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男子被父亲逼着娶了一美艳妻子,成亲那天男子盯着妻子两眼放光,似乎很是喜爱,谁知趁妻子不在家,男子晚上偷偷摸摸去了妻子放嫁妆的房间里......
说这男子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很节俭,但他却很败家,常逃学和浪荡子弟玩耍。父亲动怒打他,他总是求饶,但没几天又恢复原样。
某天,父亲突然发现箱子里的钱少了一大半。原来父亲卖了一处田产,得了2000金,把钱财都锁在箱子里。男子得知此事,每天偷一点点,积少成多,竟已偷了这么多。
父亲气得把男子揍了一顿,男子又是求饶,但没多久又在外饮酒作乐,胡乱花钱,妻子苦心规劝,男子无动于衷,还变本加厉。
父亲差点下了狠手,被女儿淑女劝住,男子趁机逃跑。仆人阿四奉命去追,男子与之扭打一团,竟把阿四打晕过去。他以为自己杀了人,干脆拿了点银子逃跑,不再回家。
男子欠了很多债,债主都来找父亲讨要,“子债父偿”,父亲又气又心疼。而男子跑了以后一直未归,不知所踪。
淑女渐渐长大,父亲为她寻个好夫婿,那人叫张孝基,生得俊俏,又饱读诗书,门当户对,值得托付。婚后二人果然琴瑟和鸣,恩爱万分。
两年后,父亲得了重病,他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传给孝基。
孝基道:“我是外姓人,岳父这样做使不得。岳父有子,不如去找他。若他身故了,就把钱财给嫂子,若他活着,就把钱财给他。”
父亲道:“这小子只知道乱花钱,财产给他也只会被败光,你拿着,我信你的人品,还能好好维持这个家。”
孝基劝道:“当时公子还小,不懂事,说不定如今已洗心革面。”父亲摇头:“当初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尚且不能让他回头,如今无人管教,怎么可能改过呢?”
淑女也劝父亲:“这样不妥,都给了我们,嫂子如何是好?”父亲道:“我已经为她做了打算,不会亏待她。”
说罢拿出一封信,上面写着,等他过世后,让方氏寻良配改嫁,还卖了一些田产换作财宝首饰送给她。
方氏大哭:“我已经嫁给他,自然不会离开他。我无子女,要这些钱有什么用?”
父亲气道:“这样的逆子,你守着他有什么用?”方氏仍不肯,淑女和女婿也劝道:“既然嫂子肯守节,钱财自然是都给嫂子,我们哪有继承的道理?”
父亲这次真的怒了:“就按我说的办!”众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没几天,父亲过世,众人痛哭,方氏无奈回了娘家,临别道:“你哥若是回来,知会我一声。”
5年后,在孝基的打理下,家产日渐富庶,他与淑女生了两个儿子,生活过得幸福。
某天,一乞丐在街上讨钱,孝基心善,让家仆去打发点。仆人见乞丐竟像失踪多年的男子,连忙找孝基说了此事,孝基道:“你不要透露我的身份,就说家中早就家破人亡,我是你的新主人。”
仆人去送银子,男子这次才认出这是家里老仆。仆人道:“当初公子偷了卖宅子的钱,众人来追债,田产都被分走了,主人也病逝5年了。”
男子痛哭,觉得万般愧疚,因为自己的自私害得家破人亡,便想寻死。仆人拦下道:“我跟了个新主人,或许他能替你提供一份差事。好死不如赖活着,公子想清楚。”男子觉得有理,决定改过自新,好好活下去。
见了孝基,孝基道:“你能做到这三件事,我便收留你。只能住园里,不能出去玩乐;早起干活,不能偷懒倦怠;犯了错时任我责罚,不能有怨言。”男子一一答应。
孝基命人偷偷盯着他。男子开始每日劳作,如获新生,辛苦赚钱,不再乱花,有时还会去做好事,弥补罪过。
孝基把这事告诉了妻子,淑女也赞同他的做法。过了两年,男子焕然一新。淑女这才和男子见面,哭道:“哥哥,爹爹泉下有知,定会为你高兴。”
男子这才知道孝基是自己的妹夫,知道打骂无用,才试图通过劳动来改变他。而妻子没有改嫁,在娘家一直等他回来。
男子愧疚不已,更加努力工作,希望能重新娶回方氏。孝基教他经商技巧,他学得很快。为避免重蹈覆辙,孝基特意派人去试探他,得知男子真的改过自新,便把父亲留给他们的遗产交还给他。
男子不肯接受,孝基道:“这些年我们也用这钱财赚了许多,你不必在意。”男子见他和妹妹心意已决,便拿出一部分道:“遗产也有我妹妹的一份,这份你们务必收下。”
没多久,男子去重新迎娶方氏。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和和睦睦,越来越富,后代也都功成名就,关系融洽。
故事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由九木闲谈改编。这故事令人颇有触动:
其一,打骂教育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唯有让孩子通过劳动,亲身体会钱财的来之不易,在社会里经过锻炼、见识过风雨,才会有自己的体会。
其二,这故事里融洽的家庭关系令人羡慕。父亲不偏袒儿子,会为女儿、女婿和儿媳考虑;淑女孝顺父亲、善待哥哥,常为哥哥求情;孝基不接受财产、真心拯救小舅子;方氏一心等丈夫回头,无怨无悔。
这样的一家人,明明有名利钱财的牵绊,却都紧守自己的界限,为家人着想,不自私自利,实属难得。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谢谢你关注我。最近我们在读《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