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尖刀连长回忆:柳潭里战斗每天一个土豆,肠子断了依然战斗

历史人戈未央 2024-03-24 13:52:04

【《铁血长津湖》系列之第43个】

长津湖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96岁的老英雄傅喜峰回忆道:

我们尖刀8连,每人两天只吃了两个土豆。

我的肠子都被敌人打断了,只要死不了,我和战士们就要和敌人拼命!

铁血长津湖

1950年的10月下旬,江南的浙江嘉兴,已经是稻花飘香的季节。

此时,正在进行渡海作战训练的27军79师236团3营,突然接到了北上山东的的命令。

8连长傅喜峰带领还戴着大盖帽、穿着胶底解放鞋和薄棉衣的8连,匆匆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部队到了山东泰安,休整了一周后,清一色日式武器的8连,补充了三挺加拿大轻机枪和三具美式火箭筒,并配备了整整一个基数的弹药。

随后,8连又于11月1日,奉命乘火车继续北上。

还在半路上的火车上时,傅喜峰这才知道,部队是要去朝鲜打大仗了。

可快要抵达吉林的辑安时,上级又命令部队调头,经辽宁的安东出国。

11月6日,傅喜峰带领8连抵达安东时,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8连又奉命由辽宁安东返回,再经边境上的吉林辑安出国。

停留安东的当天,8连领到了几件半旧的军大衣和少量棉帽,傅喜峰也按规定领到了一顶皮帽子。

第一次戴上了皮帽子,傅喜峰感觉既很新鲜也十分地威风,于是去火车站附近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纪念照。

照相馆的老板知道傅喜峰这是要出国打仗,于是问了一句:“照片我一定照好,可你什么时候来取呢?”

傅喜峰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就来取照片。”

出国前的傅喜峰

六天后的11月12日夜里,8连自集安下火车伊始,便徒步冒雪跨过了鸭绿江。

昼伏夜行整整半个月后,11月27日傍晚,8连到达柳潭里以北潜伏下来,准备连夜攻击美军最凶悍的王牌部队――海军陆战第一师。

这时,8连得到了一个六〇迫击炮排的加强,奉命作为79师的尖刀连向南穿插,绕敌背后,扼守交通要隘,切断敌人的退路。

当夜,天降鹅毛大雪,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三十多度。

而傅喜峰率二百多人的加强连,急行军三个多小时将要到达指定位置时,又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求8连立刻北返,占领柳潭里东北方向的无名高地。

返回的途中的8连,意外地闯入美军的一个炮兵阵地。而美军竟然都在帐蓬里睡大觉,连哨兵也不知猫到哪里躲避风雪去了。

看着几十门大口径火炮,傅喜峰断定这是美军的重型榴炮团,于是决定立刻发起攻击。即使不能全歼这股美军,但也能将美军的炮阵地搅它个人仰马翻。

傅喜峰随即请示营里,而营首长却不同意,要求8连坚决执行攻击无名高地的命令。

眼睁睁地扔掉到口的肥肉,傅喜峰着实心有不甘。但入朝前部队特别强调要遵守纪律,违者严办。这让傅喜峰不敢妄动,只好无奈地作罢。

午夜时分,8连到达了指定的无名高地,发现美军还没有上来,傅喜峰便准备在此设伏。

但无名高地上异常寒冷,还不到一个小时,有的战士便出现了意识不清,反应迟钝,肢体僵硬等症状。

如果继续待在无名高地上,8连等不到天明,将全部会冻死这里。傅喜峰毅然决定暂时下山找个洼地,躲避避风寒,打算捱到黎明前,再返回无名高地。

设伏的志愿军

11月28日凌晨3点多,8连又接到了新的命令,攻占无名高地西北方向一座更高的山头――1240高地。

傅喜峰带8连来到1240高地山脚处,经观察未发现山上有任何动静,于是当场作了战斗布署:

他和副连长各带两个排,分左右呈散开队形隐蔽前进,一旦接敌,立即展开冲击,以猛烈的近战歼敌。

为了鼓舞士气,傅喜峰对大家说:“谁要是先上去,我一定为他请功。让他立大功!”

