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篡唐称帝以后,向天下发布诏书,命天下各镇不准再沿用唐朝年号,都得向大梁称臣。事实证明,这只是朱温的一厢情愿,有人并不买他的账。
当时天下的形势是:李克用据河东;罗绍威据魏博;王镕据镇州(今河北正定)、冀州;刘仁恭据卢龙;李茂贞据凤翔;王建据西川;钱镠据镇海;杨行密据淮南;马殷据武安(湖南);王审知据武威(福建);刘隐据岭南。势力弱小的方镇,迫于朱温的淫威或其他原因不敢抗命,但有四个人,却不屈于朱温的淫威,仍然尊唐朝为正统,拒不承认朱温这个伪皇帝,甚至公开声称-讨伐梁朝,复兴唐室。这四镇是晋、岐、吴、蜀。晋,即河东,这是沙陀人李克用的根据地。
李克用本名朱耶,他的先人是陇右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人,沙陀族贵族。
沙陀部落有一支骑兵,总数有一万多人。这支骑兵队伍骁勇善骑射,号称“沙陀军”,李克用的父亲朱耶赤心,是这支沙陀军的首领。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神策大将军康承训统领十八将讨伐庞勋于徐州,以朱耶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朱耶赤心因攻打庞勋有功,被朝廷授予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之职,并赐姓李,改名国昌。
李克用十五岁时,就随同父亲征战沙场,讨伐庞勋时,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军中称其为“飞虎子”,平定庞勋后,被朝廷任命为云中牙将。
乾符三年(876),朝廷任命段文楚为大同防御使,占据云州(今山西大同)。当时正是灾荒之年,粮食供应不足,段文楚削减军粮,引起将士们的怨恨,部将程怀素、李存璋等人拥李克用进入云州,杀了段文楚。李克用自称云州留后。
朝廷并没有认可李克用,而且还曾发兵讨伐他。
乾符五年(878),黄巢渡过长江,势头凶猛,唐僖宗这才任命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代理工部尚书。
后来,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出兵讨伐党项,吐浑赫连铎乘虚攻陷了振武,李国昌失去了根据地。
李克用从云州出发迎接李国昌。当李克用出城之后,云州守将趁机关闭了城门,拒绝李克用再进云州城。无奈之下,李克用父子只得逃往鞑靼。
黄巢起义,唐僖宗下诏召用李克用,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后来因为李克用征讨黄巢有功,被授为河东节度使,加封晋王。从此,李克用有了自己的地盘,并以此为根据地,正式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旅程。
唐朝之所以要起用李克用,主要是因为李克用统辖的沙陀军战斗力强大,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李克用才有能力统领沙陀军这支少数民族军队。
李克用的叔父李友金的一番话,表达了这一层含义。他说:“兴大众,成大事,当威名素著。今军虽数万,苟无善帅,进亦无功。吾兄李司徒父子(李昌国、李克用),去岁获罪于国家,今寄北部,雄武之略,为众所推。若骠骑急奏召还,伐北之人一麾响应,则妖贼不足平也。”朱温作为一个军阀集团的首领,早就是野心勃勃,李克用军事集团的兴起,成为扎入他心中的一根刺,让他坐卧不安。
中和四年(883),黄巢的部队攻打汴州,朱温自知不敌,于是卑词厚礼,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援。李克用也有扩张根据地的野心,亲自率部队驰援朱温,击溃了黄巢军。
朱温对这个救命恩人,不但没有丝毫感激之情,反而还恩将仇报,火烧上源驿,欲置李克用于死地。
李克用大难不死,翻墙逃脱,留得一命,而他的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史以及三百余名士兵,全部葬身火海。
李克用逃回大营后,和妻子刘氏抱头大哭,准备第二天发兵攻打朱温。经刘氏劝阻,才改向朝廷上表,申诉朱温之罪,请求朝廷发兵讨伐朱温。
朝廷中不乏同朱温勾结的人,他们都替朱温说情,唐僖宗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想多管闲事,听信了这些人的劝谏,下诏让双方和解,并加封李克用为同平章事、陇西郡王,以示抚慰,才算将上源驿事件摆平。
从此以后,李克用同朱温就结下梁子。
朱温称帝后,向天下发布禁用唐朝年号的诏令,李克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不承认朱温这个伪皇帝,更不服从他的命令,仍称天祐四年。
