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招商,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
这年头,招商引资那可是城市发展的重头戏,谁都想引进个“金凤凰”,可要是引来个“落汤鸡”,那可就闹心了。
说白了,这招商的滋味,还真不是那么好品的。
这不,哪吒汽车的故事,就给南宁的招商引资狠狠地上了一课。
想当年,哪吒汽车也算是新能源汽车里的一匹黑马。
2022年,人家硬是靠着低价策略,卖出了15.2万辆,销量直接超越了“蔚小理”,风光无限。
可你再看看现在,2024年,销量断崖式下跌,只卖了6.45万辆,同比跌幅高达40%。
这落差,啧啧啧,真是让人唏嘘。
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就开始质疑南宁的招商能力了。
当初南宁引进哪吒汽车,那可是下了血本的,总投资35亿,占地800亩,目标是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
结果呢?
现在工厂停产,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这搁谁身上,都得打个问号。
咱们也不能一棍子把南宁给打死,毕竟招商引资这事儿,谁也不敢保证百分百成功。
你品,你细品,柳州五菱的“逆袭”之路,是不是就能给南宁带来一些启发呢?
柳州五菱,那可是个“神车”制造厂。
人家靠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推出了宏光MINIEV这款“国民神车”。
这款车,价格便宜,空间够用,开起来还挺灵活,一下子就抓住了老百姓的心。
2020年上市后,宏光MINIEV的销量一路飙升,长期霸占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的位置。
2021年,五菱宏光MINIEV销量突破39万辆,成为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柳州五菱的成功,说白了就是精准把握了市场需求。
南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多想想,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
不能光想着引进高大上的项目,也得考虑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哪吒汽车的困境,也和自身的一些问题有关。
你比如说,股权变更和资金问题。
2023年,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进行了多轮融资,试图缓解资金压力。
频繁的股权变动和融资,也说明了公司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压力。
还有,哪吒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虽然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但销量贡献有限。
再比如,2023年,哪吒汽车在泰国市场的销量仅为几百辆,远低于预期。
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南宁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的政策调整,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哪吒汽车的发展。
2019年,南宁市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
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南宁市的补贴政策也在逐步调整。
这政策一变,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肯定会有影响。
再说说充电桩,虽然南宁市也建了不少充电桩,但是数量还是不够,分布也不合理,充电桩的利用率也不高。
这要是充电不方便,谁还愿意买新能源汽车呢?
归根结底,南宁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隐忧”的。
是对招商项目筛选不够严格。
当初引进哪吒汽车的时候,可能对它的长期竞争力和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不足,过于乐观了。
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
南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不够成熟,缺乏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这使得哪吒汽车在当地生产的成本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再次,是区域竞争压力大。
广西其他地区,比如柳州,在汽车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南宁未能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导致项目同质化竞争。
是招商引资项目同质化竞争。
南宁引进的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技术路线、产品定位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
你比如说,比亚迪也在南宁投资了动力电池项目,这和哪吒汽车的项目,是不是就有点“撞车”了?
那南宁该咋办呢?办法也不是没有。
要搞产业链精准招商。
不能光引进整车企业,还要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降低生产成本。
学学合肥,围绕蔚来、大众等核心企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要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对企业技术路线、市场前景、管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学学苏州工业园区,严格项目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
再次,要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与柳州等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差异化发展,实现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
学学长三角,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协同进步,构建全球竞争力汽车产业集群。
要优化政策与服务。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融资支持,强化人才培养。
学学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招商引资,路漫漫其修远兮,南宁还得上下而求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