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历史上的女性——第79回这次咱们说说历史上的女人那些事儿。每一期都会带你走进不同女性的传奇人生,这次也不例外。这次要聊的这位女性,她的故事同样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存在。她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但她凭借着坚韧与智慧,一路走了过来,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她的一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秘密和故事。她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在逆境中崛起,这些都是我们想要深入了解的。那么,废话不多说,咱们这就开始揭开这位历史女性的神秘面纱,一起走进她的世界,感受她的魅力与传奇。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陈赓带着他的386旅,巧妙地给日军来了个突然袭击,大获全胜。之后,他威风凛凛地跨上从敌人那儿缴来的东洋大马,乐颠颠地去师部报捷。刘伯承师长一听,乐呵呵地说:“干得漂亮!要不你再原地摆上一回迷魂阵?”陈赓一听,愣住了:“小鬼子能那么笨吗?刚挨了顿狠的,还能再让他们钻空子?”但刘伯承一番分析下来,陈赓立马眉开眼笑……
(一)陈赓说了:别忘了,得给771团讨回公道!
从1937年7月7号卢沟桥那事儿一出,日本鬼子就嚣张得不行。他们动作飞快,没多久就把北平和天津给占了,紧接着又打起了上海的主意。另一边呢,还有一部分日军瞅准了河北这块地儿。到了1937年10月,日军把河北的石家庄也给攻下来了,然后又带着两个师团的人马,气势汹汹地往山西冲。不过他们在忻口这些地方被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给挡住了,没办法,就只好沿着正定到太原那条路继续往西走,想要威胁到山西东边的娘子关。
日军分成两股力量,一股直接冲向娘子关猛烈攻打;另一股则沿着正太路的南边慢慢靠近,打算包围娘子关南边的国民党军队。那时候国共两党联手打日本鬼子,我们八路军129师肯定得出手,师长刘伯承立马下令,让陈赓的386旅赶紧行动,去挡住日军。
陈赓一接到指令,马上指挥771团和772团快速开拔到娘子关南边,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敌人。
那时候,刘伯承和陈赓是这样打算的:771团要去平定县的桃家岭和七亘村建防御工事;772团呢,就去马山村,从侧面打一下往西边进的日军。可没想到,771团因为汉奸出卖,10月22号在七亘村那边,被日军第20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骑兵小队给包围了,损失很大。
771团受到严重打击,让我军火冒三丈。刘伯承将军直接跑到七亘村的三郎庙,亲自去查看敌人的情况。他瞧了瞧七亘村的地形,心里立马有了主意。这村子边上就一条小路,窄得连两米都不到。小路北边是个深沟,得有几十米深;南边则是个陡坡,少说也有十来米高。这地形,简直就是天生打埋伏的好地方。刘伯承马上就把这想法跟陈赓说了。
陈赓非常赞同,随即着手安排埋伏。一听要打日本鬼子,有位将军立马站了出来,说道:“陈旅长,这活儿让我来干吧!”
陈赓瞅了一眼,发现来的是77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立马笑了起来:“哈哈,不错,这任务就交给你了。别忘了,得给771团出口恶气!”
王近山有个绰号叫“拼命三郎”,一打仗就特别豁得出去。接到任务后,他二话不说就开干了。他安排了一部分人马在马山村守着,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去设伏击。他跟战士们讲:“咱们得给771团的兄弟们出口恶气!得让鬼子尝尝咱们的厉害,这场仗咱们必须得赢!”
(二)王近山发话了:子弹别省着,给我往死里打!
王近山亲自带着他3营的4个连,还有特务连,一共5个连的队伍,在10月25日那天,悄悄摸到七亘村南边的山里头,躲在灌木丛后面,就等着日军上钩呢。
没过多久,前线的侦察兵就带回情报,说日军20团的一个后勤部队,人数大概在一千人左右,正在测鱼镇忙着装东西,打算明天路过七亘村。王近山一听,心里先是一喜,但紧接着就开始犯嘀咕了。
自己手头只有五个连的兵力,跟敌人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敌人的武器装备,明显比咱们高出好几个档次,这场仗不好打啊。特别是771团刚刚吃了败仗,这一仗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得按照规矩,先跟陈赓旅长请示一下再开打?但转念一想,咱们的主力部队还在几十里地之外呢,手里又没发报机。要是派人去请示,一来一回得好几个小时,可敌人眼瞅着就要到了,哪还来得及啊。这么一想,他干脆利索地做了决定:打!直接上就完了!
