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估人性里的善,也别小瞧人性里的恶。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灰色地带,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坏人,不过是善恶比例不同罢了。
人性大多遵循两个规律:同情和比较。同情让人心生怜悯,对外友好;比较却让人心生嫉妒,总想比别人强。
现实里,很多看似亲密的关系,背后也藏着嫉妒。
有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但若你过得太好,超过了他,他的祝福可能就变成了诅咒。
人与人能共苦,却难同甘。低谷时大家互相扶持,但这份真情有保质期,人心总会变。
这不是人性有问题,而是人性本就如此,只是很多人没察觉,只是跟着本能走。
所以,每个成年人都该了解人性的复杂,别对身边人期望太高,看透本质,减少内耗。
放下助人情结人心贪起来没个头,人性的贪婪就像个填不满的黑洞,你投入再多,也难让它满足。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天天焦虑上火,就是因为管得太宽,把别人的事儿揽到了自己身上。
就像有些父母,整天操心孩子学习,恨不得拿根鞭子在后面赶。
但是父母再着急,也改变不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再操心也替不了孩子走人生路。
所以,与其焦虑,不如好好引导。
有人可能觉得,父母管孩子是天经地义。但只要管别人让自己烦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反思自己,别纠结对方啥身份。
不管是父母、伴侣还是孩子,你都先是独立的自己,然后才是他们的角色。
人常犯的错就是越界,明明别人不需要帮忙,你偏要一股脑儿给经验,还盼着人家感激,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放下助人情结,做好自己的事,你会发现,人生一下子开阔了,烦恼也少了。
如果你常为人际关系苦恼?其实这是因为你没真正读懂人性。
人性这东西,经不起细琢磨。你总盼着别人都守规则、讲品德,可现实常给你当头一棒,即便你掏心掏肺,也可能换来背叛。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跟人性较真,更不会把人性想得太美好。
他们尊重人性、顺应人性。深谙人性的人,与人交往时不求回报,这不是滥情无私,而是接纳人性的无常,守住内心的安宁。
无所求,不代表没有收获,而是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把决定权握在自己手里。
你对他好,是经过评估后的利他之举,没预设回报,只是习惯使然,是利他思维的体现。
这样的人,内心坚定,不会在人际关系中内耗。
没有原则的付出,只是在单方面滋养对方,还可能破坏关系。
所以,付出时就要做好对方不回报的准备。遇到烂人烂事,及时止损,翻篇走人,这样谁都伤不到你。
人情与世故人活世上,当你得势时,身边好人扎堆,情绪价值拉满,可一旦落魄,肯拉你一把的没几个。
感情善变,人心凉薄,说到底,人与人之间利益为重,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黑暗面,就是人性本真。
一个人一辈子真正的好友,可能就三五个,他们真心关心你,不因你风光就谄媚,也不因你落魄就抛弃。
好友是时间和缘分筛出来的,其他关系,大多不谈感情,只谈利益。
所以,在人情世故方面,别因别人几句话就掏心掏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别人该谈钱时只动嘴皮子,我们就别怕谈钱伤感情,涉及利益,感情可能说变就变。
与其跟人扯那些虚头巴脑的感情,不如果断捍卫自己的利益。
碰到一谈钱就回避的人,离远点。
人性就那么回事,趋利避害、恃强凌弱,看透它,做好心理准备,就不会被别人的下作行为气得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