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病房。
一位百岁老人躺在病床上,他的身边围着几个人,正在帮他戴上一枚纪念章,纪念章上面刻着“光荣在党50年”的字样,这位老人便是现在仍然在世的开国将军之一张力雄。
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党中央决定颁发首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以表示对老党员的关怀与肯定。此次,组织特地安排工作人员将这枚极有纪念意义的纪念章为行动不便的张立雄将军送上门,已处于期颐之年的老将军看着这枚崭新的纪念章却是开心地像个孩子。
这位长寿的将军见证了整个新中国的历史,风华正茂之时也是和其他的将军一样在无数战场上挥洒青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1913年11月,张力雄在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个小村庄出生,父母均是农民,生活贫穷艰难,生下张力雄之后,全家人的日子便过得更为拮据。
在这种环境下,张力雄的童年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还遭受着封建地主的压榨。11岁时,张力雄便开始在当地的一家造纸厂做童工补贴家用,年幼的张力雄就这样重复地过着每一天,也见识了了许许多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随着年龄渐长,他的内心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悲惨的事情呢?很快,他内心的疑惑便得到了解答。
随着国内形势越来越动荡,人民思想也开始觉醒,不久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开始,革命热潮席卷全国,包括张力雄的家乡,他所在的村子里,许多父老乡亲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一场农民运动,在这种浓烈氛围的冲击、浸染下,张力雄的一腔热血也被点燃,再加上他在中学学习期间也早已接触了共产主义和马列思想,1929年,张力雄选择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之路。
在共青团的这一段时间,张力雄和其他团员经常会帮助党组织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难免会遭受到反动派的阻挠和追捕,每每遇到危机,张力雄总是头脑冷静,并能迅速想出对策,多次躲过危机,由于能力出众,张力雄给很快便当上了共青团团长。
1931年,已经成年的张力雄顺利加入共产党,自此,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32年,红军转移到福建、江西地区,为了继续扩大队伍,征兵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在当时那个年代,流行着一首民歌,歌中唱道:“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有着一腔革命热血的张力雄对红军自然也是充满着期待,因此,当他听说红军开始征兵后,便立刻前往征兵处报了名,很快,成功录取的通知便送到了他的手中。
成为一名红军的张力雄内心无比兴奋,年轻气盛的他自然也和很多人一样迫不及待地想大展拳脚,可是,还未来得及参与第一次战斗,组织便给他下达了一项新的通知:让张力雄前往江西瑞金的红军学校报到。
这一时期,组织极其重视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建设,这些新进的红军战士都需要先进行一番革命思想、战斗理论等方面的学习,红军学校也正是为此而创办。在红军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张力雄来说却并不枯燥,学习认真刻苦,在这里,各种革命理论在他的脑海中完整地架构起来,同时,在军事、战斗方面也经过了专业系统的学习,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红军学校毕业之后,张力雄便被分配到红34师100团1营机枪连当了指导员。去部队报到之后,团长亲自见了他,见张力雄已参加革命三年,却至今没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枪,于是,便拿出了一把自用左轮手枪,将这把枪递给了张力雄,对他说道:“你是机枪连的指导员,虽然说平时主要搞政治工作,并不会过多涉及前线杀敌,但是,总归是要和战士们一起参加战斗任务的,可不能没有一把枪啊。”
面对团长的关心,张力雄感激地接过这把左轮手枪,冰凉的触感让张力雄无比兴奋,当即做出立正的姿势,对团长说道:“请团长放心,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自此,张力雄终于有了自己的枪,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旅生活。
二、与毛主席的初见1934年,张力雄已在部队里参与过许多场战斗,随着阅历的不断提升,他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一年,他已经升任为团政治部主任。
1月,张力雄接到了作战命令,组织命他带领部队前往福建西北山区打迂回战,已经做好出发准备的张力雄却又突然接到了一项特殊指派任务:军团政治部要求张力雄作为红34师的代表,江西瑞金参加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接到这份通知后,张力雄内心无比激动,因为这次的工作会议毛主席也会前往参加,参加革命多年的他还从未见过毛主席,对此次瑞金之行极其期待。
张力雄丝毫不耽搁,很快便启程上路,为避免被敌人发现,一路上他十分小心谨慎,七八天之后,张力雄终于到达了久违的瑞金。
会议当天,张力雄早早到达了会场,也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在毛主席路过他的时候,张力雄立刻摆出立正的姿势,向毛主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看着这个精气神极佳的年轻人,毛主席感觉非常舒适,便与张力雄搭起话来。
“小同志你好啊,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队的?”毛主席亲切地问道。
“我叫张力雄,是红五军团34师100团的政治处主任。”张力雄如实回答。
“今年多大呀?”
