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最终双方会达成“重大协议””。
美国当地时间4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媒体表示,正在考虑一些措施来帮助一些汽车厂商。特朗普说,车企需要一些时间将生产线从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迁出。
代表福特、通用的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主任布伦特也表示,该机构赞同特朗普提高国内产能的目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汽车零部件广泛征收的关税可能会破坏我们的共同目标:建立一个繁荣、增长的美国汽车产业。而且,许多供应链的转型也确实需要时间。”
特朗普在3月27日曾宣布对汽车产业加征25%关税,并称这是“永久性关税”。一个星期后,他更是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出台对等关税。
不过在债券市场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导致其利率快速上升后,特朗普又宣布对数十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时下调到10%,以便留出谈判时间。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华关税上调到145%,几天后又对部分产品最高加征245%的关税。
特朗普说:“我不会改变主意,但是我灵活变通。”
而这一次让特朗普改变主意的,正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4月14日,美国披露,已经在本月初启动了针对药品以及刚刚获得关税豁免的半导体产品的“232条款”调查。
所谓的232条款,是1962年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规定的允许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下令加征关税。
美国商务部也表示,正在调查进口芯片、芯片制造设备、包含芯片的商品如何影响美国安全,按照该法律条款,调查应当在270天内,也就是今年年底完成。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之前已经表示,药品、半导体、汽车将在稍晚时候被征收“特定行业关税”,并强调这些关税是不可谈判的。
卢特尼克说,我们需要在美国生产药品,我们需要在美国生产半导体。
目前美国生产的药品中,有超过70%的原材料是由其他国家生产,主要来自印度我国和欧盟,美国制造的药品约为全球的五分之一,但其消费量却高达全球的45%,远超任何国家。
而针对美中经济脱钩问题,美国财长贝森特在4月14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两国经济没有理由必须分道扬镳。贝森特认为,即便两大经济强国互相发出关税威胁,依然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在回答是否担心彻底脱钩时,贝森特也表示,脱钩并非必然,但是有可能。
贝森特也强调,与我国达成协议将比其他国家达成协议更加困难,因为双方之间的竞争不仅在经济也在军事领域。
美方此举看起来是示好,但在关税问题上却依然咄咄逼人,完全不顾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
美国仍然在赤裸裸地进行单边霸凌。
在当下的微妙局势中,欧盟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欧盟贸易与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齐4月14日通过社媒表示,他代表欧盟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了会谈。
谢夫乔维齐说:“欧盟依然保持建设性姿态,并准备好达成公平的协议,包括我们的工业品零关税对等提议,并且着手解决非关税壁垒问题。”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对我国的经济联系毫无疑问是最深的。
2024年,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减少了27%,而德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同期却增长了四分之一多,达到了790亿欧元。
德国企业对我国经济,显然就非常看好。
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德国对华投资主要是本地再投资,即在华德国企业将在我国的盈利投入再生产。
这是德国企业和其他外企不同的地方。
但报告同时也指出,去年德国在华设立子公司的数量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单笔更大了,那些不适宜我国市场的德国企业,无形之中落后了。
德国企业离不开我国经济,对美国企业而言,同样如此。
正如美国财长贝森特所说,美中经济没有理由必须分道扬镳。
以苹果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苹果旗下有80%的智能手机都是在国内生产,这为苹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为我国几十万富士康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基于此,美国就应该说一套做一套,不要说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
如果美国不取消关税,那么等待美国的,只有自己损失惨重的下场。
就实际情况而言,全球投资者已经在用脚投票。
追踪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一揽子汇率的指数已经连续五天下跌,尽管美国股市和债市出现了短暂反弹,但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仍然下跌了约8%,接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举措,都让机构投资者和各国央行开始思考,如果美元和美国国债市场不再是避风港的话,将会发生什么。
而今天已经在发生了,美国债被抛售,美股下跌,都表明美国不再是过去的美国了。
美元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一旦美元下跌,最终影响的就是美国的全球地位。由于贸易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增加。
最终,也许美国会像2008年次贷危机那样,再度依赖我国帮助美国破局。
届时,第一个服软的可能就是特朗普。如今已经不是我们离不开美国,而是美国离不开我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