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最大的灾难,是能量吸食。
在2024年,韩国女作家韩江荣获第114届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韩国乃至整个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作家。
这一消息令全韩国为之振奋,而韩江却淡然表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我打算和儿子一起喝茶,静静地庆祝一下。"
实际上,早在2016年,韩江就已获得世界三大文学奖之一的布克奖,因其作品而备受赞誉。她直面人性的欲望与深渊,揭示了东亚家庭中那些最丑陋而隐秘的伤疤。
她的名作《植物妻子》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婚姻中常见的控制、压迫和贬损等隐性暴力.
书中深刻反映了所有已婚者的心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人都渴望找到一个值得爱的人,并希望得到对方的善待。
然而,有些伴侣却如同黑洞一般,只知道索取,最终将另一半耗尽。
婚姻中,最可怕的,从来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伴侣的能量吸食。

1
余华在《女人的胜利》中写道:
男人最喜欢发誓,他们的誓言和狗叫没有什么两样,你不要相信。
《植物妻子》中,女主人公就是听信了丈夫的承诺,误入了婚姻的围城。
在一个海边的小渔村,诞生了一位女性。
她目睹了母亲在婚姻琐事中消耗了一生的光阴,因此立下誓言,绝不重蹈母亲的覆辙。
她渴望周游世界,逃离那种单调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省吃俭用,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兼职做家教。
就在她攒够了旅行的资金,准备启程之际,一位男子向她求婚,并承诺会像呵护花朵一样照顾她。
那时,她天真地相信,爱情能够带她走遍世界,于是毅然放弃了追寻自我的梦想,选择与他共筑家庭。
然而,婚后,男子并没有履行他的诺言。
结婚三年,每天早晨,他都要求在桌上摆好当天的报纸和营养丰富的早餐。
看完报纸后,报纸必须等她整理;喝完牛奶后,空牛奶盒也要等她处理。
有一次,男子出差归来,看到桌上未及时清理的空牛奶盒,竟愤怒地大声斥责:“你就不会过日子吗?到底是靠什么活着的?”
他把她当作保姆使唤,回到家后,甚至懒得插钥匙,非得让她为他开门,接过他手中的外套后,他才肯进门。
然而,对于她的需求,他却如同空气般无视。
女人说话,男人从不抬头看一眼,只是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幽幽地应上一句。
女人喜静,想要远离人群而生活。
男人却故意在繁华的中心地段租房子,好让城市的喧嚣,冲刷他的孤独。
女人出门,眼前是团团围困的高楼,耳边是尖锐刺耳的鸣笛;回家,手上是重复枯燥的家务,身边是面色冷峻的男人,日子过得像溺水般窒息。
她哭着向男人哀求:“我感觉自己会得病,会渐渐枯死。”
男人却指责女人古怪,坚持在市中心住了三年。
女人的身体开始出现异样,她整夜整夜地失眠,腰背和肚子也现出植物般的青色。
女人惊恐地问男人:“去医院看吗?”
男人却满不在乎地回答:“会很快好的,你以前也是这样大大咧咧的。”
他只当作是女人粗心,不小心撞到或磕到哪儿。
无助的女人,就像一只被遗弃的狗,在男人的漠视下不知所措。
作家黄启团在《圈层突围》里,提出过“黑洞人”的概念。
这类人习惯性地挑剔、打击和控制另一半,不停地散发暗黑能量,将人吞噬于泥淖之中。
婚姻中,最大的灾难就是遇到“黑洞型伴侣”。
这类伴侣工作上遇到一点不顺心,回到家就对另一半乱发脾气;
遇事出现分歧,就强行用自己的认知说服伴侣,直到对方同意;
遇到难题向他倾诉,他不会给出任何反馈,反而还嘲笑打击你。
黑洞型的伴侣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一点点蚕食着另一半的激情和活力。
他们紧紧纠缠着你,捆绑着你,仿佛卸不掉的枷锁,逃不开的宿命。
2
女人的脸色越来越差,人也变得沉默寡言,她不再主动开口说话,只用点头、摇头来和男人交流。
男人愤懑地表示,女人没有权利这么对他。
可他却忘了,正是他的消耗,才将女人的能量一点点吞噬。
刚结婚时,女人浑身散发着性感与活力。
她的面容显得十分年轻,脸颊如同红润的苹果,腰肢则如同瓜藤般充满弹性,小腹勾勒出迷人的曲线。
这个女人总是面带笑容,声音中流露出淡淡的愉悦。
她在阳台上摆放着大大的花盆,种满了绿色的白苏,看到白苏如雪般绽放,她的内心也随之欢喜。
那时,每到休息日,两人便在客厅里缠绵,直到精疲力尽。
