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服的中国皇帝乾隆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21 04:25:49

关于被征服的中国皇帝乾隆的回忆录,巴黎,第一卷,1913 年,第 1-18 页。

“18 世纪在科尚的指导下于巴黎雕刻的描绘‘中国皇帝的征服’的十六幅版画组声名远扬。 这套版画极为罕见,且这些版画的制作历史鲜为人知。我们打算今天来追溯这段历史。首先,我们将回顾那些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而这些版画正是为了纪念这些事件而创作的。”

“乾隆皇帝希望为子孙后代留存这场战争的主要场景,于是召集了当时在宫廷担任传教士的欧洲艺术家来描绘这些场景…… 因此,他让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和安德义绘制了十六幅画作,展现了平定准噶尔地区的相关事件。”

“这项工作完成后,乾隆皇帝决定在欧洲雕刻这些画作…… 于乾隆三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即 1765 年 7 月 13 日)下诏,将十六幅‘他在西域及周边穆斯林地区取得的胜利’的画作送往法国,由最著名的艺术家进行雕刻。”摘录:一些历史回顾 —— 四位欧洲画家 —— 画作的运送与接收 —— 版画的完成 —— 赫尔曼的表格 —— 皇帝的满意之情

关于 18 世纪 50 年代乾隆皇帝的征服事迹,除了本页面内容外,还可在古籍图书馆查阅以下资料:

历史资料方面:钱德明(J.-M. Amiot)的《准噶尔汗国的征服》;伊姆博 - 于阿尔(C. Imbault-Huart)的《征服突厥斯坦》;库朗(M. Courant)的《17 和 18 世纪的中亚》。

关于十六幅版画的委托创作方面:若望・蒙瓦尔(J. Monval)的《中国的征服》;伯希和(P. Pelliot)的《“中国皇帝的征服”》。

在互联网上,访问网站http://www.battle-of-qurman.com.cn能获取极为丰富的信息。

以下是由 hexagram 机构制作的关于这套版画的精彩动画,可在 YouTube 上观看。在阅读亨利・科尔迪耶(H. Cordier)对这项历时约八年工作的描述之前,这部动画值得一看。

一些历史回顾

17 世纪末,准噶尔人(卡尔梅克人或西蒙古人)在其首领额尔德尼巴图鲁浑台吉(于 1665 年去世)和他的次子噶尔丹博硕克图的领导下,在中亚确立了自己的势力。他们威胁要进军青海湖,但他们的道路被其他蒙古部落 —— 喀尔喀人所阻挡,喀尔喀人充当了入侵者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国,因此康熙皇帝出兵援助喀尔喀人。噶尔丹在 1696 年被击败后逃亡,正准备发动第二次战役时去世(1697 年)。

“噶尔丹的去世使得准噶尔民族没有了强有力的实际首领;他的侄子,即他哥哥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和车凌敦多布确保了王朝的延续;权力掌握在策妄阿拉布坦家族手中,后来依次由他的孙子班珠尔阿善和达什掌权,然后是车凌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他成为了准噶尔的第十任君主。1753 年,准噶尔的一位首领阿睦尔撒纳,在接替其父噶尔丹策零(1745 年去世,策妄阿拉布坦之子,1727 年去世)成为第八任君主的班珠尔阿善犯错后,与之展开争斗。一位名叫托尔归的喇嘛试图夺取权力,但被杀。

达瓦齐向中国皇帝求援,中国皇帝出兵支持达瓦齐,但饶了阿睦尔撒纳一命。阿睦尔撒纳担心达瓦齐有朝一日会成为对付自己的工具,又因受到中国官员的管控而感到不满,于是在 1755 年举起了反叛的旗帜。两个穆斯林兄弟,即长期被中国扣押为人质的和卓后裔波罗尼都(Burhân ed-Din)和霍集占(K'odzichân),被称为大、小和卓,于 1755 年获释。当哥哥波罗尼都在喀什噶尔的时候,弟弟霍集占前往叶尔羌。

