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的日子

史涣看看生活 2025-04-13 04:19:22

我不太喜欢风,无论怎么形容风。

假如只用风来形容城市,那北方的城市我没有喜欢的。尤其是西北,那里的风几乎没有优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风让人不体面,即便有个词叫“风度”。风让人不洁净,夸人的时候用“风采”。我真的不喜欢风。

也许是因为,风确实给我植入了非常不好的记忆。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跟导师在机场做项目的时候,有一天,我带着一群本科生在停机坪上了解机场的地勤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起先,调研的进展非常顺利,就在快结束的时候,看见北方的天空全部黑云密布,黑云下面有一堵黑色的墙向我们推进,感觉这是电视剧《西游记》里妖怪出现的场景,我一声令下,大家立即撤回到房间里,不一会儿,天空先是变暗,接着变黄,以至于我们呼吸都出现了困难,那次,我见到的是沙尘暴。

几年后,我又见过一次沙尘暴,这次应该比先前我见到的更厉害,那天,我还有事出门。打车跑了十多公里,也许是夏利车封闭不严,我下车时,胳膊和身上抖下来一斤多沙土。那是我对风沙最恶劣的一次印象。

那时候的北京人,好像对风沙都不当回事。也许是风沙太常见了,女人出门都戴着口罩和纱巾,估计就是用来防沙的。

风不仅带来沙,风还带来干燥。一场风过后,家里到处都是一层土,身上差不多都是一层白皮,用手一挠,在光影下就纷纷扬扬的。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风沙没有那么肆虐了,在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甚至都有点想念风了,只有风才是最终解决雾霾的办法。可这一次,风有点吓人。

差不多提前一周,预报就说,周末将迎来一场大风,风力会达到十三级。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是为了解释风的危害性,还有人将体重与风力形成映射关系。

北方人虽然不知道台风的破坏性,但是,风力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清楚了。高楼上的附着物被风吹落后,其碎渣子漫天起舞。有些稍大些的固体物直接坠落到地面,用重力加速度毁坏地面上的一切。街边的大树,要么被推倒,甚至是连根拔起,再或者是折断枝丫,对地面的破坏性也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还有那些高耸的脚手架、塔吊,以及其他根本无法预计的,都可能在风的裹挟下做着无法预料的坏事。

为了应对灾情,北京市也是早早地就启动了应急预案,事先拆除了一些空中危险因素,裁断了街边大树的枝丫,固定了很多潜在的隐患。高空作业停工,学生提前放学,外卖不建议投送,有条件的单位也要提前下班。

周五下班的时候,大街上车辆和行人都比较稀少,地铁里的人异常多,女儿回家时,地铁都甩站了,她为此不得不多往回坐了两站,我安慰她说,这是地铁为了尽早将郊区的上班族送回家,因为,天黑之后,风就要来了。

“非必要不出门。”久违的宣传语又回来了,原因是一场预计要来的风。吃过晚饭之后,很多人都蜷缩在家里,街面上的人应该少了很多。不可否认,我们始终是后知后觉的,有人一早就到超市去抢购,据说又很多超市的货架早早就被哄抢一空。即便我们当着笑话看,事后想想还是触目惊心,人跟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差异真的非常大。

即便我一直觉得抢购是非常无聊的行为,可我还是佩服那些望风而动的人。谁也保不准,政府也有决策不及时的时候。

跟非常时期一样,我在不该出门的时候还得出门。早晨起来,天朗气清。该来的风,来了,但是风力没有预计的大。预计的沙尘暴没来,先前的雾霾反而被吹散了,天空中出现了蓝天白云。

查阅了北京的交通,不得不说,政府规划得还是挺复杂的,地铁出地面的路段全部取消站点,个别地方的公交车好像都停运了。也许是为了减少出行的车辆,加油站都关门了,一些商场停业后,为了便于周边居民停车避险,竟然免费将底下车库向周边居民开放。

风从北往南地刮着。因为担心我的状况,有在南方的朋友早早地就在祈祷风信子,希望早点送过去关于风的信息。虽然吹过我的风很快就会吹给远方的她,她还在期盼,风带过去的不仅是风情,更得是柔情。为了迎合她的惦记,我暂停了文字,期待风能带去我的消息。

风如期而至,风力没有预计的那么猛烈。这就像朋友聚会,准备了一箱酒,结果来的都不是能喝的人。虽然这样的类别有些差距,可这其实是最好的结局,“风度”的美一定是是风把握了度,“风采”的艳一定是风控制住了采,就像预报中可能造成灾难的风,我们宁愿它是“风闻言事”,为这场风不咸不淡地编一些段子,也不愿意风起沙涌,那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等风来的日子其实挺好,有备无患。最重要的是,因为风,让我们回忆了曾经的过往,感知了一些不易感知的内容。

(地铁里人很空,宛如非常时期的样子。)

0 阅读:0

史涣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