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又一架未完成交付的波音737 MAX 8飞机从浙江舟山返回美国西雅图的制造工厂,这已经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航空公司拒绝接收的第三架波音客机了。本次拒收的航空公司是中国国航,前两架则都是厦门航空公司接收的,有趣的是这两架返回美国时机身上已经涂上了厦门航空的LOGO。

中国的航空公司拒收波音飞机实属无奈之举。
波音是美国产品的代表,进口到中国市场受125%加征关税的影响。我国针对空载15吨至45吨的飞机设定的关税税率为5%、进口增值税税率为13%,以一架5500万美元的波音737 MAX飞机为例,原本需要缴纳1026万美元的关税加增值税,接收飞机的所有支出为6526万美元;对美关税提高125%至130%后,两税合计为8795万美元,接受支出暴涨至1.43亿美元。
如此高昂的接收成本是航空公司无法承担的。说句不好听的,以那么高的价格购入飞机,即便不算之后的运维成本,都不一定能在飞机报废前赚回来。

从经济角度上来,暂时不接收波音的飞机说对航空公司而言是合理的。不过,一旦长期接收可能会陷入违约境地,导致前期支付的定金发生损失。
根据《财新》报道,定金金额大致为飞机成本价的一半,5500万美元的波音737 MAX对应的定金在2750万元左右。当然,在中美关税大战的特殊背景下,国内航司与波音大概率会进行协商,以减少定金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的航空公司长期不接收波音的飞机甚至直接取消所有订单,会不会给波音造成毁灭性打击呢?至少从波音CEO在一季度财报会上的针对此事的回复来看不仅不会,奥特伯格(波音CEO)还十分嚣张地表示,“我们不会继续为不愿意接收飞机的客户制造飞机”、“外面很多客户正在寻找737 MAX飞机,我们不会等太久”。

奥特伯格是不是在虚张声势呢?恐怕他说这话是真有底气的。
目前,已经有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盯下被中国退回的波音飞机了,马来西亚航空集团、印度航空等都在寻求与波音洽谈,希望接收这三架飞机。此外,根据波音的计划,今年准备向中国航空公司交付50架飞机,这意味着还有47架待发往中国,一旦继续被退货,这些737 MAX机型可能全部将被国外航司接收。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那么多航空公司要买波音飞机呢?原因并不复杂,整个航空业因疫情引发供应链紊乱,产能至今未能恢复,供给远小于需求。

以波音为例,该公司手里握有6000架以上的飞机订单,哪怕未来几年不再接新订单,全部交付完毕也是2030年之后的事情了。买飞机需要排队,不是有钱就能立马买到的,这导致只要有新造的飞机出厂便会遭疯抢,排在后面的航空公司最希望排在前面的买家弃单,它就能早点接收飞机了。
不少国内网友认为,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后可以买空客的,还可以让咱们的国产C919大飞机得到更多的订单。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但实际情况和大家想象的不同。
由于最近几年发生的空难基本上都和波音有关,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影响,空客获得了更多的订单的同时“欠”了更多的飞机,可能在7000架以上,接的新单排到很后面才能交付。

国产C919能否填补缺口?说两个数据。
商飞接到的C919订单累计超过1500架;从两年多前第一架C919诞生至今一共交付了不到20架。由此可见C919的问题不是没有订单,而是产能相比两大国际巨头差距明显。
此前,商飞将2025年预计的交付目标从30架提高至50架。现在情况有所变化,C919的不少关键零部件与美国企业有关,比如发动机是美法合资企业研制的、航电设备是美国通用电气和霍尼韦尔提供的,加征关税可能影响零部件的采购、致产能更为紧张。

我强烈支持中国针对美方霸道行径的反制,如果这次像其他国家那样不反击,那么未来中国在与美国的商贸谈判中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美国代表必然有恃无恐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只有让美国人也感受到打贸易战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了,两国才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对话。
不过,我们的手法是否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为国内紧缺的商品“开个后门”、豁免部分美国商品的加征关税。实际上美国就是这么操作的,别看特朗普叫得凶,早就豁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进入美国市场的消费电子及半导体产品的对等关税。
灵活不是认怂、不是服软,而是尊重客观情况,让反制手段发挥最大效用并减少对自己伤害的体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