岐,即凤翔,为深州人李茂贞占据。
李茂贞本名宋文通,因征讨黄巢有功,被皇上改赐姓名,官至凤翔节度使,封为岐王。
李茂贞也同朱温有过节。
天复元年(901)十一月,宦官韩全海将唐昭宗挟持到凤翔。朱温一路紧追不舍,追到凤翔后,将凤翔围得个水泄不通,这一围就是一年多。李茂贞守得粮草用尽,从冬到春,雨雪又多,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一千多人,宫人每天也有三四人死亡,百姓更惨,吃人的现象很普遍。李茂贞没法再守下去了,和唐昭宗商量,杀韩全海等二十多名宦官,将他们的首级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将唐昭宗也交给朱温,朱温才带着皇帝撤兵东去。
李茂贞和朱温的意外碰撞,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但被朱温夺走了大片领土,四川的王建也趁火打劫,掠走了陕西和湖北的大片土地。李茂贞的兵力几乎耗尽,骄横的翅膀再也振动不起来了。他怕朱温再借故讨伐他,便将自己尚书令的职衔也请求去掉了。
朱温称帝后,李茂贞心记旧仇,当然不愿臣服,联合王建和李克用写了一篇讨伐朱温的檄文,声称要兴师问罪。
因此,他不服从朱温的命令,仍称天祐四年。
吴,即淮南,这是庐州人杨行密的根据地。
杨行密年轻的时候作乱,后来投军,乘乱占据了庐州,因征讨黄巢有功,被封为淮南节度使,晋封吴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杨行密去世,儿子杨渥继承爵位。
杨渥并不是一个很有主张的人,他见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拒不接受朱温的命令,也跟着起哄,奉唐朝为正统,称天祐四年。
蜀,即四川,这是许州人王建的根据地。
王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间二流子。他维持生计的办法,不是像父辈们那样埋头于黄土,而是给人杀牛-有时顺手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同时,他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兼做贩卖私盐的买卖。乡亲们瞧不起他,称他为“贼王八”。后来,他果然犯了罪,被官府抓获,但却买通狱卒逃走了。
有个武当道士见他“骨法甚贵”,劝他从戎。
为了混口饭吃,也为了混一个光宗耀祖的前程,“贼王八”王建加入了当地的地方武装。不久,秦宗权重金招募勇士,他又投奔了秦宗权,很快因作战勇敢,混上了一个小头目。
黄巢起义进逼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四川。
当时,王建隶属于秦宗权部将杨光复。杨光复将其统率的部队分成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就是其中一个都的首领,称为都头。
王建比他的领导杨光复更有政治头脑。他意识到,尽管唐僖宗逃到成都,唐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分崩瓦解,但要想混出名堂来,还是需要得到唐僖宗所代表的朝廷的赏识,当杨光复等人忙于扩充地盘的时候,王建却带领八都中的四个都头,千里迢迢地跑到四川护驾。
对于落难的唐僖宗来说,王建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区区的几千军队,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政治宣传。大喜过望的唐僖宗,重赏了五个都头,封他们为随军五都。
黄巢起义平定后,唐僖宗的流亡政府重返首都长安,王建投奔唐僖宗的投资有了初次回报:被任命为神策军的主要将领,负责宫廷警卫。后来,王建遭到军容使杨复恭的排挤,被派往壁州做刺史。
壁州在今天的通江,当时,那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
杨复恭的本意,是想将王建困死在壁州那种偏远的化外之地,不让他有更大的作为。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王建到壁州后,收编了当地一个叫溪洞的部落。溪洞的部落,是一个英勇善战的部落,王建将这个部落中的青壮年召集在一起,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他以这八千子弟兵为资本,攻占了附近的阆州(今阆中)和利川(今广元),很快占据了川北的大部分土地,挖到了他事业的第一桶金。
当时,四川节度使由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和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二人掌控。陈敬瑄对王建在川北的崛起很不放心,便召王建来成都。
