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么多年食品,你真的知道它安不安全吗?

卢大发 2025-04-14 10:09:00

最近在厂里开例会时,一个工人小李突然说:“我妈昨天买了袋腐竹,一泡开,全是刺鼻的漂白水味,吃了半天就肚子胀。”

我当时就皱了眉头:“是不是又买到那种批发市场的三无产品了?”

说真的,做食品这么多年,我最怕的不是自己辛苦没回报,而是看着消费者被劣质食品坑害,还一脸无奈地说:‘也不知道怎么选。’

所以今天,我就以一个干了十年豆制品加工、经历过代工和品牌摸爬滚打的人的角度,聊聊这个事:

你每天吃下肚的食品,真的安全吗?

一、“好看”的食品,有时候比“不好看”的更危险

我们厂曾经接过一个客户的腐竹代工订单,明确要求:颜色要金黄发亮,泡出来“要有弹性”。

你说这听起来是不是“好产品”?但你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吗?

用焦亚硫酸钠泡白;用工业热风一吹定型;加点香精提味;最后在包装袋上印着“传统手工晒干”。

这种腐竹,你看不出问题,闻起来香,煮起来还挺筋道。但吃进身体里的,是一堆你不知道的化学品。

而真正的手工腐竹,是淡黄微卷的,颜色不艳、不亮,泡久了软而有韧性。看起来不起眼,但真材实料。

别再被外表骗了。食品最怕“伪装得太好”。

二、“无添加”?别光看字,要看做法

现在到处都在宣传“无添加”,但你得知道一句行业老话:

“添加剂不是不能加,而是不能乱加、不能超标、不能偷偷加。”

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像山梨酸钾、苯甲酸钠,都有明确限量,问题是,有些黑作坊压根不按标准来:

有的泡发豆干用漂白粉,省时间还白净;有的豆腐加甲醛延保质期;有的豆皮加香精提豆香……

更可怕的是,这些东西,大多数消费者根本闻不出来、吃不出来,直到哪天身体出状况,也不会怀疑是吃出来的。

我们厂做即食腐竹,有明确的配料表、每批次留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不是因为我们多高尚,而是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做的是食品,是别人家孩子、老人、孕妇吃的。

三、普通人怎么判断食品安不安全?记住这三点

别说“我又不是专家”,其实你只要掌握几个方法,就能甄别出大多数“问题食品”。

✅ 1. 看配料表

好的食品,配料表应该简单清楚,比如腐竹:

黄豆、水,有的加一点植物油就够了。

如果配料表像一张化学试剂单子,全是“酸”、“钠”、“酯”,那就得警惕了。

✅ 2. 闻味道

真正的豆制品,有淡淡的豆香;带刺鼻化工味、香味过重、像洗衣粉味的,基本是有问题。

✅ 3. 泡发观察

泡一泡,看颜色、看状态:

正常腐竹泡水后是淡黄的、有韧性;问题腐竹泡后水浑、掉渣、粘手,就是典型的“泡药竹”。四、别贪便宜!低价是食品安全的最大敌人

有人说:“我就想买便宜点的,反正没吃坏肚子。”

那我问你一句:你觉得一斤黄豆要多少钱?加工费、电费、人工费算下来,一袋腐竹9.9包邮还带赠品,你觉得可能吗?

你省下的钱,可能就是别人从添加剂、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上砍下来的。最怕的是,有的消费者明知道低价不靠谱,还想着“运气好就行了”。但食品这事,出一次事,就可能出大事。

五、做食品的,最怕的不是投诉,而是沉默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出了一批腐竹,在运输过程中受潮了。一个客户反映泡出来有异味,我们立刻安排退货、补货,还顺带送了一包新品过去。

后来她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条动态:“这个小厂有点东西,做得挺负责。”

这不是公关,这是我们自己吃的那套良心。做食品这么多年我就怕一件事:出问题了客户不说,哪天一发病就是“你这食品害人!”

食品不是别的,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我们得扛得住监管,也得扛得住道德。

六、让好食品越来越多,就得靠你我共同推动

我经常说一句话:

“你认真挑食,这世界就认真做食。”

不是只有我们做厂子的要讲良心,消费者也要有辨别力、要多发声。

你支持良心企业,它就能活得更久;你曝光不良商家,别人就少踩一次坑;你分享一次好产品推荐,也许就帮到一个朋友的家人。写在最后

不是所有食品都有问题,但你必须知道,你有选择的权利。

别被包装忽悠、别被价格骗、别被噱头带节奏。食品这事,宁愿挑剔一点,也别“算了算了”。

你吃的是食物,更是健康。你支持的,是一个产业的方向。

让我们一起成为那个“懂吃”的人,——把安心吃进嘴里,把责任传出去。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