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长江秋汛浊浪排空,秭归大爷冒死领部队闯险登陆,却分文不取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4-25 15:55:46

1949年初,第四野战军发起“宜当战役”。蒋介石则让他的心腹爱将宋希濂把战斗力较强、武器装备精良的部队调防宜昌,企图守住长江中游防线,实施其“西南联防计划”。

7月9日,东北野战军47军在当阳观音寺与国民党军遭遇,宜当战役打响。7月15日晨,东北野战军38军从临江铺强渡长江成功,

16日凌晨,东北野战军47军、湖北军区独立1师分别从宜昌城周边的镇镜山、北门、东门、铁路坝、北山坡、杨岔路攻进宜昌城区。仅用一天时间,宜昌城解放。解放大军溯江而上,翻山越岭直奔兴山秭归两县。   

8月7日,湖北军区独立1师2团在全歼了少量地方团防武装后,从官庄坪插到归州城将军堡,居高临下直扑归州古城。归州城内敌人早在几天前已分批撤退到江南,宋希濂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恩施,直逼重庆的脚步。   

1949年的8月,恰逢长江秋汛高涨,归州城西的著名险滩九龙奔江浊浪排空,阻挡住了解放军渡过长江的步伐。韩永强的爷爷享有“归州第二艄公”的名号,自然成为了运送大军过江船工的当然人选。

九龙奔江由南北向的九道巨大石梁依次排列而成,正是因为有这九道石梁横卧江中,归州古城才在数千年间避免了被江水冲击坍塌的危险。九龙奔江险滩之上有一个回水湾,被称为顶塘,自古以来从重庆四川顺江而下的大小柏木船,都要在顶塘泊岸,请本地艄公掌梢把舵,才能闯过九龙奔江险滩。

韩大爷从小在江边长大,凭自己对险滩规律习性的把握,摸索出了如何避让漩涡、见风使舵的绝活,有了“归州第二艄公”名号。凭借这个名号,他在顶塘上为川帮柏木船引航过险滩而挣钱养家。   

解放军首长找到韩大爷,希望他支持大军渡江。韩大爷说,我可以掌舵,但是光有我一个人不行啊。首长说船工和木船都找到了,但是船工们说这么大的水,没有您掌舵过不去。韩大爷驾船入川江下武汉见多识广,知道解放军的好,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韩大爷跟着找他的解放军首长来到顶塘江边,见到好几条大小不等的柏木船早已依次排开,船上坐满了端着枪的战士,只等他掌舵开船。他被请到最大的那条船上,把舵把子握到手里,亮开嗓子招呼其他船上的船老大说,你们跟在我后头绕开那几个大漩涡,看到最大的漩涡泡发威时,马上见风使舵抢一把力,只要搭上那趟漩涡泡水,船就可以借势拢岸了。

他把诀窍交代清楚后,让伙计们把布条(即船帆)升起来,亮开苍凉的嗓子唱起了抢水号子:“伙计们,快点儿抓紧桡杆子用大力呀,我的连手!齐心合力不歇气呀,我的连手!”

在他气吞江河的呼号中,桡夫子们把船板跺得发出轰鸣之声,嘴里唱出高亢急促的号子:“我的连手啊,齐心合力不歇气呀连手!”

柏木船在号子声中,划开江水左让右躲,直奔对岸。对面八碟湖岸边,躲在工事里的敌人突然枪声四起。船上的解放军战士也在指挥员指挥下,向着岸上的敌人猛烈开火。   

船上枪声一响,岸上的敌人眼看柏木船就要靠岸了,飞快地向山上的树丛里逃跑了。船还没拢岸,有战士就要跳下水去追,韩大爷急得大叫,跳不得跳不得,跳下去就要被浪卷走。清楚,这个时候跳下船的人,不要一分钟就会被浪头卷到江里,再也爬不上岸了。

