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很多人开始重视饮食健康了,特别是中年人,吃饭不仅讲究营养,还得讲究“安全”。
而豆制品,像豆腐干、腐竹、豆皮、千页豆腐、豆浆,成了越来越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
“你发现没?现在的腐竹颜色怎么这么亮?”“怎么我吃个豆腐干就拉肚子了?”“网上买的那种千页豆腐,真的是黄豆做的吗?”
作为一个干了十年豆制品的人,我今天就想掏心窝子跟你讲讲——现在市面上的豆制品到底安不安全?我们这些一线人,是怎么判断一块豆腐干能不能吃的。
别以为所有豆制品都是“豆子 + 水 +点卤”,你可能想象不到,有些“豆腐”,其实主要原料是:
大豆分离蛋白增稠剂、凝固剂香精、色素、防腐剂这年头,科技确实能“还原食物”。但还原的是样子,不是营养,更不是安全。
就拿我看过的一家黑作坊说——一大桶豆腐干原浆,只加一点点豆粉,剩下靠添加剂搞定口感和颜色。做出来看着白净、闻着香,其实就是“化学组合拳”。
你吃着没啥感觉,但时间久了,肝肾慢性损伤、肠胃不适、孩子过敏,全都有可能。
二、我们厂出过事,但我从不回避我们“鲜临门”厂不是完美的。2022年冬天,一批豆腐干因天气回潮,发货前没发现包装破损,到了客户家开袋就酸了。
客户很生气,打电话骂我:“你这豆腐干是发霉的吗?”
我没推、没吵,第一时间道歉、退款、召回,还请对方来厂里看。
我们查清后,把那台老旧封口机全换了。也就是从那以后,我才意识到:
“食品安全,是件只许成功、不能失误的事。”
厂可以慢慢发展,但不能踩安全的红线。一次都不行。
三、消费者自己能不能判断豆制品好坏?当然能!教你五招你可能没检测设备,但你有眼睛、鼻子和舌头,这几招学会就够用。
1. 看颜色✅ 好腐竹、好豆干是米黄、淡棕色;❌ 太白的,可能漂白;太黄的,加色素。2. 闻味道✅ 有豆香,温和清淡;❌ 有霉味、刺鼻、像香精那种“腻香”,立马扔。3. 看配料表配料表越短越好。比如:
✅ “黄豆、水、盐”——靠谱;❌ 一串看不懂的添加剂——绕道走。4. 泡水试买来的腐竹回家泡泡水:
✅ 水清、腐竹柔韧;❌ 一泡水就碎、掉色、粘稠,就是问题货。5. 看厂家信息选有SC编号、生产日期、厂址、追溯码的正规产品。
现在很多地方的豆制品厂都可以扫码看溯源信息,我们厂的每包腐竹都能查到是哪天哪台锅炉煮出来的。敢被追责的厂家,才有底气卖货。
四、我想对同行说句心里话:别干伤天良的事我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价格卷得凶,平台抽成高,还有同行打着“0添加”的幌子卖“化工腐竹”。
但你良心不会抽成。你家里人也在吃豆制品。你造假的每一单,都可能害到自己的家人。
我们这个行业,利润可能微薄,但良心不能微弱。
我常说一句话:“你敢给自己孩子吃的,才敢卖出去。”
五、写在最后豆制品,本来是好东西。
高蛋白、低脂肪,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素食者,是咱们饮食结构里很重要的一块。但它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类——加工流程长,容易滋生细菌,加工不规范、原料偷工减料,都会影响食品安全。
咱们普通消费者,可能搞不清技术,但可以“多看看、多闻闻、多问问”。你每一个选择,都是在用脚投票。
而我们做厂的,每出一包豆腐干、腐竹、豆皮,就要对得起这碗饭、这份信任。
你在买豆制品的时候,最看重哪一点?颜色、味道,还是标签信息?欢迎留言,我也可以分享我们厂自查产品时的“质量小技巧”。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帮我点个赞、转发出去。食品安全,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我们大家一起守住的底线。
#食品安全#豆制品#腐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