大半夜的时候,王近山就让战士们悄悄布下了埋伏。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一大早,士兵们全都早早睁开眼,他们趴在凉飕飕的秋晨地面上,身上沾满了露水,静止得像石头一样,就等着猎物出现。
到了上午大约9点,日军的补给队伍就大模大样地出现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最近刚打败了八路军的771团,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再加上,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国民党军队都没怎么抵抗,让他们变得更加松懈。所以,这些日本兵走得悠哉游哉,就像出去郊游一样,路上还聊着天,嬉嬉笑笑个不停。打头阵的骑兵侦察小队也是东张西望,欣赏周围的景色,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已经掉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王近山通过望远镜瞧见日军那副嚣张样,心里头火直冒,转头就跟战士们嚷道:“待会儿小鬼子一到,大伙儿使劲儿招呼,子弹别省着,往死里打!”
敌人一踏进咱们的埋伏圈,王近山将军大喊一声开打,咱们的战士们立马朝着敌军开枪。山谷里顿时响起了激烈的喊打声。咱们这子弹跟下雨似的,打得敌人瞬间乱了套。最前头骑马的那几个军官,直接就被掀翻在地。马儿受了惊,到处乱跑。运东西的车队头一辆车,就像坏掉的船,直接停在了那两米宽的小路上,后面的车全堵住了,动弹不得,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全暴露在咱们的火力之下。
鬼子被撂倒一地后,这才像是回过神来,刚要掏枪反击,突然王近山扯着嗓子,吼出了震耳欲聋的一声:“兄弟们,上!”
随着我军号角一响,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从藏身的灌木丛里猛地跳出来,朝着敌人的车队飞奔而去。记得小时候看电影,这样的场景总会出现,那时候我就纳闷,八路军为啥不先多打几枪,等把敌人消灭得差不多了再冲锋,这样不就能少牺牲点人吗?后来我才懂,就像电视剧《亮剑》里演的那样,我军这么做,一来是为了省子弹,二来突然冲锋,能在气势上把敌人镇住,让他们连枪都没来得及瞄,就先吓得一激灵,有的甚至可能直接把枪都给吓掉了。
一眨眼的功夫,王近山亲自带头,战士们拎起刺刀和大刀,猛地冲进敌人的阵营里,对着鬼子就是一顿猛砍。乒乒乓乓,刀光一闪,鬼子的头就像西瓜一样,嗖嗖地滚了一地。
王近山其实就是电视剧《亮剑》里那个主角李云龙的真实原型。他那一次果断亮剑,直接扭转了战局。日军原本在拼刺刀方面很有一套,聂荣臻他们后来都回忆说,日军的拼刺技术比很多中国军队都厉害,一个人能打我们三个。但王近山懂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趁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拎起刀就往上冲。而且啊,他埋伏的地方离敌人经过的窄道特别近,只有十多米,战士们几步就跨过去了,敌人就是想跑也来不及了。
这场仗打得特别顺溜,两个多小时就搞定了。鬼子丢下300多尸体,然后就吓得到处乱跑。因为咱们兵力也紧张(自己这边也牺牲了十多个兄弟),八路军就没再追那些逃跑的敌人,而是把目标对准了他们丢下的那一大堆东西。这场仗捞到的好处简直多了去了,光马就有300多匹,还有粮食、枪支弹药这些,战士们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全部搞定。
但当王近山跟陈赓汇报战斗情况时,心里有点发虚。毕竟他动手打敌人前,忘了先跟陈赓说一声。这时候,他拎着一箱从日军那儿缴来的高档烟,走到陈赓面前说:“首长,对不住了,我没先跟你打招呼就开干了鬼子,嘿嘿……”
陈赓豪爽地一挥手,笑道:“没事,战斗才是大事!王疯子,你这家伙真够拼命,这场仗打得真漂亮!”
王近山随手拎起那包已经打开的日本烟,说道:“我听说啊,这种烟只有鬼子的大佐啊、更大的官才能享用。我也没跟你打招呼,就直接给拆了,你来试试这味儿咋样?”
“再给你算上一个大大的功劳!”陈赓爽朗大笑起来。接着,他们俩就点起了高级外国烟抽了起来。烟抽完后,王近山又叫人牵来一匹缴来的战马,对陈赓讲:“老陈,瞧瞧,这可是地道的日本马,想不想试试,过把瘾?”
陈赓一直就是个开朗的人,他一点也不在乎,顺手就把马牵过来,一跃而上,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就兴冲冲地跑到师部找刘伯承分享好消息去了……
(三)刘伯承说:要不你再在这儿埋伏一次试试?
刘伯承听完陈赓兴冲冲的汇报,直夸道:“真棒,这场仗打得好!要不,咱们就在七亘村那地儿,再给他们来个伏击怎么样?”
