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湖北农运猛将,率600农军参加南昌起义,却中途染病抱憾而终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4-26 13:44:23

陈荫林,陈潭秋弟弟

陈荫林,名森,号荫林,黄冈县儒博乡陈策楼村人,1898年5月6日出生在一个教师兼种田人的家庭。   

他七岁启蒙,1915年考入武汉外国语学校,学习英语。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逐渐产生教育兴国的志愿。   

1920年初,陈荫林回到武汉,担任武汉中学英语教员,并在省一师、启黄中学等校兼课。  

他教书非常认真,讲课深入浅出,对发音不准的学生,耐心细致反复指教,直至掌握好为止。他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学生欢迎。每逢他上课时,教室里总增加许多旁听生。他还常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凌辱的事实,激励学生奋发读书,拯救国家。为了搞好教学,他和学生同吃同住、朝夕相处,深得学生的爱戴。   

1921年秋,陈荫林把母亲和妻子从黄冈乡下接到武昌。其兄陈潭秋也搬到一块住。

陈潭秋当时是中共武汉区党委会的负责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里。陈荫林不理解,曾对人说:“我哥哥成天忙忙碌碌,一点也不顾家,不知他搞的什么名堂!”陈潭秋想同他谈心做些宣传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了。

他还向陈潭秋说:“在欧洲有一个德国人的家庭,父亲是保守党,哥哥是社会党,弟弟是共产党。他们每天各干各的政治活动,回到家里,只谈家常,不言政治。”

陈潭秋了解弟弟的性格,没有急于求成。他抽时间与陈荫林下围棋,从拉家常入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陈潭秋开导他,曾几何时,祖父乡试中举人,因厌恶官场,没有去做官,曾力图以教书起家,富民强国。结果不仅家没有富起来,国没有强起来,而且家里的生活一年不如一年。

陈潭秋又说,家里曾经开织布厂,企图以实业起家,富民强国。可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倾销的洋布、洋纱的冲击下,还是逃不脱破产的命运。

陈荫林认为他讲的都是事实,但不解其因。陈潭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都解决不了国与家的问题。陈荫林开始醒悟,不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不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但,对如何拯救国家,他还保留自己的看法。

陈潭秋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引导他认识社会前进的规律,他终于信服了。

他退还了各校送来的聘书。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教育救国”是我祖父走过的老路,不仅没有改变国家的落后和受凌辱的地位,而且家境每况愈下;“实业救国”也走不通。中国的根本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和平与幸福,是不会到来的。

他思想的转变,启发了不少人,也坚定了他走革命的路。

陈荫林丢下教科书,迅速投入到工农群众运动之中。1921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分部(后改名武汉分部)的工作。不久,他和李书渠被派到武昌徐家棚,开办粤汉铁路工人补习学校和工人子弟学校。他主动接近铁路工人,经常同工人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1922年暑假,陈荫林约了肖仁鹄等,带着一批学生,到 黄冈农村调查农民的生活状况。他对同去的一个学生说:“看到了吧,农村穷人的生活,真是如牛马一般哟!”通过农村调查,他对中国劳苦农民有了更深切的了解,也为他日后专心从事农民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陈荫林在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奔走于武汉三镇,组织工人,援助江岸工人罢工。2月7日,他在江岸直接参加了工人同军警的搏斗。经过“二七”斗争的洗礼,陈荫林加入了共产党。   

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4月,国民党湖北临时省党部成立,陈荫林参加了临时省党部的工作。在董必武等人的领导下,1925年7月5日召开了国民党湖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陈荫林被推选为农民部部长。   

在陈荫林的领导下,农民部制定了发动组织农民的计划。计划指出:“农民运动初期应特别着重组织、教育训练等工作,以培养农民真实的力量,准备为求解放而斗争”。这个计划为迎接农民运动的高潮,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到1925年底,汉川,黄冈、黄安、黄梅、潜江、天门、崇阳等县,相继成立了各级农民协会。陈荫林还帮助成立了中共黄冈县委员会、国民党黄冈县党部、黄冈县农民协会。这些组织当时都设在陈荫林的家乡——黄冈陈策楼村。   

为了加强对全省农民运动的领导,中共湖北区委在1926年春成立了以陈荫林、刘子谷和王平章三人组成的中共湖北省农民运动委员会,负责全省农民运动。随后,国民党省党部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决议,成立了以陈荫林、李子芬、蔡以忱、刘子谷、王平章等人组成的湖北省农民运动委员会。

在陈荫林等领导下,农委决议“派员巡视或常驻各县指挥,限期发展各县农民协会的组织,积极进行沿京汉与武长铁路的农民运动……”   

陈荫林亲自深入到黄冈县巡视。为了培养农运骨干,陈荫林选派了二十名农运积极分子,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从广东出发的北伐军,8月底进入湖北境内,省临时农协从各方面支援北伐军。在北伐军攻占汀泗桥与贺胜桥的战斗中,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了战斗。9月上旬,北伐军直逼武昌城下。   

北伐的胜利进军,极大地促进了湖北农民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湖北农民运动的领导,特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调陆沉担任湖北省临时农民协会委员长,任命陈荫林为副委员长。

