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中英谈判: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小平,两小时后自己先懵圈了

半凡评国际 2023-02-19 04:02:00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次前来,撒切尔夫人希望借助马岛战争中英国的胜利,让中国有所忌惮,在香港主权问题上做出妥协。

9月24日,撒切尔夫人来到福建厅,在这里,她将与邓小平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坚信自己可以得到让整个大英帝国都满意的结果。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

香港三大条约

会谈一开始,撒切尔夫人就提出了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她认为中国应该遵守这些条约:

“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对此邓小平义正词严地告诉撒切尔夫人: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谈判

在这段谈话中,撒切尔夫人说到的“3个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址专条》。

其中《南京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共涉及13条款项,第一条便是“割让香港岛”;

《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10月24日-11月14日,英国借此前行划走了九龙半岛(今香港界限街以南);

《展拓香港址专条》于1898年6月9日签订后正式实行,条条款款均围绕着如何将英国在香港的利益最大化,顺便能再从清政府手里捞一笔。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绘画作品

对于这3个条约,邓小平认为是无效的,《邓小平传》中说:

“因为他们(邓小平和中国政府)认为19世纪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的割让香港和九龙的条约是不平等的,因而是无效的。”

这也是邓小平在之后提出的,当前围绕香港的3个关键问题中的第一个——主权问题。《邓小平传》谈及“香港主权”时解释了英国当时的打算:

“英国政府最初的立场是,愿意把香港的主权交还中国,以换取对香港继续行使管理权。”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话

但中国方面不可能同意,所以邓小平才在谈判中说: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而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在撰写《邓小平传》时,也进一步对谈判中关乎香港主权的交锋进行阐述:

“从法理上来讲,中国政府从没有将香港的任何主权交给英国……所以,英国人继续统治香港,对中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从政治上讲,中国政府也绝对不同意英国政府继续管理香港。”

理查德·伊文思曾在中国生活过很长时间

虽说《邓小平传》的作者是英国人,但许是多年在中国生活的缘故,以及多次与邓小平面对面交谈的经历,理查德很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添加很多私人看法,这也使得《邓小平传》成了大众评论中“最客观公正的纪念碑式传记作品之一”。

其中的很多一手资料都特别珍贵,比如说围绕82年的这场中英谈判,理查德就写入了一些“复杂、敏感”的内容。

理查德·伊文思在中国

那就好好谈谈繁荣

而除了主权问题,因为撒切尔提到“香港的繁荣”,于是邓小平又围绕这一点与撒切尔夫人展开辩论。正如《邓小平传》中说的那样:

“外交谈判应以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为共同目的。”

邓小平表示: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

邓小平老照片

更何况香港在英国管理期间,香港也不见得一直在保持繁荣。例如60年代初,香港大旱导致水荒,港英政府在这期间开始限水,限水令直接影响了香港民间的安定。

而在这个时候,中央定下“东深供水工程”,从建成的那天起就在源源不断地朝香港供应淡水,基本满足了香港的淡水需求。

当时修建这个工程时,建设者们用短短一年时间,以人力翻越6座高山,建造“6座拦河坝、8级抽水泵站和17座大型闸门”,强行将东江水的水位抬升44米,实现了“北水南调”,这就是所谓的“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

东深供水工程实施期间

所以对于撒切尔夫人认为中国无法让香港繁荣的观点,本质上属于一种诡辩。香港会不会繁荣,取决于1982年-1997年这15年采取什么方针政策,以及1997年以后,香港回归后实行什么方针政策。邓小平认为这些才是中英双方要谈判的重点:

“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

邓小平旧照

懵圈的撒切尔夫人

面对防守地滴水不漏的邓小平,撒切尔夫人也有隐晦地用马岛战争来暗示,在谈不拢的情况下将采取强硬手段。但邓小平却说:

“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

这一下,撒切尔夫人最后的底牌也没有了。原本她是想要通过这场谈判压倒邓小平,却不曾想两个多小时的谈判后自己先懵圈了。

撒切尔夫人旧照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还在下大会堂北门石阶时摔了一跤。不过她到底是一国首相,对这个尴尬的场面显得很镇定,神态自若地起身后,搭乘汽车离开。

当天下午,撒切尔夫人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自己同中国领导人“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正式会谈”。次日,撒切尔夫人又对英媒记者说:

“我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友好的,我们承认有分歧,但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大于分歧。”

撒切尔夫人摔倒了

不多时,英国政府也有所表态。《邓小平传》在此做出了一些总结:

“英国政府提出:‘双方应该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以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对香港前途的看法……以便看出,在这种基本的安排下,是否能够确保香港持久的安定与繁荣。’”

此后,中英双方进入漫长但实质性的谈判中。

中英谈判取得一定成果

到1984年6月,邓小平对一批香港商人说:

“我们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否则香港人也是决不会答应的。”

同年9月,中英双方终于就香港问题达成一致,9月26日,撒切尔夫人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代表赵紫阳在北京草签协定,翌年5月27日,双方政府又互换了各自的立法机构批准的文件,协定从当天正式开始生效。

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草签协定

而不管是中英就香港问题谈判期间,还是此后中英方面对香港状态的讨论,“一国两制”都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么围绕“一国两制”又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呢?这就需要另开篇幅来写了……

0 阅读:35

半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