陈赓一听,眼镜都快瞪出来了,整个人都愣住了:“你说的是真的吗?还想在原地再设一次埋伏?那些小鬼子可没那么容易上当吧?他们刚栽了一次跟头,怎么可能还让你得逞?”接着他又说道:“兵法上都说了,‘同样的胜利不能复制’,鬼子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了,哪会傻到在同一个坑里再摔一次呢?”
刘伯承乐呵呵地说:“别担心了,小鬼子铁定会再上一次当!”
“真的吗?快跟我说说具体情况!”
刘伯承说道:“现在看,国民党第二战区的头儿汤恩伯,已经打算扔下娘子关,往后跑了。要是国民党军一走,日军肯定顺着正定往南冲,想拿下山西的重要地方阳泉。到时候,为了帮前线打仗,他们的后勤部队也得动起来,而那七亘村,正好是日军得经过的地方!”
另外,现在太原那边的日军缺补给缺得紧,他们的后勤部队得赶紧把吃的喝的,还有枪炮子弹送过去!他们要是不走七亘村,还能走哪儿?总不能长翅膀飞吧?那儿可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还有,小日本不可能不懂打仗的门道,肯定明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的道理。正因为明白这个,他们才会琢磨着我们不会再用同样的招儿,就是在老地方再埋伏一次。所以啊,他们很可能会急着再冒险一试。到时候,你就瞧好吧,看他们怎么再栽跟头!
“太棒了!”陈赓猛地一拍桌子,“咱再给他们来一下!”
既然打算像头一次那样再收拾敌人一回,那就还得让王近山来挑大梁,他刚打完一仗,经验正足呢。王近山当然也不会退缩:这次任务,你们谁也别跟我争!
这次王近山手里的兵力又缩水了,上次还有五个连呢,这回就剩四个连。而且啊,其中一个连还在忙着把上次战斗缴获的战利品往回运,没跟上来。算了,四个就连四个连吧,人多了也不一定用得上,毕竟对付这点儿敌人,何须大兴师动众呢?
于是,王近山带着他的四个连,又在七亘村周边悄悄设下了埋伏。为了让日军摸不着头脑,王近山还特地安排了一些战士,大胆地去收集敌人的尸体,收完后还假装撤退的样子。
10月28号早上快11点的时候,敌人的后勤部队还真就又来了!王近山心里头那个乐啊:这大家伙儿,又自个儿送上门了!
鬼子车队前头,上百号士兵在开路,这次他们学乖了点,没像上次那么松懈,一个个都憋着劲,不怎么言语。不过,他们心里头还是有点底,觉得没啥大问题,于是,那些拉物资的车子,就一个接一个地,悄无声息地钻进了咱们设下的埋伏里。
王近山一声令下,干脆利落,鬼子的车队立马又挨了我军一顿子弹“招待”,紧接着被我军像切菜一样收拾了一番。没多久,鬼子丢下100多具尸体,灰溜溜地逃跑了。这次,咱们兵力不如上次多,再加上刚下过雨,路滑得很,咱们也没多纠缠,见机会不错就收兵了。结果又搞到了不少物资,还有好几十匹骡马呢。
短短三天里,在那个地方,我们搞了两回完全一样的埋伏,结果都赢了,赢得还特别漂亮。这事儿,在全球的战争故事里都少见,也成了咱们军队里的一段传奇。
那时候,小鬼子可真是气炸了。他们在太原的军队眼瞅着就要断粮了,饿得一个个直嚷嚷,哭天喊地的,可偏偏援军就是不来。
八路军这边可真是乐开了花,386旅收获了一大批好东西。大家伙儿难得地享受了一顿美餐,吃的都是缴获的日本高级牛肉罐头。身上穿着的是日军那厚厚的黄呢大衣,脚踏皮靴,头上戴着锃亮的钢盔,帅气得很。不少人还背上了崭新的三八大盖步枪,扛起了高级的歪把子机枪。骑兵兄弟们更是骑上了膘肥体壮的东洋大马,心里那个美啊,真是没法说。
那时候,全面抗战才刚刚开始没多久,这一仗一打,就迎来了个大胜仗,给日军来了个下马威,让我们军队的威风大涨。而且,这场战斗还让386旅顺利地救出了被日军困在娘子关的一千多名国军兄弟。
抗战刚开始那会儿,这样的胜利对整个战争形势特别有帮助,极大地增强了咱们中国军民打胜仗的信心。这样一来,刘伯承、陈赓、王近山这些将军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他们不仅聪明,还特别勇猛,让日军一听就怕。之后的仗里,小鬼子只要一听说是386旅来了,心里头就直打鼓,吓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