可当8连隐蔽抵近,距山顶还有一百多米时,数枚照明弹突然腾空而起,将冰雪覆盖的山坡映照得如同白昼。

同时,美军的数挺机枪猛烈开火,密集的曳光弹构织成一道道红、黄相间的火网,在8连面前犁起了一排排雪浪,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

而美军的机枪刚刚停息,此前没有消灭的美军榴弹炮也打了过来。风雪弥漫的山上,如同山崩地裂般地咆哮起来,8连队的攻击队形顿时被全部覆盖。

傅喜峰虽然历经多年战火,但从未遭遇过如此精准而又迅猛的炮火打击,这令他十分吃惊。

初次领教了美军的“钢铁”厉害,傅喜峰只好带领部队暂时回撤。

等撤到在一个山角的斜面,傅喜峰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不算伤员,仅牺牲就多达六十多人。

稍事休整之后,天色开始麻麻放亮起来。

这时,傅喜峰用望远镜观察发现,1240高地上的美军几乎全部暴露在雪地里,只有积雪构筑的简易掩体。

看清了美军的具体位置后,傅喜峰命令6门六〇迫击炮,接连轰了四轮24发炮弹。美军的装备和血肉碎片,连同冰雪一起飞溅起来,睡袋里的鸭绒,也随风纷纷飘向空中。

傅喜峰心中暗喜的同时,也冷静地判断危险即将来临,于是带领部队快速转移,这才躲过了美军榴弹炮的报复性还击。

转到1240高地北侧后,8连重新选择了进攻路线。当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前进到距敌百余米时,傅喜峰命令将剩下的四十八发炮弹全部打向了高地。

随后,伴随着轻重机枪的掩护,傅喜峰带领8连发起了攻击。

人高马大的美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实战经验丰富的8连指战员,相互掩护从不同方向运动接敌,及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时,接连打出了了密集的手榴弹。

几经反复较量,极不适应8连手榴弹打法的美军陆战1师7团2营D连,最后剩下的16名官兵,被赶出了高地的主峰。

傅喜峰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240高地总算到手了!

攻击中的志愿军

此时,下了一夜的大雪慢慢地停下来。傅喜峰突然意识到,美军即将发起反扑,必须抓紧构筑工事,才能应付美军的飞机和大炮的轰击。。

而此时,8连的战士大多没有力气了。

因为自11月27日到28日,8连每人只吃了两个冻土豆,再加上刚才的勇猛冲击和激烈厮杀,战士们都坐卧在血红雪白的阵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息着,静静等待着更加残酷的拼杀。

傅喜峰大声喊道:“别光坐着,会冻坏的!都赶紧起来,跟我去搜集手榴弹。”

突然,一串机枪子弹掠过了傅喜峰的耳边,身边的几名战士顿时中弹倒地。

傅喜峰朝着枪响方向一看,发现刚才推下去的美军并未远退,而是登上了三百多米外的一个山头,企图对8连实行火力压制。

可这时,8连的迫击炮弹已经全部打光,好在两挺机枪已经跟了上来。

傅喜峰指着对面的美军,对机枪手高声大喊:“给我狠狠地打!”

突然,一名机枪射手中弹牺牲。

还没等傅喜峰下令,8连文化教员黄云飞,顺手接过了重机枪。

黄云飞曾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眼神好、反应快,自打淮海战役时就跟着傅喜峰,为8连的历次突击打掩护,深得傅喜峰的喜爱和倚重。

傅喜峰指着威胁最大的火力点,命令黄云飞:“干掉它!”

黄云飞回答说:“距离太远,打不掉!”

傅喜峰复命说:“那就压住它!”

黄云飞仅用一个弹夹,就将威胁最大的火力压了下去。

傅喜峰不由高兴地对黄云飞翘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得很!好得很!”

上午9时许,增加了援兵的美军,反击前的炮火准备更加猛烈了。

先是杀伤弹和爆破弹,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连成一片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令人几乎听不出爆炸声的间隙,强大的气浪直冲肺腑,震得8连的战士口鼻流血。

尔后,凌空爆炸的燃烧弹,顿时吞噬了整个山顶,有的战士瞬间被烧成了火人。

傅喜峰的皮帽子和棉衣也被打燃,已经冻伤的肢体被灼得钻心地疼痛,只好和许多战士一样,在烤化的雪水中翻来覆去地打滚。

忽然,一块弹片将傅喜峰的肚子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肠子顿时流到了棉衣外面。

傅喜峰咬紧牙关,将流出的肠子硬硬塞了回去,又让通信员易礼焕用绷带死死地扎住伤口。

易礼焕使出浑身的力气,将颤抖的傅喜峰拖到了一堆焦土上:“连长,我不能送你下阵地了。”

傅喜峰握着手中的驳壳枪说:“坚决不下阵地,敌人只要炸不死老子,待会儿我们就跟他们拼命!”

