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秋毛润之第一次来安源,就是从这里下矿井走到工人中间去的

易逸尘阿 2025-03-21 09:59:18

安源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工人运动发源地,承载着辉煌的革命历史与丰富的红色文化基础。

自一八九八年创立以来,安源煤矿便沦为三大势力掠夺中国资源、剥削劳动人民的重要场所。工人们承受着极端艰苦的劳动,生活境遇远不及牲畜。当时,工人们创作了许多歌谣,用以控诉和揭露这三大势力对工人阶级的严酷压迫与无情剥削。歌谣中有这样的描述:“年少入煤窑,年迈背空篓,病时遭驱逐,命终不如犬”;“闻说安源能淘金,转眼已过数春秋,衣衫褴褛不堪提,归乡无望思故里,欲探慈母身无力,囊空如洗难启程”。工人们在这种极度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争,日夜期盼着光明的到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犹如春日里的一道闪电。毛泽东承担起湖南地区党的领导和工农运动的指挥职责。同年12月,他亲赴安源,深入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在那里点燃了革命的火焰。

据资深职工叙述,毛泽东抵达安源之际,身着褪色的蓝色棉布校服,携带一柄产自湖南的油布伞。

老职工张竹林回想起往事:毛泽东自清晨八点便深入矿井,持续与工人们交流直至午后两点方离开。随后,他又前往洗煤区域、维修站点、铸造车间、工人宿舍及部分工人家中,整日奔波不息,四处探访调研,时刻与工人面对面交谈,传播革命理念。

毛泽东在安源逗留了七日,与安源路矿的工人们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成为了他们信赖的人。当他准备告别安源之际,许多工人都表达了不舍之情。毛泽东向工人们保证道:我离开后,会有人继续这项工作。

毛泽东离去了,但他的心与工人们紧密相连,未曾分离。工人们纷纷表示,自古以来,毛泽东是首位深切关怀他们的大善人。工人们日夜缅怀毛泽东,创作歌曲,以此颂扬他的到访:

直至1921年,迷雾骤散,天空重现蔚蓝。

有位杰出人士名叫毛泽东,自湖南抵达安源,

他与同事交流心得,解决困难变得轻松。

建议成立职工组织,构建劳动者联盟。

员工们听闻真相后,人人心中充满不舍,离别之情难以言表。

毛泽东抵达长沙后,随即派遣党的工作者前往安源,着手推动工人运动。他指导这些工作者需获取合法身份,为革命行动创造便利条件。为此,他们以开设工人夜校为掩护,进行宣传与组织工作,引领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2年5月,劳动者们自行组建了抗争团体,即安源路矿工人协会。在毛泽东的引领下,安源的工人们踏上了革命斗争的征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