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同一天为中美贸易战发表降温言论后,更为实际的消息传来。根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媒报道,白宫的一名高级官员称,美国对华关税可能降至约50%至65%,同时特朗普政府还考虑采取“分级征税”方案,即对普通中国商品加征较低关税,对与“美国战略利益”有关的商品征收至少100%的关税。
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会在现有基础上把税率下调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这是在向中方释放服软信息吗?我认为没那么简单,先来分析一下50%至65%关税区间有没有落地的可能。

特朗普于今年1月20日正式宣誓成为美国第47届总统,至今也就刚满3个月。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特朗普大刀阔斧推行“美国优先”战略,最明显的便是对各国加征关税,尤其是针对中国进口商品。
2月,特朗普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头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3月故技重施,用同样的理由再加10%;4月2日,真正的核弹级政策来袭,特朗普宣布对各贸易伙伴加征10%至49%的对等关税,中国商品再被加征34%。
此时特朗普已经让中国进口商品面临的关税税率相比2024年底高了54%。

之后的两次加征属于超出特朗普预料之外的“赌气性关税”。向来强势的“懂王”没想到中国会予以强硬反制,为了维持自身硬汉形象,在极短时间内把加征的关税拉高至惊人的145%。
其实中美两国都知道这么高的税率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特朗普是坏,不是傻,他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剔除“赌气性关税”后的税率是他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他就是希望对中国产品加征54%左右的关税。
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在20%左右,加上54%后为74%,接近白宫高级官员透露的50%至65%之间。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谈判从中国身上捞到好处,之后在关税上做点让步,如从74%降至50%至60%之间。因此,《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虽未得到白宫确认,但从逻辑和美国之前的动作来看大概率就是特朗普的真实想法,极有可能落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不会采用一刀切策略,即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所以不管是50%、60%还是65%都只是加权平均税率,不同类型商品之间的关税税率差距极大。
这是美国惯用的策略,拜登政府时期就这么玩过。2024年5月,美国针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比较典型的是电动汽车,税率由25%上涨3倍至100%。
自此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几乎归零,未来也很难在美国卖电车。看上去美国未禁止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进入该国市场,可征收100%的关税实际上取得了相同的效果。

这项传统会是为数不多的拜登政府留下的政治遗产保留下来,特朗普的贸易团队正在或者已经制定出了一个针对不同类型中国商品的关税方案。盲猜一下哪些中国产业会成为美国贸易计划的精准打击对象。
特朗普希望制造业回归美国,但他可不是看重所有的制造业,美国只要高端制造业和关系战略安全的基础工业原材料。前者如汽车、半导体、医药、造船等,后者则是钢铝、稀土加工等,特朗普希望这些制造业回流美国,以实现一握抓金融、另一手握制造业的终极目标。
显然,美国会对他想要的行业征收高关税,高到能够覆盖掉中国的人工成本和完善供应链优势的程度,就像电动汽车那样的100%税率甚至更高。

而纺织、箱包、服饰、低端机电产品的关税税率可以很低,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归零。说白了,美国看不上这些产业,放在国外国外,通过进口提供给国内消费者,中国能做就中国做,中国不想做就让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印度等去做。
以降低这些产品的关税税率为筹码与中国谈判,让中国放开服务业方面的管制,便于美国企业来华投资赚钱,同时迎回中高端制造业。
一旦这套战略计划落地,特朗普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位总统之一,而中国的产业升级将大幅放缓,服务业却面临门户大开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始终认为特朗普从未真正服软,他在媒体上发表的言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有时看似缓和了,实则是为隐藏更重要的目的。
这提醒我们,在与美国的博弈中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底线不破,有损中国产业升级的东西不在可谈判范围之内,莫让美国的精准打击方案成行。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