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发飙”的消息刷屏全网。这家成立十年、亏损超千亿的新势力车企,正以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改革,向市场传递背水一战的信号。

在3月10日的内部会议上,李斌直接打断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少扯虚的,先算清楚能卖多少车!” 此前有员工爆料,某部门以“价值观”开头的汇报材料刚念两句就被他斥责“不要用价值观掩盖经营问题”。
这场怒火直指蔚来的“务虚顽疾”。根据内部信披露,部分团队存在“预算大手大脚”“服务过度但效率低下”等问题。例如:• 车主专属的“牛屋”提供免费理发等增值服务,却未带来直接收益• 手机研发团队因ROI不达标被砍掉三分之一人力• 零部件种类从200种精简至50种,单车成本立省3000元
二、CBU机制:蔚来的“百万倍成本思维”蔚来此次变革核心是推行CBU(基本经营单元)体系,将公司拆分为独立核算的“小卖部”,每个单元需满足:
ROI量化指标:所有投入必须计算投入产出比,例如仓库搬家省2亿、喷漆维修周期从3天压缩至24小时全员经营责任制:李斌强调“每一分钱都要听到回响”,甚至要求成本控制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百万倍成本思维:“一辆车省100元,乘以百万辆就是1亿”供应链成为改革重点。李斌亲自参与电池采购谈判,每周根据销量动态调整降本策略,而成本团队已独立于采购部门,直接向CFO汇报。
三、市场与资本的双重压力触发这场变革的直接原因是销量困境:• 2025年2月蔚来全系仅售1900辆,新品牌乐道仅1100辆• 2024年Q3财报显示连续4季度亏损超50亿
但资本市场对改革释放积极信号:• 今日港股最高涨幅12%,合肥国资委追加28亿融资• 交付渠道合并(蔚来+乐道)、广告话术简化(“免费开2万公里”替代复杂换电券)等举措初见成效
四、前员工谏言:警惕“口号式改革”一位离职员工在内部论坛提出警示:
执行风险:部分部门为应付CBU机制“做账面数据”,缺乏追账查账机制路径依赖:“账上有钱时可能重回务虚老路”人才错配:裁员集中在基层,关键决策层未触动对此李斌回应:“重写操作系统必然伴随阵痛,但不变活不下去”。
蔚来的改革与小鹏引入王凤英后的蜕变异曲同工:从追求“用户感动”转向“经营效率”。这场变革揭示新能源赛道的残酷现实:• 豪华≠盈利:换电站超3000座、服务社群过百的蔚来,需在高端体验与成本间找到新平衡• 规模化生死线:李斌将2025年Q4设为盈利死线,对标特斯拉2018年Model 3量产关键期
李斌的“发飙”,本质上是对蔚来十年发展模式的颠覆性反思。当资本市场耐心逐渐耗尽,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已无退路。正如网友评论:“能对自己下狠手的企业,才有资格活到决赛圈。”
开破产吧,都什么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