然而,婚后的三年里,她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每天围绕着男人的饮食起居,忙碌不已。
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心中有反抗,也只是默默咬住嘴唇,轻声啜泣;即便愤怒,也只能侧过脸去躲避。
她的生活仿佛陷入了沼泽,每一次挣扎或试图前行,结果都只会让她越陷越深。
长期遭受精神上的压迫,她渐渐失去了生活的欲望,身体的机能也开始衰退。
她的脸庞如同被重击过,深深凹陷。
细窄的肩膀无力地垂下,整个人瘦得如同一具皮包骨的躯壳,宛如一朵被抽干水分的花。
她不再感到饥饿,每天连半碗米饭也难以下咽,唯有大口喝水,裸露着身体在阳光下晒着,才能感到一丝舒适与快乐。
最终,这个在婚姻中被掠夺的女人,选择化作一株植物,以静默的方式退出了这段痛苦的婚姻。
曾在一次演讲中,听到这样一个观点:
每个人都是带着一定的能量储备,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与人交往,本质上就是能量的流转与互换。
夫妻双方都源源不断地输出正能量,不断为彼此赋能,亲密关系才能走入正循环。
反之,当一方习惯性抱怨,经常性指责,放任自己的负面情绪,侵扰另一半的生活,再多的能量也会被吸食殆尽,亲密关系自会陷入绝境。
能量浇灌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我们的人生主线。
与其损耗自己任喂养他人,不如把能量往回收。
关照自己的内心,滋养自己的灵魂,你才能挣脱烂人烂事的束缚,赢得生命的新生。

3
变成植物后,女人的大腿长出了白色的根须,手臂变成了茶色的藤蔓,胸脯开出了暗红的花朵。
太阳升起,她就向着东方舒展身体;雨水落下,她就昂起头颅畅快吮吸。
她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迎风摇曳,沐光生长,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变成植物,是女人对妻子身份的剥离,更是对痛苦婚姻的挣脱。
生活中,不少人如上文中的女人一样被伴侣消耗,面对此种困境,究竟该如何破局?
戏剧《玩偶之家》里的娜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娜拉本是个单纯善良、乖巧驯顺的女人,婚后,一直细心地照顾着丈夫,打理着整个家。
娜拉怀孕的那一年,丈夫病重,为了筹集丈夫的医疗费,她冒着欺诈的重罪,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人借了一大笔钱。
往后的许多年,娜拉一边保守秘密,一边节省开销,做些缝补、抄写的活,攒钱还债。
在债务即将全部清偿之际,债主突然找上门,揭发了娜拉的秘密。
得知真相的丈夫,不仅没有与娜拉共同承担债务,反而对她进行辱骂,称她是罪犯和骗子,毒害了整个家庭。
娜拉这时才意识到,在这段婚姻中,丈夫只是将她视为维持体面和证明身份的工具。
她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最终却成了丈夫眼中的负担。
看清婚姻的真相后,娜拉决定不再做任人摆布的玩偶。
在一个平常的清晨,她毅然离开了家,决心余生只为自己而活。
娜拉的选择是一次被辜负后的重新出发,值得庆幸的是,总有人清醒地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
就像韩江,人生的任何阶段,她都不会因别人的节奏,自乱阵脚。
在14岁时,韩江便将写作视为她一生的追求。
即使在步入婚姻并育有一对儿女后,她依然没有放弃对写作的热爱。
为了创作,她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努力挤出时间来写作。
她花费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诗集,旨在探索文字与真实之间的关系。
韩江始终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我们或许不需要为他人绽放光彩,但一定要为自己而美丽。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关注日常的饮食和生活细节,从小事中善待自己;
提升自己的能力,磨练一项技能,凭借双手争取尊严与体面;
滋养自己的梦想,以精神的富足来化解生活中的琐碎,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当我们将更多的心思投入到自身的成长中,无论是否有婚姻的庇护,我们都能穿越风雨,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