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婆媳本是陌生人,因一个男人相识,支撑婆媳关系是双方的理解和包容。
婆婆要知道:善待儿媳就是善待儿子,也是给自己的晚年积攒福报。
而我养你小,你陪我老的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而非儿媳。
深以为然!婆媳之间本是爱着同一个人,却因各种原因,成为天敌,皆因心境不好。
婆婆也是从儿媳一路走过来,知道其中的各种心酸无奈。
若在儿媳需要时伸把手,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网络里有人问:没有给儿媳带过娃,老了你会找儿媳养老吗?
这句话本身就是伪命题,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而非儿媳的。
来自76岁秦敏的自述,真挚而又温暖。

1、婆媳之间没啥恩情,别做太多指望。
我叫秦敏,今年76岁,退休多年,每月有6200退休金,三居室养老房。
老伴过世后,儿子总喊我去他家居住养老,我说能自理时,哪也不去。
等我自己做不了主,最好把我送养老院,不要给儿子添麻烦。
老话说:十年婆婆,十年儿媳。只有婆婆先帮扶了儿媳,彼此建立了恩情。
才会有婆婆晚年,儿媳在身边陪伴照顾。若没这些,趁早不要指望。
自己儿子都靠不住,想让没血缘的儿媳养老,不过是自寻烦恼。
儿媳生娃时,我还没退休,请假去照顾半月,亲家母接手,并把孩子带到五岁。
而我能做的,就是每月给儿媳一个人的工资,一是不能让亲家母受累还没回馈;
二是我实在忙不过来,也没时间带娃,面对儿媳生娃不能不出力也不出钱。
儿媳对我给钱有自己的认知,她觉得这是给我孙子的,而非是对她的援助。
对我保持着刻意的疏离,看懂了这一点,我也没有一直热脸上赶着给钱。
孙子上学后,亲家母回家,我也退休,接送孙子上下学,偶尔也会给出些钱。
尘世间,任何一种关系都是相互的,婆媳更是如此,有舍才有得。
婆媳之间,总归是婆婆要先付出自己的真心和坦诚,才会有未来的收获。

2、婆媳之间最需要的是彼此相互尊重。
身边老姐妹总说,不要太宠儿媳,付出越多越会被嫌弃,不如留钱养老。
若是这样的思维,还没付出就想到将来收获,多半是没摆在婆婆的心思。
不论儿媳如何,做婆婆要尊重儿媳,给予儿媳最大的帮扶。
大多数人的心都是善的,都会捂热,婆婆尊重儿媳是他们小家庭的女主人位置。
尊重儿媳的教育观念,不擅自作主,违背儿媳的要求,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就好。
若做不到这些,或者怕时间长了产生矛盾,给钱也是一种援助。
根本没有婆媳是天敌的说法,只要用心,相互包容就行。
实在合不来,做婆婆的既不要责怪儿子,更不要用言语和行动伤害儿媳。
不要让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遭过的罪,让儿媳品尝一遍。
人心换人心,真心对真心,做婆婆的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就足矣。
至于晚年的养老,世道好轮回,相信一切都会走上正确的方向。
别把养老寄托在儿媳身上,也别把自己捆绑在儿子的人生里。
时代发展,养老可以自己作主,居家请人,去养老院等等。

3、婆婆帮扶儿媳带娃不是责任义务,而是亲情的延续,是爱的奉献。
作为婆婆,千万不要认为,你带娃是帮儿媳,要认清楚,你是帮自己的儿子。
儿媳跟你没血缘关系,孙子是你家的后代,还跟你家姓,你伸把手帮忙。
不是责任义务,而是让亲情在家人之间延续,是亲情互助,更是爱的奉献。
老人不能用曾经的帮扶绑架儿媳给养老,若老人想明白这点,就没养老焦虑了。
我76岁,人到晚年,在意的永远是儿孙们的生活,不给他们找麻烦,就是最好的爱。
跟儿子儿媳居住,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是分担儿媳的压力,而是分担儿子的。
想明白这一点,就不存在,没给儿媳带过娃,老人会找儿媳给养老的问题。
若婆媳之间始终是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地走过来,养老是自然而然的事。
若婆媳从一开始就相处的斤斤计较,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又谈何养老?
说到底,婆媳之间的矛盾,根源还在儿子身上,他才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润滑剂。
若儿子做的到位,安抚好儿媳,也孝敬好老人,根本没有婆媳矛盾,只有家庭和谐。

写在最后:
婆婆带娃是情分,不是本分;儿媳协助儿子给婆婆养老亦是如此。
我不纠结儿媳给我养老,儿子有心他主动承担我的养老责任,儿媳协助就很开心。
至于儿媳的态度,那是她自己的修养,我只需做好自己,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
人老了,不要过于紧张,也不必太过焦虑,养老只是一种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无事主动走出家门,该锻炼锻炼,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别把眼睛盯着儿媳。
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生活里,主动学会依靠自己,学会与孤独和解,自娱自乐。
养老本不是大事,就因提前焦虑,反而成了家庭矛盾的根源,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不论你是否帮儿媳带过娃,未来的养老都不要只想着依靠儿媳。
儿媳在晚年照顾你,是你们之间恩情的回馈,若晚年儿媳不管你,也是你们之间的修行!
没有对错,只有天道轮回的缘分!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