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口号还言犹在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焦虑,真的能靠“分分钟”充满电的兆瓦超充解决吗?
比亚迪率先掀起的兆瓦充电浪潮,华为紧随其后,这到底是技术革新,还是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上个月,比亚迪高调宣布进入兆瓦充电时代,似乎预示着新能源车主们即将告别漫长的等待。
正当大家以为比亚迪要独自领跑一段时间,华为,这位科技界的“老大哥”坐不住了。
4月22日,华为数字能源高调官宣,将发布兆瓦超充产品和智能电动Drive ONE全场景运动域。
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赤裸裸地对着比亚迪喊话吗?
关键数据来了:华为的兆瓦超充,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最大功率1.44兆瓦!
理想状态下,每分钟能给车子“喂”进去20度电。
咱就说,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电动车,电池容量也就50-100度电,这要是真能实现,那充电不就跟加油一样快了吗?
先别激动,华为自己也说了,这玩意儿可能主要用在商用车上,比如物流车队。
至于啥时候能轮到咱老百姓开的私家车,还真不好说。
说白了,这兆瓦超充,拼的不仅仅是充电桩的功率,更是背后一整套技术体系的支撑。
比亚迪早在2021年上海车展就发布的e平台3.0,其中一个关键就是800V高压平台。
这玩意儿就好比高速公路,电压越高,能跑的车越多,速度也越快。
没有这个基础,再大的功率你也“喂”不进去。
宁德时代也不是吃素的,2022年6月23日,麒麟电池横空出世,支持4C快充,10分钟就能从10%充到80%。
电池不行,充电再快也是白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在华为的兆瓦超充,目标还是瞄准了商用车,尤其是物流领域。
你想啊,物流车队每天跑长途,对充电速度要求那是相当高。
如果能实现“即充即走”,那效率可就大大提升了。
这玩意儿真要用在私家车上,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
成本肯定不低,而且对电网的压力也很大。
你总不能为了几个电动车,把整个小区的电都给“抽”干了吧?
除了比亚迪和华为,其他玩家也在加速布局超充。
特斯拉在2023年3月就发布了V4超级充电桩,功率也达到了350kW。
虽然跟兆瓦级别没法比,但也算是行业领先水平了。
小鹏汽车更是在2022年8月15日上线了S4超快充桩,峰值功率达到了480kW。
看来,大家都在憋着一股劲儿,想在超充这块蛋糕上分一杯羹。
就连欧盟也开始“催”了。
2023年7月11日,欧盟通过新规,要求成员国逐步增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而且充电桩的功率必须越来越高。
到2025年,主要道路上每隔60公里就得有一个充电功率至少150kW的充电站。
这说明啥?
说明全球都在朝着高功率充电的方向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兆瓦闪充真的能颠覆燃油车吗?
我觉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虽然充电速度是上去了,但是成本、便利性、安全性等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而且,蔚来一直坚持的换电模式,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至少在某些场景下,换电比充电更方便。
说不定以后充电和换电会形成互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华为和比亚迪在超充领域的这场“对决”,无疑会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但这场仗,不是光靠技术就能打赢的,还得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超充时代,好戏才刚刚开始。
普通电池只要容量够大,充电功率也可以无限大,本质上没有啥提升,而比亚迪是实实在在提升了电池的技术