波罗尼都加入了阿睦尔撒纳的阵营,阿睦尔撒纳被中国将军兆惠击败后,被迫逃往西伯利亚,并在那里死于天花。波罗尼都逃到了他弟弟那里,他弟弟拒绝将他交给中国人。这就引发了一场新的战争。尽管大小和卓勇敢顽强地抵抗,但最终被击败,逃到了巴达赫尚。该地区的苏丹俘虏了其中一人,并在与追随他们的一小支忠诚部队的战斗中杀死了另一人。当兆惠要求交出他们时,苏丹交出了小和卓的头颅和大和卓的尸体。” (亨利・科尔迪耶,载于拉维斯和朗博所著《通史》,第八卷)

这场胜利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乾隆皇帝不仅成为了准噶尔人所占据领土的主人,还控制了所有由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灌溉的穆斯林城市,如阿克苏、叶尔羌、喀什噶尔。新征服的地区 —— 新疆,根据其位于天山以北或以南,被划分为天山北路和天山南路,由军事长官(将军)治理。第一位将军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被任命,驻在伊犁或固勒扎,1764 年在那里建造了中国城市惠远城。

1759 年对该地区的彻底征服之后,1760 年 4 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参与此次战役的将军兆惠和富德受到了皇帝非同寻常的嘉奖。

四位欧洲画家

皇帝在选择画家时可谓是挑花了眼:有四位画家,其中三位是耶稣会成员,他们居住在北京,属于宫廷画家群体。他们是郎世宁、王致诚和艾启蒙,后来意大利籍的潘廷章(Giuseppe Panzi P'an Jo-che)于 1771 年来到中国,成为他们的助手或接替者,我之前曾有机会谈到过他。第四位画家是一位赤脚奥古斯丁会修士,名叫安德义。

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修士,在描绘乾隆皇帝战役的版画中被称为卡斯蒂廖尼(Castilhoni),中国人称他为郎世宁。他于 1715 年 8 月来到中国,1764 年在北京去世。他绘制了许多肖像画,并为北京耶稣会学院最漂亮的大厅进行了装饰。“郎世宁曾用两幅宏伟壮丽的画作美化了这个大厅,其中一幅描绘了伟大的君士坦丁即将获胜的场景,另一幅则是君士坦丁获胜后凯旋的画面。他还在大厅两侧绘制了具有视觉错觉效果的透视画。天花板非常漂亮。”(《关于中国人的回忆录》,第八卷)

让 - 德尼・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是弗朗什 - 孔泰人,1702 年 7 月 31 日出生于多勒。1738 年 8 月 5 日抵达中国传教团,中国人称他为王致诚。1768 年 12 月 8 日在北京去世。皇帝非常赏识他,1754 年 7 月将他提升为四品官员,不过王致诚非常有尊严地拒绝了这一职位。

1743 年 11 月 1 日,他从北京写信说:“至于绘画方面,除了皇帝的弟弟、弟媳、其他一些皇室亲王和公主、一些宠臣及其他贵族的肖像画之外,我没有画过任何符合欧洲风格的作品。可以说,我不得不忘掉所学的一切,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以符合这个民族的审美。因此,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画树、水果、鸟类、鱼类以及各种动物,不是用油画在玻璃上画,就是用水彩在丝绸上画,很少画人物。在我到来之前,皇帝和皇后的肖像画是由我们的一位名叫郎世宁的修士画的,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意大利画家,我每天都和他在一起。

我们所画的一切都是皇帝下令的。我们先画草图,他看过之后,会让我们按照他的意愿进行修改和完善。不管修改得好不好,我们都得照做,不敢有任何异议。在这里,皇帝似乎无所不知,至少奉承他的人是这么说的,也许他自己也相信。总之,他总是表现得好像对此深信不疑!”