王建一直想到成都,只是苦无机会,接到信后,立即带上一支两千人的精锐队伍,风尘仆仆地往成都赶。
陈敬瑄手下有一位谋士劝告他,说王建是一个有虎狼之心的奸雄,一心想夺取他人的土地,召他来成都,无异于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陈敬瑄听后害怕了,赶忙派人前去拦住正在日夜兼程向成都赶的王建,让他回转壁州,不必来成都。
王建对陈敬瑄的反悔非常恼火,率兵攻占了成都北面的门户汉州(今四川广汉),紧接着又攻打成都。无奈成都城高墙厚,储粮充足,久攻不下,只得放弃成都,带领部众在西川其他地区攻城略地,先后攻占了成都周围的资州(今资阳)、简州(今简阳)、嘉州(今乐山)等地。扫清了外围之后,王建再率兵攻打已成孤城的成都。
陈敬瑄见成都孤城无援,再顽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只得开城投降。王建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四川这片土地,他决心要把蛋糕做得更大。当时,北方的朱温和李茂贞长期对峙,相互间为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而征战不休。凭王建的势力,难以同朱温、李茂贞相抗衡。
王建又一次以其流氓嘴脸,大要两面派手段:对朱温大骂李茂贞,表示忠诚地站在朱温一边;对李茂贞则表示,必要的时候,也会出兵讨伐朱温。
事实上,王建趁朱温和李茂贞混战的时候,浑水摸鱼,夺得了李茂贞的陕西、湖北的大片土地。
天复三年(903),唐昭宗下令封王建为蜀王,承认了王建在东川和西川的合法地位。
朱温自立为帝,派使者前往成都,宣布禁用唐朝年号,要求王建拥 戴他。
王建雄踞四川,根本就不把朱温放在眼里,不服从朱温的命令。于是,仍称天复七年。
如此一来,四镇就变成了四国,与梁国分庭抗礼,对峙中原。四国中,晋国最强,依次为吴、蜀、岐。四国都扬言声讨梁国,大梁也传檄声讨四国,形成了五国纷争、中原逐鹿之势。
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吴王杨渥,蜀王王建,都有志抗梁,传檄四方,力图兴复唐室。
当时四方各镇,最大的是吴越、湖南、荆南、福建、岭南五区。五个地区的领导人见了四镇的檄文,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响应。
李克用等人见五区反应平平,也不敢贸然发难。
这些地方势力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十国。因此,有必要对这五股地方势力的首领加以说明。
吴越是钱镠的根据地。钱镠是杭州临安人。他出生的时候,据说窗外传来兵马声,他的父亲以为此乃不祥之兆,准备将他丢到井里淹死,由于他的婆婆阻拦,才得留 下,故此小名叫“婆留”。
钱镠贩过私盐,做过强盗,后来投奔石镜守将董昌的麾下,因屡立军功,逐渐由偏将升掌一州之兵。
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自杭州移兵浙东。同年,钱镠升任杭州刺史,从此独据一方。
景福二年(893),又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董昌叛唐称帝。钱镠从杭州发兵讨伐董昌,击败了董昌的部队,并斩下董昌首级。
唐朝廷封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辖区在杭州。后又封他为越王。两年后改封吴王。
湖南是马殷的根据地。
马殷原籍许州鄢陵,少年时为木匠,曾经是秦宗权手下大将孙儒的部将。孙儒战死后,马殷与同党刘建锋逃到洪州。刘建锋占据湖南,被部下所杀,众人推举马殷为首领,唐朝廷封他为淮南节度使。
荆南是高季昌的根据地。
高季昌是陕州人,年轻的时候,是汴州富人李让的家僮。朱温坐守汴州,李让经常带一些珍宝去奉承他,朱温乐得受用。为了表示亲昵,朱温收李让做义子,让他改名朱友让。高季昌被朱友让认为义子,因此也改姓朱。后来,高季昌跟随朱温攻打凤翔有功,被封为宋州刺史,仍改复高姓。朱温赶走赵匡凝兄弟之后,保奏高季昌做了荆南留后。
福建是王审知的根据地。
王审知是光州人,他的哥哥王潮进曾做过县吏,后来因乱从军,平定了闽邑,由福建观察使陈岩举荐,升任泉州刺史。陈岩死后,王潮进继任陈岩之职,王审知也因此做了福建观察副使。王潮进死后,王审知继节度使,加封琅琊王。
岭南是刘隐的根据地。
刘隐是闽人,他的祖父刘安仁在南海经商,父亲刘谦做过封州刺史,兼贺江镇遏使。刘谦死后,刘隐得以继位。岭南节度使徐彦若举荐刘隐任节度副使。徐彦若死后,刘隐贿赂朱温,做了节度使。
五股地方势力中,荆南的高季昌是朱温提拔起来的,当然唯朱温的马首是瞻;岭南的刘隐也得了朱温的好处,不会背叛大梁;吴越的钱镠、湖南的马殷、福建的王审知,同朱温没有什么过节,乐得采取一种袖手旁观的态度。而且,朱温篡位做皇帝后,对这几个人也是格外笼络,加封钱镠为吴越王,马殷为楚王,王审知为闽王,高季昌为节度使兼同平章事职衔,刘隐为代理校尉兼侍中,封为平南王。
