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光有言传,却没有身教?
如果你的孩子把玻璃瓶摔碎在河里,你会怎么做?
很多人可能直接无视,有的人可能会训斥孩子,然后很自然的离开。但很少有人像下面这位爸爸一样,默默的打捞半小时。
江西宜兴一位爸爸带着两岁的儿子在小区的池塘边玩耍,儿子手里的玻璃瓶不小心摔在了池塘边的石头上,玻璃瓶碎了,玻璃碎片散落在池塘里。随后这位爸爸的行为让很多人点赞。
这位爸爸赤脚站在池塘中一点点摸索着把玻璃碎片打捞出来,11月的江西气温已经有些冷了,赤脚在水里一待就是半小时。事后这位爸爸说之所以打捞玻璃碎片,是因为经常有人在附近玩,害怕伤到其他人。
这位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做人要有责任心,要有担当。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担。这无疑是给孩子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想教育课。
现实中有很多的父母都是口头教育孩子,却从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多少父母都是光有言传,却没有身教,这也间接导致了教育的失败。光说不练等于白干,家长只会口头教育孩子,而自己却做不到,语言与行动的不一致,会导致孩子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所在,也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爸妈自己不作为,却总催着孩子做这做那,会如何?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张关于原件与复印件的照片。照片中有两个母亲,一个在玩手机,一个在看书,玩手机的母亲带的孩子也在玩手机,看书的母亲,带的孩子也在看书,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1、父母不作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现实中很多的父母自己不作为,天天回家就抱着手机看,看到孩子看手机就大发雷霆,训斥孩子不该看手机。孩子的行为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没有分辨能力的,父母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他们的行为完全就是父母行为的写照。
如果父母不作为,孩子有样学样,必然也做不到父母要求的那样,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孩子更愿意相信他们眼睛见到的一切
2、父母不作为,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拿看手机这件事情来说,很多人痴迷看手机,回到家人手一部手机,不沟通不交流,孩子拿手机玩游戏的时候,大人火冒三丈,一顿训斥一顿打是逃不掉的,你告诉孩子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对颈椎不好,孩子就会反问既然对眼睛不好,对颈椎不好,为什么你可以看,我就不可以看?这个时候你又会如何回答?
孩子通常会告诉你,你都做不到不看手机,凭什么不让我看手机?无疑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哪怕你平时说了一百遍不可以看手机,可是作为父母,你看了手机就违反了自己立下的规矩,你越不让看手机,他就越看,你阻止他就对抗。
父母的不作为,就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让做的事情,他偏要做。
3、父母不作为,会让孩子更加迷茫。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要这样要那样,可是他们的行为却恰恰与之相反。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能撒谎,但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有时候却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小孩子学不来大人的虚伪,也理解不了大人善意的谎言。父母如果过早的把一些负面的东西展现在孩子面前,就会让孩子更加迷茫,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路上碰到一个熟人,你教育孩子要热情的打招呼,问好。结果回家之后就开始跟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说某某怎么不好,多么差劲,一点儿也不避讳孩子在场,总以为孩子是小孩子,其实他们都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心里。
言传和身教,需要父母这样来执行,才是好的家庭教养
言传与身教是分不开的,作为父母,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如此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1、言行一致做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言行一致,坚决决绝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的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最大,所以父母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的疑惑,嘴里说着不行,自己却一直在重复犯错,孩子该听言传还是要看身教?
2、犯了错误要勇于承担。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家长不是圣人,就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发错,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与平时给孩子灌输的思想不一样的时候,就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有的父母自己犯了错误,却不知道反省自己,反而在孩子面前辩解推脱,这也会让孩子变成一个遇到事情没担当,出现错误就推脱的人。
3、自律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没有自控能力,通常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随心所欲。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父母可以做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对或者错。
但是明知道哪些是对的还不去做,明知道是错误的还无法克制自己不去做,就是自律的问题。克己复礼自古以来都是个人修养的准则。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自律,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