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张维迎的观点可能仍然没有变化。
有一些观点,可能是历久弥新的。
例如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论点。在多年前,张维迎为此曾和林毅夫展开辩论,双方各自就产业政策的成功与否展开了一场学术激辩。
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没有说服谁。
在2019年时,张维迎曾接受财新视听的采访;在记者问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观点有改变吗时,张维迎回答道:“我没有改变。”
“我已经在理论上弄得很清楚。由于人类两个因素的限制,产业政策注定不会成功。”
张维迎认为,这两个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产业政策不会太成功。
第一就是人类的物质,尤其是涉及到创新的,技术的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它没有经验可循,它甚至不是一个科学决策。而我们产业政策则是假定一部分人很聪明,他知道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第二就是人类的“无耻”。产业政策可能会带来权力的寻租,以及歧视性的特权,会产生区别对待。
对特定产业的补贴,就相当于歧视该产业之外的所有产业。
基于这两个因素,张维迎认为最后产业政策一定走形;即使一开始设计得很好,但是最后执行当中一定会走偏。
最重要的是,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的纠错机制和市场是不一样的;企业在市场中犯错了,市场会自动以亏损来纠正它。
但在产业中,我们则很难判定错误,因为市场的机制在此刻已经一定程度上失效了。
今天我们对产业政策的认知,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也是今天现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型,它们最早都出自两位经济学家,一位是凯恩斯,一位是哈耶克。
他们都出生在19世纪末,成名于1910年代世界大战、20年代经济大繁荣,以及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凯恩斯和哈耶克拥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但持有几乎相反的立场。
凯恩斯认为,应该在经济危机到来时,进行人工强力干预经济,刺激生产和消费,让经济尽快走出泥潭;哈耶克则认为,繁荣往往是过度投资的产物,救市只会延缓矛盾,最终引发更大问题,我们应该什么都不做,等市场自行纠正。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待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
特朗普试图以关税来干预美国经济的问题,是凯恩斯主义,而过去几年流行的产业政策,本质上也是凯恩斯主义的产物。
为什么特朗普能够赢得大选?
因为在危机之下,人们更可能把票投给主动的、相信可以做点什么的人。
从罗斯福开始,凯恩斯主义就主导全球经济政策数十年,之后又有了处于两极中间的芝加哥学派,也就是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而哈耶克,则从来不是主流。
张维迎也一样,早年间认为自己是芝加哥学派,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到年近50岁时,张维迎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更接近奥地利学派,是哈耶克的忠实拥护者。
张维迎认为,市场经济好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而是因为它的不断纠错。我们人类是肯定要犯错误的,所以一个好的体制和一个不好的体制很大程度上是纠错机制。
这也是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不好的地方之一,因为产业政策很难纠错,步子迈大了,路径依赖大了,就很难回头。
今天我们看到成功的产业政策的例子,也不能证明产业政策就是成功的。
张维迎举例说,假如有个地方鼓励养狐狸,吃狐狸肉给你补贴、养狐狸给补贴、穿狐狸皮给补贴、卖狐狸也给补贴,不养狐狸就罚款,那也可以做得很大,但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
好的政策就是普适性的政策,例如减税,要对所有企业都适用,不能只给一些企业减税。
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说,坏的经济学家只看见看得见的,而好的经济学家要同时看见看得见的,还能够推断看不见的。
如果我们只能够看到产业政策的好处和成功的案例,那么就不算一个科学的事情。
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很多地方都在推行计划经济,但不等于都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回头再看,计划经济几乎都没了。
而电动车在19世纪末也曾非常流行,如果立法禁止了当时的电动车,那么燃油车的进步就没那么快。今天也是一样,如果立法禁止燃油车的话,电动车进步或许也没有那么快。
而我们要保护的,则是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今天的市场,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大。
一方面在大洋彼岸,特朗普正高举关税大棒,试图改变重塑全球贸易秩序;而另一方面,随着不确定性的升高,市场的脆弱性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人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经常不是因为对事实的认定有分歧,而是因为不同人对相同的事实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以电动汽车为例,一些人认为这就是产业补贴的结果,才有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今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技术和创新的推动导致了今天的电动汽车飞速发展。
在宏观上,人们对事实的认定也有很大的分歧。
过去40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相提并论;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点,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国为什么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
不同的人解释不同,甚至相反。
有的人认为是我们自身发展带来的,有的人认为是加入WTO带来的。
这些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主张,甚至会截然相反。
而我们的未来什么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相信哪一种解释。对于好的,我们要加强,对于不好的,我们会纠错。
但前提在于,我们对好和不好的认定,仍然还有巨大的分歧。
我们的认识会改变事实。
今天我们就正处于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乃至对事实的认定,都决定了未来我们的方向和发展路径。
就这一点而言,外贸的重要性与否也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认定所带来的影响和未来的走向,也已经在发生着改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