这些人并不在乎谁做中原的皇帝,只要他承认自己在本地区的统治权就行,这叫作“有奶便是娘”。朱温正好给了他们“奶”,对朱温投赞成票也就顺理成章了。
晋、岐、吴、蜀四国所谓的檄文,他们根本就不当回事,而那个事实上已经不存在的大唐王朝,谁爱光复,谁光复去,与他们无关。
这里之所以要将五镇的情况说得详细一些,是因为他们是后来十国的前身。
此外,河北还有几处大镇,一直称雄割据,不听朝廷号令。唐室衰亡后,各镇的势力也渐渐被削弱。
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辖地在镇州,他是唐朝老臣,年龄不大,资历最老,一直与河东联合。朱温得势后,会同魏博军攻河东,占领了邢州、洺州、磁州,并写信给王镕,让他同晋王李克用绝交,同自己结盟。王镕当时犹豫不决。朱温便率军进逼镇州城下,焚毁了南关,从军事上给王镕施加压力。王镕慑于朱温的淫威,只得向朱温求和,并将儿子王昭祚交给朱温做人质,表示永远效忠于梁。
朱温将王昭祚带回汴州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同王镕结为儿女亲家。开平元年(907),封王镕为赵王。成德军同朱温成了一家人。魏博军节度使罗绍威,一直与朱温的关系很好,长子罗廷规,娶朱温的女儿为妻,两人结成了亲家。更重要的是,朱温曾替罗绍威排除了内患,将数百名不服管的悍将送进了阴司地府,为罗绍威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虽然说罗绍威为此掏空了魏博军的家底,且每每想到此还心痛不已,但利害相较,还是德多怨少。朱温即帝位后,罗绍威向他进贡魏州木材,作为建造宫殿的材料,朱温也没有忘了给他一点儿甜头,赐他宝带名马,两人你来我往,相处得甚为欢洽。魏博军的罗绍威不会背叛朱温。
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治理幽州(今北京)、沧州,与魏博素来不和。
朱温曾经替魏博军去攻打过刘仁恭,因刘仁恭有河东的李克用声援,朱温无功而返。刘仁恭同晋王李克用交好,同梁王朱温为仇,击败梁兵之后,便觉得自己不可一世,更加穷奢极欲,恣情淫逸。幽州有座大安山,四面是悬崖绝壁,刘仁恭在山上修筑豪华宫殿,又从民间挑选大批美女送上大安山,安置在宫中,供他淫乐。
刘仁恭还招来道士给他炼长生不老之药,其实就是壮阳药。这样,他就能长乐不衰。
有其父,必有其子,刘仁恭纵淫无度,次子刘守光也不亚乃父,他虽然有点儿笨,但愚蠢中却又很狡猾、奸诈,而且色胆包天。刘仁恭的爱妾罗氏,生得杏脸桃腮、千娇百媚。刘守光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霸占了罗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刘仁恭知道儿子给自己戴了一顶绿帽子,一怒之下,命人把这个不肖之子抓起来,乱棍教训一顿后,将他调到外地驻防。
刘仁恭赶走儿子之后,继续待在大安山逍遥快活,极少过问幽州城内的事务。
朱温早就有意征服幽州,趁刘仁恭在大安山享受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派大将李思安攻到幽州城下。
刘守光听到消息后,赶忙率兵驰援幽州,抢在后梁军队的前面进入幽州,率领幽州守军赶走了李思安,立下一功。
刘守光回到幽州后,不想走了,他以为自己守城有功,便自封卢龙节度使,不声不响地罢了父亲的职务。然后派部将李小喜、元行钦领兵包围了大安山。
刘仁恭做了儿子的俘虏。
刘守光将贪图享乐、不务正业的父亲押回幽州囚禁起来。然后,将父亲的爱妾罗氏以及大安山所有的女人统统霸占,让这些女人轮流陪宿。可怜的女人们,先侍候老的,再来侍候小的,成了刘家父子两代的玩偶。
刘守光的哥哥刘守文,是义昌军节度使,驻扎在沧州。听到父亲被弟弟囚禁的消息,将众将召集在一起,哭着说;“没想到我家出了个混账,让我羞于见人,我发誓,一定要发兵讨伐他。”
刘守文带兵来到芦台,要同刘守光拼命。两军激战了半天,互有死伤,形成不胜不败之局,各自鸣金收军。
第二天在蓝田再战,刘守光击败了刘守文。
刘守文只得带领残军,垂头丧气地返回沧州。为了能击败刘守光,他竟派人向契丹部首领耶律阿保机求援。
这个契丹,就是后来同宋朝争斗了近百年的契丹大辽国的前身。
刘守光虽然击败了刘守文,但仍然担心他会再来,同时,他还担心梁兵也会乘虚而入,于是向朱温献媚,投进了朱温的怀抱。
朱温正要扩充自己的势力,欣然接纳了刘守光,并正式授予他卢龙节度使一职。
此外,还有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夏州节度使李思谏、朔方节度使韩逊、匡国军节度使冯行袭等,都已臣服于大梁。
所以,晋、岐、吴、蜀的檄文发出去后,无论远近,响应者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