从 1754 年 10 月 17 日钱德明神父写给德拉图尔神父的信中可以看出,成为宫廷画家并非是一份轻松的差事。

王致诚从他技艺平平的画家父亲那里接受了最初的绘画启蒙,后来在布罗伊西亚侯爵的资助下,“前往艺术如同柠檬树般蓬勃发展的土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艺”。从罗马返回时,他经过里昂,在那里画了一些不错的肖像画,特别是维也纳大主教奥弗涅红衣主教、里昂大主教以及商人会长佩里雄先生的肖像。回到多勒后,他继续从事绘画工作。“

他三十岁时,在尘世中感受到了一种有益的苦涩,这让他意识到应该侍奉上帝,于是他身着谦逊的修士服装加入了耶稣会,但并未放下画笔。在见习期间,他为阿维尼翁耶稣会教堂圆顶的四个拱顶画了装饰画。”(弗耶・德・孔什)北京法国传教团的巴多明神父(Pères Parrenin)和 V. 沙利耶神父请求派一名画家,王致诚主动请缨,并于 1737 年底前往中国。到达北京后,他向皇帝献上了一幅描绘三王来朝的画作作为初次尝试,乾隆皇帝非常满意,将这幅作品放置在皇宫内。

皇宫的底层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四季都暴露在恶劣的天气中,被用作绘画工作室。“在那里,冬天他只有一个小炉子生火,用来加热颜料罐,防止颜料结冰,他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夏天,在这个被炽热的阳光从四面八方照射进来,如同熔炉般的地方,他又因酷热而疲惫不堪。此外,其他画家的处境和他一样,所以他也没什么可抱怨的!”(钱德明)

王致诚画了两百多幅不同年龄和不同民族的人的肖像画。“由于无法独自完成所有工作,他通常只勾勒出轮廓,亲自绘制肤色部分,其余部分则交给中国画家完成,并指导他们的绘画。他自己也承认,在发型、服饰、风景、动物以及一般的当地服饰方面,在他指导下的中国画家完成得比他自己所能做到的要快得多、好得多。他每天都能学到一些新东西,并在合适的时候加以运用,他从这些中国画家那里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指导。”(钱德明)

伊格纳茨・艾启蒙(Ignace Sickelpart)是捷克人,1708 年 9 月 8 日出生。1745 年 4 月抵达中国传教团,他的中文名字是艾启蒙。1780 年 10 月 6 日在北京去世。1777 年 9 月 21 日,乾隆皇帝在他七十岁生日之际,像之前为郎世宁举行类似庆祝活动那样,给予他极高的荣誉。相关的庆祝仪式在《关于中国人的回忆录》第八卷第 283 页有记载,潘廷章在 1777 年 11 月 22 日的一封信中也有描述,该信被 C.-G. 德・默尔(C.-G. de Murr)收录在《艺术史杂志》第九卷第三部分(1780 年,第 93 页)中。

我们对第四位画家安德义(Jean Damascène)的了解较少,他是一名奥古斯丁会修士,传信部的传教士。他不应与 1778 年 9 月 20 日未经教皇诏书任命就被山西代牧祝圣为北京主教的安德义相混淆。后者在克莱孟十四世取缔耶稣会后传教士之间的纷争中扮演了一个有争议的角色。他于 1781 年 11 月去世,被安葬在北京的法国公墓。

分享

Firmin Laribe(1855-1942)418张900年至1910年之间中国老照片

在1900年至1910年之间

Firmin Laribe对摄影充满热情。他的军事生涯使他能够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1900年至1910年之间受到了影响。他带回了一套出色的照片,聚集在八个带有手写传奇的笔记本上,可在Gallica和IAO数字图书馆提供。他签署了摩洛哥,尼斯和拉里维拉的作品,并创立了自己的明信片。他于2013年到达公共领域。

该页面上提供了摄影集合的简短演示幻灯片。每个注释页面的每个页面上都提供了更多提供的演示文稿。

手稿笔记本有不可否认的时间。下面的演讲必须作为对摄影师才华的额外致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