“报告主席,今年21岁。”
“很年轻哩!你是哪里人呀?”
“我是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人。”
聊到这里,毛主席回忆了一下,说道:“哦哦,我晓得,我晓得这个地方。才溪可是非常优秀的模范乡呢!你现在在部队里也要争取做模范啊!”
能够见到毛主席对张力雄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能和毛主席说上话,还得到了毛主席的激励,张力雄内心更是激动。此后,张力雄便一直将毛主席的这一番话记在了心里。
三、戎马生涯遇至交1943年,林南战役结束,取得胜利后,组织决定成立太行军区第七分区。不久后,正在抗大工作的张力雄便被调往这一新建的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此时,任太行军区第七分区司令员的是皮定均,二人年龄相仿,又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二人在工作中便迅速成为了共同作战、共担责任的好友。
太行军区第七分区成立后,一直将与敌人作斗争摆在首位,在二人的共同带领下,第七分区的战士们在战斗中屡创佳绩,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力雄和皮定均共同指挥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共三百多场,无数次粉碎日本军队的破坏、扫荡行动,不仅如此,他们还创建了豫北抗日根据地,规模达到数十万人,二人在战斗中的默契也是越来越深。
1946年,6月,蒋介石单方面撕毁条约,解放战争爆发。撕毁条约后,国民党方面便迅速调派8个整编师,组成一线部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中共中央下令中原军区立刻突围,以生存、胜利为重。接到命令后,中原军区迅速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于6月26日开展突围行动,而在会议中,皮定均则被安排率领第一旅为主力部队突围打掩护,完成任务后自行选择突围方向,这一任务危险而艰巨,对此,皮定均却丝毫不显犹豫,当场便保证道:“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看着自己的好友即将面临险境,张力雄担心不已,皮定均离开前,张力雄在背后大喊道:“皮司令!”,眼中充满了担忧之意,皮定均回头看了他一眼,看着他皮定均坚毅的眼神,张力雄立刻明白了他的决心,随后便点点头,二人就此分别。
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突围行动无比艰难。张力雄率领第3旅向西突围,经过一个月的拼死战斗,第3旅成功突围。而皮定均所率领的第1旅在掩护过程中更是风险极大,在掩护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成功突围之后,而皮定均带着第一旅与敌人周旋二十多天之久,7月20日,全旅与华中军区的部队顺利会师,中原军区最终成功突围。
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最终以我党的胜利告终。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皮定均被调往福建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而张力雄则被任命为第13军政委,多年共同战斗的老友就此分开。1955年全军大授衔,皮定均因在中原突围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中将,张力雄授为大校。六年后,张力雄晋升为少将,又被调往云南。
1975年6月,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中央军委上报的正军级以上干部的任免名单,刚刚结束前一项工作的毛主席拿起了这份名单,从上到下仔细圈阅。
当看到张力雄三个字后,毛主席停下了目光,转向一旁的秘书,问道:“这个张力雄同志,军委那边是怎么安排的?”
闻言,秘书想了想,回答道:“张力雄同志现在刚刚恢复工作不久,还没来得及安排。”
听了秘书的回答,毛主席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思索了片刻,说道:“张力雄是个好同志,就把他安排到江西军区吧。”
很快,一纸调令便下达到张力雄那里,到达江西后,他被任命为江西省军区政委。
张力雄到任后,很快便投入了工作当中,为了不负毛主席重托,张力雄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当地政绩不凡,也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1988年,张力雄退休,之后便定居南京颐养天年。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张力雄仍然不忘为国家、为人民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张力雄一生清廉,生活简朴。
2016年7月,为了帮助老家成绩优异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老将军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凑了10万元,帮助老家的村子成立了奖学金,3年后,老将军再次为老家的教育事业捐出1万元,这一番心意也足够令人动容。
随着时间流逝,昔日叱咤沙场的将军们相继离世,每每将星陨落总是令人哀恸。张力雄老将军已是如今所剩不多的在世开国将军之一,希望这位已经年过百岁的老将军身体康健,继续陪伴我们的祖国在复兴之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