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贸易战正式打响。
截至今日,明确发布反制措施的只有中国,我们对输入自美国的商品加征125%的关税。与此同时,虽然不少国家派出代表前往华盛顿谈判,但时至今日尚未有哪个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

中国的反制不仅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是告诉全球不是所有国家都忌惮美国的霸权行径。世界需要一个反对霸权的“带头大哥”,中国当仁不让。
然而,反制和“对等关税”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打击美国又会伤害到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接受一定的付出,就像热战,肯定会有牺牲,这是无法避免的,除非直接投降。但能不能尽量减少反制措施的反噬,采取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呢?
之所以这么提是因为国内确实已经有一些关键行业或重要企业受到了影响,典型如我国的航空业。

截至4月24日,我国已经拒收了3架波音737 MAX飞机,两架是厦门航空订的,还有1架是中国航空订的。考虑到波音今年计划向中国航司交付50架飞机,如果中美贸易战没有缓和,未来还会拒收更多飞机。
航空公司“退货”实属无奈之举,贸易战之前,我国对从美国进口的飞机征收5%的关税和13%的进口增值税,现在征收130%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以一架市场价为5500万美元的737 MAX机型为例,原本的接收税费合计不到7000万美元,现在暴涨至1.43亿美元。
国内航司接收不起,只能先拒收,等待未来情况发生变化。

退货飞机并非毫无成本,构成违约的话定金是拿不回来的。根据《财新》报道,飞机的定金一般是订购价的50%,5500万美元的波音737 MAX对应2750万美元的定金。
另一方面,波音不缺买家。由于当下的大型民航飞机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阶段,波音和空客挤压的订单超过1.2万架,新制造出来的飞机遭遇抢购潮。
已经有马来西亚、印度的航空公司盯上了被中国拒收的客机,希望与波音磋商买下来。这意味着波音可以“一机两吃”,没收中国公司定金的同时以相同价格卖给疯抢的外国买家。

更大的影响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交付。
商飞不缺订单,据报道已经接了1500架以上的C919订单。缺的是产能,从2022年12月交付第一架C919至今,累计交付数不到20架,而订单数已经超过了1500架。
C919的不少关键零部件来自美国,包括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最重要的部件。这意味着对美大幅提高关税后已不可能继续采购这些部件,严重影响2025年交付30-50架国产大飞机的目标。

除了航空业,国内半导体行业同样遇到了麻烦。原产地是美国的半导体零部件基本上是国内生产不出来或造价成本极高的。加征125%关税意味着断了这块的供应。
我知道大家可能会说这有利于国产替代。话是没错,但有没有想过若那么容易国产替代,那么早就替代了,也不用从国外进口了。
国产替代有一个过程,就算再快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在这期间很多项目是不能停的,如AI、机器人等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行业,一旦因芯片、半导体元器件采购受限会导致行业发展速度放缓。要知道现在各国都在科技领域搞“军备竞赛”,谁先取得突破谁就能掌握先发优势,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所以要抢时间、与时间竞速。

如何平衡好对美国贸易霸凌的反制和促进国内中高端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灵活多变、适应实际情况的手段。实际上美国就是在这么做的,别看特朗普嘴上叫嚣得厉害,看上去很强硬,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可该灵活时绝对灵活。
比如,4月9日宣布暂缓高额“对等关税”90天,除中国外全国按照10%的统一税率加征,以留出与各国的谈判时间;又比如,美国针对与半导体关系密切的消费电子和芯片类商品豁免“对等关税”,任何国家的这类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都不需要缴纳“对等关税”。
边谈边打、边加边豁免,只给自身最重要的产业或领域“开后门”,这是美国灵活策略的表现。你可以觉得特朗普没主见、没原则,但只要有利于实现目标,灵活一点何尝不可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