所有的船都跟着韩大爷的船靠岸了,100多个战士跳下船就大声喊着“冲啊”向山上追了过去。这次渡江虽然惊险,但是凭借韩大爷过人的技术指挥,所有的木船都顺利渡过长江,加上敌人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一触即溃,船工和解放军都没有伤亡。   

韩永强后来问爷爷,你们为什么只送了100多个人过江?爷爷说,从顶塘上过江的只有这么多人,后来才晓得更多的解放军是沿着江往上追的,上面有老坟园、墩子石、蟒蛇寨几个渡口,过江的更多。

韩永强又问,当时你怕不怕?他顿了顿说,哪个不怕!特别是子弹飞过来的声音像哨子一样叫着,听了脑壳皮子都是麻的,但是这个时候慌不得,一船几十条命都在我手里,心里一慌舵一摆船就会垮滩,后面的船也会发慌,那就要出大拐,这个时候,只有把号子喊响亮,吆喝着伙计们使力把船往前划,才能险中求生。   

有一次,韩大爷喝了酒,又讲起他的光荣历史。韩永强笑着问他,政府给你记功了没有?爷爷放下酒杯盯着他问:你知道渡江追上去的解放军牺牲了多少?那些人有的从东北一路打过来,把命丢在秭归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他抿了一口酒,自言自语地说,不晓得我送过江的解放军有没有牺牲的,但是听沙皮子说,坐他的船从老坟园过江的江连长,牺牲在了沙镇溪的一个山包上。另外还有七八个战士也牺牲在那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送解放军过江后,有政府干部曾找到韩大爷,对他表示感谢并问他想要什么奖励。他说我只做了一件该做的事,不要政府奖励。   

后来,韩永强对秭归和牺牲在秭归的烈士,开展过调查,找到了爷爷说的那位江连长的一点信息。相关资料显示江连长是河南省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二团三营七连连长,但不知道是河南什么地方的人。   

1949年8月13日,江连长奉命从水田坝出发,急行军从秭归老坟园渡江。当日下午,江连长率领连队到达沙镇溪的三星店宿营。次日晨,江连长派3名侦察员出去侦察。侦察员出门不久就发现从马宗岭、马家坝方向来了两股敌人。

他们是国民党第二军两个团的兵力,从江南的巴东反扑过来,企图抵挡解放军的进攻。侦查员果断鸣枪三声,以示发现敌情,七连战士迅速进入战壕阻击来犯之敌。三星店阵地遭到敌军八二炮的轰击,加上敌军三挺重机枪扫射,压得解放军战士抬不起头来。

江连长果断命令靠近打。敌军炮轰和机枪一阵狂扫之后,没见解放军还击,气势汹汹地飞奔下山,进到我军阵地前30米左右时,解放军战士突然猛烈开火,冲在前面的敌军倒下一大片,立即慌忙后撤。   

敌军一个团的兵力反复组织进攻,我方兵力不足又没有重武器,不得不利用地势迂回作战。敌军团长下令猛冲硬打,江连长不幸手臂受伤,7名战士负伤。

危急时刻,独立一师二团三营全部渡江到达陕西营。但此时敌人从另一个方向又增加了两个团。一个营要打败三个团的敌军,任务十分艰巨。为减少伤亡,团部命令七连继续阻击敌人,掩护三营撤退。

激战中不少战士伤亡,机枪手也中弹牺牲。江连长得知三营主力部队已全部撤退到安全地带,命令余下的10多名战士向陕西营主力部队方向撤退,赶上前面的大部队,自己留下断后。

他端着机枪,利用有利地形,打得敌晕头转向。眼看战友安全撤离,早已腹部中弹的江连长边打边撤,大腿又不幸中弹落入敌手,被凶残歹毒的国民党大队长用刀割其头颅英勇就义,时年31岁。   

那些牺牲在秭归的解放军战士,叫什么名字、故乡在哪里都没有人知道。江连长的“江”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是“姜”,直到1985年一位自称是他的通讯员的老战士找到这里,告诉当地政府应该是“江连长”,烈士碑上的名字才被更正过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