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人而言,美国是一个很遥远又极具威胁的国家,苏联暂时还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能够将导弹打到美国本土,但同样的距离在美国看来却不算是大事,因为美国在苏联的周边地区有很多盟国,比如土耳其和意大利,美国早早的就把中程导弹部署在了苏联的周边地区,而苏联只能干着急。苏联早期的洲际导弹除了本身的性能存在很多问题之外,成本造价也特别高,建造速度完全跟不上美国,在军备竞赛中一再落后。
苏联的导弹实力已经被美国识破,赫鲁晓夫再怎么吹牛都没用了。情急之下,赫鲁晓夫想出了新的一招,干脆把导弹发射场放到美国人的身边去。美国周围有那么多国家,该选择哪一个呢?左思右想,鲁晓夫决定把导弹送到美国的后院古巴。赫鲁晓夫为什么会选择古巴呢?古巴和美国又有哪些恩怨呢?1959年1月,古巴亲美的巴利斯塔政权被卡斯特罗起义推翻了。放新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取消封建剥削,禁止外国公司在古巴占有土地,并将石油、钢铁、采矿业回收国有,这些庄园和企业都说是美国人控制的。古巴新政权的这些措施严重影响美国的利益,所以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的卡斯特罗政权耿耿于怀,欲处置而后快。
于是,美国招募古巴流亡分子训练,意图借助这些武装重新在古巴建立有利于美国的政权。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古巴的流亡者军队在古巴西南海岸朱湾登陆,向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府发动了一次入侵行动。就古巴而言,想要同美国抗衡,就需要找一个大国做靠山。赫鲁晓夫看中了这一点,主动递出橄榄枝,苏联需要将核基地建在古巴,方便对美国进行核打击,而古巴需要苏联的军事援助,就这样,苏联和古巴一拍即合,1962年夏天,两国秘密达成协议,苏联战略火箭军。
为了将导弹成功运送到古巴,动足了脑筋,他们全程使用商船,声称是去帮古巴人民发展农业,以此来掩人耳目,硬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眼皮子底下,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以及4400名军人运往了古巴。在苏联的帮助下,古巴仅用三天就很快平息了叛乱。但古巴的异惩,苏联的动向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美国U-2侦察机的眼睛。U-2侦察机不仅拍到了苏联在古巴建立的导弹发射场,还拍到了位于古巴的苏联导弹SS-4和SS-5。这两种导弹一旦在古巴发射,不仅射程可以覆盖全境,而且每一个核弹头的爆炸威力高达100吨TNT炸药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71倍,爆炸威力无法想象。
这一下,美国人坐不住了,肯尼迪总统立即下令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实行军火禁运,并加强空中监视和警告,要求苏联将导弹从古巴撤离。但苏联不肯让步,要。都美国做出承诺,不再入侵古巴,并叫嚣称我的导弹正对着美国,可以把华盛顿和纽约都摧毁。双方讨价还价,谁不肯先服软?可以想象,如果入侵古巴的美军遭到苏联80枚广岛原子弹的核打击,伤亡真的是难以姑息,届时美国再反击,世界核战争爆发,后果难以设想。1962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这13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中。然而,就在距离地狱午夜最后一分钟,赫鲁晓夫让步了,他没有按下那个红色按钮。很多人猜测,因赫鲁晓夫狂妄的个性,为什么会妥协呢?这个被美国人称为有趣的小个子的苏联领导人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呢?
其实,赫鲁晓夫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美苏核力量的差距,硬刚未必能讨到好处,事实上,美国当时的核武器大概有5000件,苏联只有300件,无论由潜艇发射的北极星导弹或是地下发射的民兵式导弹。美国在。数量上都遥遥领先。如果真的发生核战争,苏联的核力量很可能挨不过第一波次的打击就全军覆没了。古巴导弹晰看似是赫鲁晓夫先服软,是苏联败了,实际上美国也做出了让步,他们撤走了位于土耳其的中程导弹,这些导弹足以攻击到苏联的任何一个角落。赫鲁晓夫成功利用核威胁让自己多了一份安全感。但是,随着古巴危机的结束,克鲁晓夫想要把导弹发射场直接搬到美国家门口的梦也破碎了。
两年以后,也就是1964年,赫鲁晓夫在国内政治斗争中惨败。他下来之后,由他在位时一手创建的苏联战略火箭军依然保存了下来,并且各项开销都占据苏联军事开销的首位。新上任的勃列日涅夫非常重视苏联核力量的发展,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将传统军事力量和核武器方面和美国展开更大规模的全面竞争。然而,很快勃列日涅夫就发现,今时已不同往日,美苏两国之外,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兴。
20世纪60年代,一股新的势力在影响着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发展,那就是中国的核力量。此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美关系也很紧张,中国周边安全隐患重重。因此,中国领导人下定决心要发展中国独立的核力量。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如今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10月15日,中苏签订了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苏联同意帮助中国发展尖端武器,并答应向中国提供一个原子弹教学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然而,中苏关系从赫鲁晓夫上台后变得日趋紧张起来。1959年6月,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33名苏联专家,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
为了牢记1959年6月这个催人奋进的日期,中国为了原子弹研制项目,被命名为596工程。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的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为了保密起见,这支导弹部队被命名为第二炮兵。1964年10月16日14:59:50,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三年不到,1967年6月17日七时许,伴随着一声巨响和一道闪光,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次实验的威力约为330万吨TNT当量。更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氢弹与运载工具的结合,使氢弹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一种实战兵器。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创造了核武器发明研究史上空前的奇迹,中国核力量的崛起迅速引起了勃列日涅夫的警觉。从1968年开始,苏联拟定对中国的反击计划,在西伯利亚部署了两个中远程导弹师,专门瞄准中国。
弗列日涅夫意识到,美苏两国的核垄断已经被打破,苏联需要恐惧的对象不止美国一个。此刻,战略调整势在必行。为了避免可能遭受的核打击,伯日列涅夫决定,在加快洲际导弹研制的同时,苏联必须发展起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随后,橡皮套鞋计划逐渐出台。橡皮套鞋导弹是一套反弹道导弹系统,这种导弹是通过雷达侦测,在对方的导弹擦身而过或者最接近的时候引爆自己,通过一种冲击波把进攻导弹撞掉。
1969年,橡皮套斜导弹系统已经在莫斯科周围建起了四座防御系统,共配备64枚橡皮套鞋导弹,以堡克里姆林宫不受核打击,但是由于导弹探测系统性能落后,不足以拦截大规模导弹突击,因此橡皮套胁计划的实战意义很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