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放大招,为什么市场反应平淡?

穗哥财富自由之路 2025-03-18 13:32:50
上周五猛拉消费,我就预感到周末要出政策了。 果真,上周日(3月16日) ,出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又是发补贴、又是涨工资,甚至说要帮大家“放心花钱”。 按道理,消费股应该立刻嗨起来,但周一股市开盘,消费板块却没有大家想的强势:家电股蔫了,白酒股不温不火,连平时最爱炒的汽车股都没动静。 其实高开低走的这个套路,我也猜到了,有资金短期用利好薅一把。 这感觉就像你听说楼下超市要全场五折,结果冲过去发现货架早被抢空——原来大家早就提前囤货了。 其实早在3月初,发改委就放话“马上要出大招”,接着重要会议的报告又给“促消费”加了重点标注,嗅觉灵敏的机构早就偷偷买消费股了。 比如某消费ETF基金,政策发布前连续16天资金疯狂流入,规模创了历史新高。 等到政策真落地,反而成了“利好兑现就撤退”的时刻。 除了有资金“提前埋伏”,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想让老百姓掏钱,可比发文件难多了。 过去几年大家被房贷、教育费、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钱包瘪了,信心也伤了。 就像你刚经历完双十一剁手,这会儿再给你发购物券,大概率也是先存着不敢花。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既然消费复苏需要时间,那资金总得找个地方去吧? 没错,但现在的市场的关注度都在科技股身上。 AI、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概念正被疯狂打Call,基金经理们宁可去追“未来10年的故事”,也不愿蹲守“等老百姓慢慢攒钱买空调”。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次政策看似雨露均沾,但真正能立刻受益的行业并不多。 比如食品饮料、日用品这类“刚需消费”,本来就不太受政策影响。 汽车家电虽然能蹭上“以旧换新”,但去年已经涨过一波,现在股价都不便宜。 至于文旅、养老这些新方向,市场盘子太小,就像往池塘里扔块石头,根本掀不起大浪。 消费一直是外资的偏爱,其实,港股的消费股已经提前启动,港股里的消费龙头(比如某奶茶股、某矿泉水股)已经提前涨了一轮,A股的消费板块反倒像被抽了血。 那A股消费股还有戏吗? 其实我并不悲观。 短期看,市场确实在“等风来”——等工资真的涨到账、等补贴发到消费者手里、等大家敢放手买买买。 但历史上类似政策往往3-6个月才见效,比如2020年的家电下乡,也是政策发布后小半年才带动销量飙升。 如果你手里攥着消费股,不妨多盯两个数据:一是下季度居民收入增速能不能起来,二是CPI的同比增速如何。 总之,发改委的“药方”已经开了,但药效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消费##股票财经##今日A股#
0 阅读:0

穗哥财富自由之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