克西作为美军观察组的名字,其意不言而喻,是把中共视为失败的叛逆者。
相见时难别亦难美军观察组到访延安,是由毛主席精心策划,周恩来亲手促成的;延安的中共领导层为此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毛主席于8月1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社论,
中共中央于8月18日发出专门指示:要把美军观察组的访问和观察,看作是中共在国际开展统一战线的一次重要行动,是中共外交工作的开始。
随后,中共中央为美军观察组的行程和活动做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在最初的两个月里,美军观察组听取了八路军和新四军重要将领所做的报告,其中包括: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作华北敌后抗战形势概述,以及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与组织等情况的报告。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作华北7年抗战的战况报告。
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作军队政治工作报告。
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作晋察冀根据地的创建报告。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以及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作晋绥根据地的创建报告。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作部队战斗训练报告。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作江南抗战部队的军政报告。
其次,包瑞德和谢伟思作为美军观察组的代表,与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在内的多位中共军政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多次深入而又坦诚的谈话交流。
通过这些谈话,包瑞德和谢伟思清楚地了解到:国共两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以及中共希望与美军合作抗日的良好意愿。
最后,美军观察组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前往各抗日根据地实地调查情况,并同时展开搜集日军情报的工作。
那么,美军观察小组在实地调查工作中,又有哪些耳目一新的见闻呢?他们发现:
中共军队上至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士兵,都与根据地的普通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军民关系,深受百姓的爱戴。
中共领导层有着刚毅无畏的性格,从不轻言放弃自己的既定路线和政治主张,勇于直面现实,依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战胜困难。
在各根据地内,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近乎于众生平等式的民主,人与人之间没有明显的阶级差异。
共产党人在坚定自身信仰的同时,也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不同的宗教和政治信仰,其中就包括了尊重美军观察组人员的传统习俗,与他们共度圣诞节的平安夜。
共产党人讲求实干精神,精力旺盛且保持着很高的工作效率,以及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他们的生活俭朴,对享乐主义深恶痛绝。
除此之外,中共对美军观察组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由此也令包瑞德,谢伟思等美军观察组成员深为感动,逐步转变了对中共的看法。
延安有一所日本工农学校,里面有150名经过中共教育改造后的日军战俘,他们已经由无恶不作的侵略军变成了有强烈反战意愿的新战士。
他们在毕业后,自愿加入八路军的队伍,前往各个根据地做瓦解日军军心的统战工作,并为美军观察组提供了不少日军的情报。
在中共军队的协助下,美军观察组建立了数据最为准确的气象观测台,各抗日根据地多次营救美军飞行员,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至1947年,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生活了近3年之后,最终全部撤离。临别之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一路相送,包瑞德与观察组成员依依不舍,互道珍重而别。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3年期间,一方面积极展开调查工作,一方面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态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报告呈交美国政府。
这些报告大多由观察组的政治顾问谢伟思执笔,报告中除了各种军事情报之外,就是观察组对于中共领导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客观评价,通过这些评价不难看出,他们相信并且确定:
中国共产党是真心抗日的,他们领导的中共军队也具备相当强的战斗能力,而且还有着很高的情报工作水平。
中国共产党占据了广大的敌后农村区域,并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拥护,比当时中国现存的任何团体地位都要高。
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正直无私,勇于开拓,信念坚定,生机勃勃的政治力量,也将是美国最可靠的政治同盟。
毛泽东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行动者,是一个充满信心,意气风发且又极富理智和原则的人。
他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都有忘我献身崇高原则的伟大精神,中共的领导群体,有杰出的才干和坚毅的领导素质,以及可敬的人格魅力。
正因如此,中共并非国民党宣传的那样,是红色苏联的附庸和代理人,他们是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所形成和造就的土生土长的革命势力,中共在未来必将成为执政党。
相比之下,蒋介石政府统治下的重庆,官员腐败,生活奢靡,等级森严,特务成群,实在是无法与中共相提并论。
基于以上的看法和评价,美军观察组的成员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美国政府应该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武器装备,美军应该与他们联合作战。
中国当前的现状,是蒋介石政府正在向中共交出权力,美国政府应该改变片面支持国民党的政策,从而全面支持国共两党。
美国政府如果支持中共的话,国民党政府势必为争取美元而不得不进行改革,改变倒行逆施的政策、措施和主张。
如此一来,抗战结束之后,国民党不仅不可能发动全面内战,而且还会向着与中共合作的方向前进,从而最终形成联合政府,推动中国进步的政治潮流。
可以说,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工作是颇有成效的,虽然他们的根本立场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但是他们尊重客观事实,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工作精神是值得尊重的。
不仅如此,美军观察组也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予了中共很大的帮助。
1944年8月5日以及9月9日,美军观察组用飞机两次将30多名中共高级将领,从延安送往晋东南和晋东北。
此举为中共的未雨绸缪争取了时间,对于日后解放战争期华北和东北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是很可惜,美军观察组的成员都是中下级军官,很难对美国政府的高层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自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去世,杜鲁门接替总统之职,他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最终选择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在罗斯福病危之时,史迪威就被解职返回国内,临行之前,他写信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为不能与中共军队联手合作打败日寇而深表遗憾。
而谢伟思返回美国后,便遭遇诬陷和迫害,被扣上了“赤色分子”的帽子;他不仅被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开除公职,还被逮捕入狱。
毛主席对此事高度关注,并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他认为谢伟思的被捕,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转变。
毛主席申言:这是排斥中共,单方面支持国民党的反动转变,美国原因将会从中国人民身上得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训。
接替史迪威的赫尔利后来前往延安,代表国民党与中共商谈双方达成五项协议,但蒋介石却并不同意。
包瑞德在与毛主席会面时说:蒋介石认为这五项建议是逼他下台的手段。毛主席听罢站起身来,斩钉截铁地说道:他早就该下台了。
随着伟人的这一声巨喝,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在不久之后便拉开了序幕,而解放战争的结果,也证明了美军观察组对中共的看法和评价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具有前瞻性的准确预言。
来自:1,观察者网:《美国“迪克西使团”曾如此了解中国,但是……》
2,《光明日报》网:《“中国通”谢伟思的风雨人生》
3,央视网:《迪克西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