根据农协统计,到1926年底,全省六十九县中,已有三十四县有了农会组织,其中二十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入会人数达二十八万七千人。到1927年3月初,全省成立的县农协达四十三个,入会人数达八十万,成为全国农运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委毛泽东来武汉筹备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即后来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陈荫林作为湖北代表参加筹备工作。

1927年2月底,筹备就绪。3月7日正式上课。陈荫林主讲农民运动的组织。他对农民运动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说:“农民协会的组织,是集合农村中被压迫的人们,共同向封建势力进攻,在这种政治斗争中,农民协会又是农村中的一个革命的联合战线。”   

在这期间,陈荫林被选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为了更好地领导日益发展的湖北农村大革命,省党部决定召开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省农民协会。陈荫林被推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对筹备工作抓得很紧。3月4日,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阅马场红楼胜利开幕。陈荫林被选为大会秘书长,具体领导大会的工作。5日,他向大会作了会务报告。这个报告详细阐明了湖北农民协会的起源和现在农协之情形以及将来农协之趋势,并明确提出了向土豪劣绅进攻的任务。

会议历时十五天,于3月22日闭幕。陈荫林被选为省农协执行委员,在26日省农协第一次新执委会上,他又被推选为副委员长。同日,毛泽东领导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赣州、阳新死难烈士举行追悼会。陈荫林代表湖北省农协在会上致悼词,严厉谴责反革命势力的罪行,号召革命党人坚决支持工农运动。   

3月27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武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当前农民运动的方向问题。陈荫林代表湖北省农协出席会议,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农民运动的“中心问题是乡村的斗争问题”。   

在湖北省农协的领导下,全省各县还组织了农民自卫军。为了培养农民武装干部,中共湖北区委举办了湖北农民武装训练班,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办了农民自卫军养成所。5月10日,陈荫林主持省农协第六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省农民协会自卫部,统一全省农民自卫军的组织和指挥。

“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公开屠杀革命群众。陈荫林领导湖北省农协进行了坚决的反蒋斗争。4月20日,省农协发出了讨蒋通电。在省农协的领导下,湖北广大农村开展了反蒋游行示威。

步蒋之后,汪精卫集团的反动倾向日益增长。5月底,汪精卫以所谓黄冈县铲除烟苗,妨碍税收为由,下令解散黄冈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

6月2日,以董必武为首的湖北省党部,派陈荫林前往黄冈调查处理。陈荫林实地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农民铲除烟苗的事,他马上向省党部写报告,澄清事实,还代表省党部和省农协,宣布恢复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的正常工作。这些都沉重地打击了汪精卫右派集团和当地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   

随着革命势力和反革命势力斗争的日益激化,土豪劣绅公开向农协反攻倒算,许多农协干部和特派员遭到毒打和暗害。面对恶势力的进攻,为了挽救革命危机,6月19日至21日,湖北省农协在陈荫林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扩大执行委员会。

陈荫林在会上说:“此刻决不是退让的时候,即是要整齐我们的步伐,向敌人以猛烈的进攻。”“我们相信,只有真正的工农武装,才能保障革命已得的胜利,只有真正的工农武装,才能抵抗以至消灭反动派的武装,使革命得到新胜利。”“为了对付农村中的土豪劣绅,凡属会员,除老弱病残者外,一律加入常备队,都要有一件武器,如戈矛大刀土枪土炮等,也须严密的组织与训练。”

以上决议,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但是,由于党中央陈独秀的妥协退让,农民运动因缺乏得力的领导而被敌人打散了。   

7月10日左右,中共湖北省委召开了武汉地区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分析了汪精卫即将公开叛变的严重形势,作出了准备应付事变的部署。陈荫林和刘子谷带领湖北农民武装训练班的学员,去江西九江找贺龙的部队。

之后,他们一行600多人,乘小火轮顺江东下,在九江追上了贺龙部队,被编入二十军教导团。陈荫林和刘子谷则乘火车先去南昌,参加起义的准备工作。

7月20日左右,俩人抵达南昌,立刻投入了起义的紧张战斗。8月1日凌晨二时,各起义部队按照总指挥部鄂计划,发起了向敌人的猛烈进攻。这时,陈荫林在江西大旅社的起义总指挥部里,忙着传递各路起义部队进攻的战报。天亮时,整个南昌城被起义部队占领了。2日,成立了革命委员会,陈荫林被任命为工农委员会委员兼宣传科长。   

8月3日,陈荫林随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攻下江西抚州后,总指挥部决定成立两个宣传队,一队由陈荫林负责,另一队由刘子谷负责。

宣传队每天随先遣队出发,了解部队所经之地的民情风俗,山势地貌,做群众宣传工作,迎接大部队的到来。

8月初,正是盛夏季节,骄阳似火,连续长途行军,加上食宿无保障,陈荫林身染重病。但部队行军在即,宣传工作又脱不开身,他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住进瑞金医院,终因病情加剧,缺医少药,不幸病逝,时年29岁。起义部队指挥部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瑞金城东南的一块墓地上。

1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