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则措辞严厉的内部通报引爆全网:72名正式员工、19名外包人员因在非雇员招聘中替考、泄题、倒卖考题被开除,部分管理者因“纵容产业链抽血入职者”遭降职降薪,甚至移交司法。

华为此次曝光的招聘黑产,堪称一场精密运作的灰色商业革命:
笔试环节:明码标价的“作弊套餐”• 专业替考团队提供“保过服务”,收费3000-8000元/人,甚至开发出规避人脸识别的AI换脸技术;• 内部员工倒卖编程考题,形成覆盖算法、大数据、存储等核心岗位的“题库黑市”。面试环节:权力寻租的“合法化”• 部分HR要求候选人“自愿捐赠”年薪5%作为“内推费”,或通过私人账户收取“直通费”1.5万元起;• 成都存储部门被曝“入职后每月抽血3000元,连抽12个月”,形成持续性利益输送。管理纵容:自上而下的“默契游戏”• 某产品线总监默许下属伪造候选人985学历、海外经历,审核团队集体放水;• 外包公司与HR签订“人才批发协议”,每输送一名OD员工收取2万元回扣。讽刺的是,这些操作竟发生在华为引以为傲的“严进严出”招聘体系中——机考算法题、手撕代码、三轮技术面等“高门槛”流程,反而成了权力变现的最佳掩护。
二、华为雷霆手段下的三大矛盾任正非在内部信中痛斥:“招聘腐败是在给华为的棺材钉钉子!”但这场看似雷霆万钧的整顿,却暴露了更深层的矛盾:
1. 效率与公平的撕裂 • 涉事部门集中在存储、半导体等“卡脖子”业务线,2024年这些部门人均营收暴跌31%(从420万降至290万),暴露出“高薪养庸”的恶果; • 试用期离职率飙升至63%,部分通过作弊入职的OD员工“连基础代码都写不利索”。
2. 权力结构的“选择性反腐” • 被处理的49名管理者中,无一人来自终端BG、海思等核心部门,引发“弃卒保车”质疑; • 存储业务线超100人被集体清退,但涉事高管仅被“冻结晋升6个月”,被员工嘲讽为“罚酒三杯”。
3. 外包模式的系统性漏洞 • 自2021年推行OD外包以来,华为研发岗外包比例超40%,但外包员工转正率不足5%; • 成都某IT社区博主与华为HR、培训机构结成“替考铁三角”,四年间输送2900名问题OD员工,直接导致存储产品线损失2.3亿元。
华为的“刀刃向内”看似壮士断腕,但若不敢触碰核心业务线的权力蛋糕,这场风暴恐将沦为“治标不治本”的公关表演。
三、华为需要一场“认知革命”任正非曾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但当“炮声”变成“权钱交易的密语”,华为必须直面三大灵魂拷问:
价值观崩塌:当“以客户为中心”变成“以关系户为中心”,狼性文化还剩几分真实?管理悖论:强调“流程合规”却纵容OD黑产,是否印证了“规则防君子不防小人”?社会契约:作为民族科技标杆,华为是否该公开腐败细节,为民企反腐提供透明化样本?正如网友毒评:“能突破5G封锁,却突破不了自己人建的围猎场——这才是华为最大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