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资深从业者,陶巍以设计为起点,跨界医学领域,用艺术搭建起心灵的桥梁。她将个人成长中的困境转化为力量,聚焦女性创伤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在参与北京协和医院《艺术治疗改善胎儿丢失女性悲伤水平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的同时,发起瀚艺术空间《疗艺会》项目,通过艺术创作帮助女性与青少年在非语言表达中释放压力、重建情感联结,开辟了一条艺术疗愈社会化的新路径。
阳春之际万物复苏,瀚艺术空间推出“共生·生发”- 陶巍艺术疗愈绘画个人项目展,展览浓缩了陶巍的跨界实践精髓,以“游山”系列抽象绘画为基底,打破传统艺术观赏模式,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白盒子”互动空间。观众可自由涂抹、书写,在色彩的碰撞中体验艺术疗愈的即时性与开放性。陶巍以自由的抽象语言解构理性束缚,用包容的场域激活观者内在感知,让艺术从架上走入生活,成为疗愈心灵的日常实践。陶巍的艺术疗愈实践,既是对当代艺术社会功能的延伸,亦是对个体生命困境的温柔回应。她用色彩与空间创造共生之境,让艺术不止于审美,更成为照见自我、链接他者的精神媒介。
游山系列- 1201×30cm2024
陶巍专访
库艺术=库:作为设计专业出身且深耕当代艺术领域多年的画廊经营者,您接触并进入心理咨询领域的契机是什么?
陶巍=陶:我接触心理咨询领域始于2017年。当时刚经历一场手术,术后恢复过程漫长且艰辛,我通过自我学习、内在成长来调节舒缓情绪。2010年,由于我怀孕生产结识了协和医院的马良坤教授,通过和马教授的接触、了解、学习,运用自身所学习的艺术知识参与到协和医院宣教活动中来,这份感触促使我产生了回馈社会的心愿,希望发挥自身专业来回报协和医院医护人员的帮助,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因此,我接受了马教授的邀请,加入相关项目,并有机会深入探索艺术疗愈与心理关怀的融合可能。

游山系列- 1214综合材料
50布面综合材料
12012050“共生·生发”展览现场
库:本次展览展出了哪些类型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疗愈元素或方法融入其中?
陶: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品是“游山”系列抽象作品,其灵感来自我在山野间的游历体验,无论是与智者的交淡,还是纯粹的山水间漫步,过程中与自然的深层对话,都成为创作的原始驱动。这些作品没有任何约束,也没有考虑空间、色彩关系或构图法则,纯粹以自由状态输出内心的情感与能量。当观者与作品产生共鸣,其实是能量的同频共振——观者感知到的,正是创作时我与自然互动的情感能量,而观者与作品的对话又是这一情感能量延伸。
这组作品呼应了展览“共生・生发”的内核。正如我从城市走向自然、从艺术跨界医学、将艺术与疗愈融合,其本身就是一场持续的交互。曾经难以想象艺术与医学的关联,却因个人经历与实践探索,逐步找到了共生的支点,如同新芽破土,在跨界碰撞中孕育出新的可能。

“共生·生发”展览现场
库:与传统艺术展览相比,“共生·生发”在展览形式或观众体验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陶:这次展览在形式与体验上更强调互动性和疗愈氛围。除了展出“游山”系列外,我们特别打造了一个“白盒子”概念空间——从天花板到墙面再到地面通体纯白,最初设计是供观众自由涂画,释放内心表达。后来,我在空间的两个入口增设了半透明的玻璃纱帘。这个设计非常重要:一方面,半封闭的环境能引导观者在穿越帘子的瞬间,自然进入与自我对话的状态;另一方面,纱帘制造的朦胧感为外部观察者保留了想象空间——当人们透过帘子看到内部涂画者的身影,很容易投射自身情绪,形成“镜像式”的心理对应。实际观展时,这种设计激发了多样的互动行为:有人偏爱在墙角创作,有人执着于高处留白,还有观众被空间内悬挂的画作吸引,围绕其周边即兴添笔。每个人选择的位置、创作方式都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化的参与过程本身就充满趣味。毕竟这是一场艺术疗愈展,我希望打破传统展览的严肃感,以“玩”为核心,让观众在轻松涂画、自由探索中,自然实现情感交流、情绪抒发,真正感受艺术介入生活的温度。





艺术家简介
陶巍
Tao Wei
1999年创办个人设计工作室;北京798瀚艺术空间创始人之一;瀚艺术空间《疗艺会》项目发起人;独立艺术策展人;资深艺术收藏顾问;北京协和医院《艺术治疗改善胎儿丢失女性悲伤水平的探索性研究》项目创立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与教育管理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艺术治疗改善胎儿丢失女性悲伤水平的探索性研究》实践项目指导老师;中国计生协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北京协和医院项目点艺术疗愈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孕妇学校艺术疗愈工作坊负责人
策划展览/项目
2025《共生·生发 》—— 陶巍 艺术疗愈绘画个人项目展
2024《轻盈却如磐石》—— 李世公个展
2023《无极之境》—— 颂元个展
2023《一切只是独白》—— 李满金个展
2022《共生·思变》 —— 医学、艺术跨界展
五一假期特别活动 “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即将启动“在色彩中探索绘画新的可能性”
国内外导师携手构建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绘画
创研工作坊(第四期)
导师阵容:
马树青、英格丽·弗洛斯(德)、黄拱烘(德)
线下工作坊启动时间:
2025年5月1日
授课方式:
线上理论教学 + 线下实践创作 + 跟踪创作点评
线下授课地点:
北京
课程亮点:
从绘画观念、色彩理论到个体独立创作,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助力成员全面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全阶段成员权益:
- 参加本期工作坊举办的线上成果展,展示个人作品;
- 加入“色彩绘画”师生专享交流群,与导师及同行深度互动;
- 参选“色彩绘画”年度主题展览,获得更多展出机会;
- 获得由库艺术教育与“色彩绘画”研究中心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 优先获得现场参与《库艺术》举办学术主题论坛活动的现场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