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冰火
一家年亏1.38亿的公司,股价3天3连板,恒润股份(603985)的剧情让人看不懂。
就在今年初,原董事长借“算力”概念操纵股价被证监会处罚。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家江阴上市公司,看看它凭什么能“亏得越狠,涨得越疯”?

恒润股份从金属锻件起家,成为风电巨头们的“御用铁匠”,但是原本这家“打铁”的公司突然杀进算力赛道。2023年7月,恒润股份出资1亿元成立上海润六尺,计划在上海、福州经开区、安徽芜湖、山东济宁等地合作建立算力中心,并打造长三角GPU算力中心集群。
正是风口算力加持,恒润2023年股价涨幅接近2倍。不过,当年上海润六尺的营收才几百万,这种没有业绩支撑的概念炒作迟早要露原型,2024年公司股价又被“腰斩”。
3月29日,恒润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打开财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四个大字:“惨不忍睹”。
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17.26亿,同比下降6.64%,已连续下滑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1.38亿,连续2年亏损,同比增亏295%——这相当于每天开门就亏近40万。

对于亏损原因,恒润股份表示,风电行业政府补贴政策退坡,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风电整机及零部件价格持续走低,2024 年企业新接订单价格下降,而产品成本无法随之同步下降,造成利润空间压缩。
这明摆着把亏损甩锅给风电行业“内卷”,但这个借口根本站不住脚,因为绝大部分同行都在赚钱。深水财经社观察到,截至4月2日盘后,已有80家风电行业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财报,其中75家盈利,包括恒润股份在内仅5家亏损。
先看恒润股份主营业务,那叫一个惨:
规模最大的风电法兰(就是风电塔筒的连接件):毛利率只剩0.94%!这跟白干有什么区别?有网友吐槽:“这毛利率,还不如去工地搬砖!”;老二风电轴承:更夸张,毛利率是-14.93%,卖一个亏一个,倒贴钱打工;机械加工:虽然毛利率有35%,但规模太小,盈利杯水车薪。

来源:恒润股份2024年报
说白了,恒润现在就是风电行业的“夹心饼干”——上游钢材涨价,下游客户压价,自己卡在中间被榨干。
值得关注的是,恒润还有一大致命隐患:存货堆积成山。
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13%。更可怕的是:风电设备迭代快,旧型号存货可能直接变废铁,同行都在降价清库存,公司的存货减值风险一触即发。
恒润股份在2024年报中也表示,若未来公司产品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原材料市场价格大降,公司存货可能面临更大的跌价损失风险。
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恒润股份这财报看着像定时炸弹,炸不炸只是时间问题。”
说白了,恒润股份传统业务已经凉凉。要不是新搞的算力租赁业务,这公司基本可以准备“披星戴帽”了。
二、上市公司和券商一起画“大饼”但诡异的一幕发生在3月31日,也就是恒润股份年报发布的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涨停。随后3天3连板,市值直接飙升近20个亿,截至4月2日收盘,公司股价17.04元/股,市值增至75.12亿元。

恒润股份近期日K线图
那么,一家巨亏1.38亿的上市公司,股价为何能三连板?
答案就藏在恒润股份年报里:“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为能源与算力融合开辟新蓝海”“随着全社会加速迈入数字化深水区,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已渗透至经济社会每个角落”“2024 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占全球比重已超 30%,成为全球算力增长的核心引擎”……
深水财经社在恒润股份2024年报中检索“算力”一词,发现累计出现了74次,最耀眼的当属那串“2024年公司算力收入同比增长2814%”的金光大字。
不过,乍一看确实挺唬人的,但仔细一瞧问题不少:
问题1:暴增背后基数太低。2023年,公司算力收入仅680万,2024年,增长28倍后也就1.98亿,在17亿总营收里只占11%,还不够填风电亏损的坑。
在2023年,关于恒润股份的“小作文”满天飞,其中有一篇援引了国盛证券研报称,按12万元/P/年左右估算恒润算力营收,预计2023-2025年算力租赁收入分别为4.63亿元、24.11亿元、43.80亿元。

如果这个预测真是国盛证券作的,那实际上2024年恒润的算力收入连预测的零头都不到,至于预测的净利润,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该研报中,该券商竟然预测公司2025年算力收入高达43.8亿,净利润7.78亿。真不知道这个国盛证券分析师张一鸣是凭什么做出这个预测的,如果实现不了,是不是要承担严重的误导责任?


问题2:赔本赚吆喝。2024年,公司算力业务收入虽然涨28倍至1.98亿,但成本却涨了30倍至1.72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5.88个百分点至13.07%。这是否意味着算力业务其实并不赚钱?
深水财经社带着疑问,以投资者身份拨通了恒润股份的电话,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算力业务刨去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设备折旧和税金等,2024年的确在亏钱。至于今年算力能否赚钱,我们还不清楚。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恒润股份与上海六尺还签订了补充协议,恒润股份收购上海润六尺剩余全部或部分股权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上海润六尺2024年的业绩目标是归母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
3月29日,恒润股份发布公告,上海润六尺2024年度业绩目标未达成,公司决定不再执行补充协议约定收购剩余股权。这意味着,当初业绩承诺只是给投资者画了一个“大饼”。
说白了,算力这业务看着热闹,其实不怎么赚钱。就像开网吧,电脑买得贵,电费交得多,最后赚的都是辛苦钱。
三、是谁导演了恒润的“故事”?今年初,证监会一纸处罚决定,为恒润股份的“算力”炒作闹剧画上句号。
证监会调查显示,公司原董事长承立新等人,通过未真实披露设立算力子公司、股权收购协议、服务器采购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情况等手段操纵股价,夸大或虚假宣传公司“算力”业务,承立新等人被证监会罚没1.4亿元。
承立新的骚操作,堪称A股“讲故事割韭菜”的教科书:
第一步:主业摆烂——把传统业务业绩做差,制造“困境反转”预期;第二步:蹭热点——找个高大上的算力新概念;第三步:放消息——发模糊公告、热搜造势;第四步:拉高出货——游资连续涨停吸引散户,大股东趁机套现。
前期,恒润这场“算力”炒作闹剧的代价触目惊心:2023年股价崩盘后,市值蒸发近百亿,高位接盘的散户亏损超七成;如今,同样的算力故事再度上演。难怪有人调侃:股民如鱼儿一般,记忆只有七秒!
对于监管层来说,信披违规处罚力度亟待升级,刑事追责需前置到操纵行为发生初期。
对于投资者来说,财报里的亏损数字比K线图更真实,别用真金白银赌“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4月3日,三连板之后的恒润股份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尾盘收跌近3%。
历史早已证明:所有只靠题材没有业绩撑起的股价,终将尘归尘,土归土。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