易礼焕点了点头,也摘下了套在脖子上的步枪。

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

美军的轰炸声稀疏后,傅喜峰抬头望去,山腰处的五十多名美军,已经开始了隐蔽机动。

再看看周围的战士,一个个像烧焦的黑炭,能够在雪地上爬行、蠕动的,只剩下三十几人,而且大都是伤员。

傅喜峰心里明白,这将是最后的战斗力,决一死战的时刻来临了。

傅喜峰挥着驳壳枪喊道:“誓死不退,决不当俘虏!”

傅喜峰让战士们将仅有的手榴弹,两、三个一捆扎成集束,静等着美军的逼近。

50米,30米,20米,15米,傅喜峰都没有喊“打”。

眼看美军进到十米时,傅喜峰然后猛地挺起身来,用最后的气力将集束手榴弹砸了过去。

只见火光闪处,美军士兵又倒下了一片。当举起驳壳枪时,傅喜峰再次负伤昏了过去。

等傅喜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背下了阵地。原来危急时刻,团长章尘带领9连赶到,一番激战后,又打退了美军守住了1240高地。

随后,傅喜峰被送回国内的安东治疗。

脱离危险后,傅喜峰感谢军医说:“我的肠子都被敌人打断了,你还能将我救活!”

军医说:“如果你不是两天仅吃了两个土豆,打断的肠子里已经空了,定会引起感染而导致死亡的。”

傅喜峰伤愈返回部队之前,来到了安东火车站附近的照相馆,取回了那张十分珍贵的照片。

照相馆的老板问:“同志,你这是胜利回来了啊!”

傅喜峰道:“还没有完全胜利!”

伤愈后的傅喜峰

此时,部队已经移防朝鲜东海岸的元山一带。返回部队后,傅喜峰这才得知,当时1240高地战斗结束后,整个8连被抬下来的还活着的,只有不到一班了。

看着大多数不认识的战士,傅喜峰泪泪满面。他找到部队的首长,开口便检讨其自己的指挥来。

说8连损失这么大,自己的指挥有问题,从攻击战术到步炮协同,从隐蔽突袭到近身肉搏,一一检讨。还有自己机械地执行命令,没有当机立断打掉给部队造成严重伤亡的敌人榴弹炮阵地。傅喜峰方方面面都检查到了,但对缺衣少弹和断粮竟一句不停。

有人问傅喜峰:“你什么都检查到了,部队缺衣少弹和断粮这是事实,你怎么不提?”

傅喜峰道:“我们基层连队只管打仗,后勤是上级的问题,如果都盯着别人的问题,这个部队怎么带,又怎么能多打胜仗?”

回国后的傅喜峰,1955年进军事学院学习,1959年毕业回到79师专门编写战例,同年调任南京军区司令部任参谋。

后来,傅喜峰升任南京军区司令部训练部部长和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直到1983年12月离职休养。

离开部队的那一天,傅喜峰仍念念不忘当年长津湖战役的1240高地的战斗。

傅喜峰告诫身边的参谋说:“我打了那么多仗,对1240高地的记忆最深刻,二百多人的一个加强连,仅仅几个小时就剩下了不到一个班。美军绝不是纸老虎,这个教训很深啊!”

长津湖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志愿军后代来看望已经96岁的傅喜峰。

“您们真的不怕死吗?”

傅喜峰老英雄说:“长津湖战役那一年,我24岁,当连长了,我和战友们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怕爸妈为你担心吗?”

“如果牺牲了,我爸妈一定会为我自豪的!”

“您在长津湖战役是怎么活下来的?”

傅喜峰老英雄说:“攻击柳潭里的1240高地,我两天只吃了两个土豆,后来肠子让敌人打断了。军医说,如果里面有半点东西,我也活不成了。”

(文字源自本人书稿《铁血长津湖》,媒体转载须经同意,侵权必究。)

┃戈未央:抗战流亡学生子弟,长津湖战役烈士后人,非虚构领域作家;代表作《踏不灭的薪火》,由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